青年“洋学者”在良渚读懂中国文化

2023-12-02 14:36:15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作者:贾骥业 蒋雨彤 责任编辑:田苑 字号:T|T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贾骥业

  记者 蒋雨彤

  “践行全球文明倡议 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作为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之一,由文化和旅游部、浙江省人民政府、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主办的“良渚论坛”将于12月3日在杭州举办。12月1日下午,“良渚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年汉学家分论坛在杭州良渚古城遗址公园举行,来自哈萨克斯坦、意大利、德国等33国的43位青年汉学家与国内专家学者齐聚良渚,共同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

  伊万娜来自塞尔维亚,是当地一家律师事务所的管理合伙人,同时也是“2023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上海班”的研修学者。伊万娜对中国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为此她到过中国很多地方旅游。在她看来,在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中国很好地保护了本国的传统文化。“我看到中国有很多博物馆,这是中国重视文化传承的表现。”伊万娜说。

  论坛开始前,包括伊万娜在内的青年汉学家们也专程来到良渚博物院参观,在这里大家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来自波兰的汉学家孔孝文对博物馆中展示的中国古代水利系统印象最深刻。

12月1日下午,“良渚论坛”青年汉学家分论坛在杭州良渚古城遗址公园举行。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贾骥业/摄

  通过博物馆的介绍,孔孝文了解到良渚古城水利系统的设计和由来,并为古代中国人的聪明才智所折服。“五千年前这里的先民就已经创造了如此先进的水利系统。”孔孝文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次的良渚之行给了他真实触碰中国古代文化的机会。身处良渚古城遗址内,看到良渚博物馆中展示的玉器和中国古代文化,“如果我能够了解中国古代的社会,也能更好地了解中国后来的社会。”孔孝文说。

  本次青年汉学家分论坛的主题为“新时代青年汉学家眼中的中外文明交流互鉴”。论坛现场,中外学者们围绕着上述主题进行对话,积极探讨“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文化丝路”对民心相通的促进作用。

  欧亚太平洋学术协会副主席、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孔子学院办公室主任雷佩克认为,今天的丝路文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紧密地联系着人民、国家和文化。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框架内,文化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得到了促进,变得更加重要。

  雷佩克以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孔子学院为例介绍,作为文化实践机构之一,维也纳大学孔子学院在开展汉语教学工作的同时,还重点开展文化活动。如定期邀请中国当代作家在维也纳展示他们的作品,每年组织两次哲学研讨会,积极支持奥地利和中国之间的文化对话等。“这些活动架设起了共同理解、促进合作与交流的文化桥梁。”雷佩克说。

  哥斯达黎加大学哲学院教授菲利普在会上也提到,哥斯达黎加大学深信文化和文化交流是促进文明互建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他表示,民心相通已经成为文化丝绸之路国际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12月1日下午,“良渚论坛”青年汉学家分论坛在杭州良渚古城遗址公园举行。中外学者围绕“青年汉学家眼中的‘文化丝路’与民心相通”进行交流和讨论。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贾骥业/摄

  据菲利普介绍,自2017年起,哥斯达黎加大学就开始通过在对中国感兴趣的国内外研究人员和学生中开展一系列文化活动,来推动和支持汉学研究和中国文化的传播。“希望通过这场文明对话和交流,不仅各美其美,而且美美与共,最终实现天下大同。”菲利普说。

  菲利普是“2023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山东班”的研修学者,近段时间一直在山东交流研学。能够来到良渚与各国的汉学者进行对话,他非常激动。“这场论坛为我们提供了与中国汉学者对话的机会,这对于促进中外文化的互相交流非常重要。”在菲利普看来,对话是互相了解的重要途径。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院长韦路表示,论坛过程中,青年汉学家之间会有很多的讨论和碰撞,这一方面能让国外的学者更好地了解中国,另一方面也能建立中外学者之间的友谊。“年轻人的友谊很重要。”在韦路看来,不同国家的年轻人之间能建立很好的关系,那国家之间的关系就不难说了。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