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人物志 | 陈生用:六代传承恪守匠心,让传统黄杨木梳绽放非遗之光!

2022-09-30 11:43:49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作者:时代记忆 责任编辑:田小介 字号:T|T

1664509141641048.png

  陈生用,手工黄杨木梳制作技艺绵阳市级非遗文化传承人。根据陈生用家谱记载,陈氏祖上由福建迁入四川,曾祖父陈运宝是清代一著名黄杨木梳匠人,到祖辈陈开培时,就专门为官宦人家制作木梳,父亲陈家第现为木制工艺雕刻师,兄弟三人中,唯陈生用独承此艺,专业从事黄杨木梳制作,这已经是第六代。

传统木工艺制品——黄杨木梳

  黄杨木是热带、温带较常见的常绿植物,我国东南沿海、西南、台湾都有广泛的分布。黄杨科树种有 4属100多种。为常绿灌木或小乔木(这才是被称之为的正宗黄杨木),木材淡黄色,质地坚韧,纹理细腻,硬度适中,没有棕眼,生长期长,无大料,黄杨木生长非常缓慢,逢冬开花,春到结子,一般要生长四、五十年才能长到 3—5 米高,直径也不足 15 厘米,所以有“千年难长黄杨木”“千年黄杨难做拍”(乐器中的一种拍子) 的说法。

image.png

  “岁长一寸,遇闰年倒退三寸”的黄杨木,一般生长在悬崖峭壁之上,生长速度极为缓慢,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初长成材,而树龄200年以上甚至上千年的才可以用来制作木梳,所以极为珍贵。旧时传说黄杨遇闰年不仅不长,反要缩短。宋苏轼:“俗说,黄杨一岁长一寸,遇闰退三寸” 故有“千年矮”之谓,随着年代的久远,木色会由浅入深,逐趋枣红。适宜精雕细刻,古朴美观。除了好的材料,工艺也是决定一把黄杨木梳制作成功与否的关键之一,正宗黄杨木梳子从开料到成品,皆为手工制作。根据木材特点设计并画出轮廓;根据轮廓切割出木梳整体和梳齿的雏形;用不同粗细的砂纸对木梳整体和梳齿进行打磨直到油亮光滑;进一步完善木梳的外观和触感,黄杨木又属药材木,经常梳头会有很好的保健作用!正宗黄杨木梳子从开料到成品,一把木梳需经过28道工序。其中极为讲究的雕、描、烫、刻、磨等工序需经传统工艺制作方法方能完成。

陈家木梳

  两百年前,陈生用的祖上由福建迁入四川江油。在清代道光年间开始做梳子,还专门为官宦人家制作木梳。随后陈家几代都坚持做梳子手艺,并把“做一把好梳子”作为家训代代传承。

image.png

  陈家木梳传到陈生用这里已经是第六代。陈生用从小在爷爷的影响下,开始学习木梳工艺。在他14岁时,有人去陈家买梳子,竟意外地看上了陈生用做的梳子,那时他便坚定信心要走祖辈的路子,制作木梳。

  陈家木梳最大的特点是全部采用黄杨木。黄杨木被称为木中象牙,也被称做木中之皇,自古便是制梳之首选。《本草纲目》中记载黄杨木有清热、利湿、解毒功效,其内含的黄杨素可抑制真菌生长,故而成梳后止痒去屑效果较好。

image.png

  陈氏黄杨木梳在新一代手艺人陈生用手中得到了传承与发展,陈氏黄杨木梳也进入了绵阳市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制梳世家,一脉传承

  也许是从小看着爷爷和父亲制作黄杨木梳,耳濡目染之故,陈生用早早地就对制作梳子产生了兴趣,再加上他动手能力也强,在没有刻意学习时,已经开始自己捣鼓着试做梳子了。一开始做得并不好,但陈生用胜在有毅力有恒心,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慢慢的,陈生用制作的黄杨木梳越来越好。十四岁那年,有人用比陈生用爷爷制作的梳子还高的价格,买下了他制作的梳子,那也是他卖出的第一把梳子,陈生用第一次切身感受到来自顾客的认可和鼓励。

image.png

  “我从小做事情就喜欢做到最好,哪怕要花费很多时间。我还喜欢和爷爷、爸爸比较,别人如果夸我梳子做得比爷爷好,雕刻雕得比爸爸棒,我就会特别高兴。”这份好胜心,激励着陈生用27年如一日地认真制作每一把黄杨木梳,从不懈怠。

潜心钻研,恪守匠心

  做一把及格的黄杨木梳,第一步是选料,陈生用选材要到四川西昌、湖北等地。他往往自己翻山越岭去寻找心仪的成年黄杨木树,选好后,付下定金让当地木材商运送回来,并进行特殊工艺处理,避免原木开裂、霉变。第二步是切料,先将黄杨木原木锯成段,再沿横切面锯成1厘米左右的薄片,然后妥善放置两年阴干备用。第三步创意定型,除了好的材料,工艺也是决定一把黄杨木梳制作成功与否的关键之一——根据木材特点设计并画出轮廓;根据轮廓切割出木梳整体和梳齿的雏形;用不同粗细的砂纸对木梳整体和梳齿进行打磨直到油亮光滑;进一步完善木梳的外观和触感……整个过程中完全由手工完成,误差要在毫米以内,历经30多道工序方能成就一把优质的手工黄杨木梳。

image.png

  手工制作的效率很低,陈生用也曾经尝试过让工厂代工,生产出模型之后再自己手工打磨,“但每次都做不出自己想要的感觉,流水线的生产方式跟手工制作差别很大。”陈生用最后还是选择继续全手工制作木梳。

  “我做了30多年黄杨木梳,几乎找不出两把一模一样的!”陈生用说,黄杨木梳看似小物件,但制作讲究精益求精,每天清早开工直到深夜,也只能做好3把。新制成的黄杨木梳呈黄白色,长时间使用后,其表面会形成包浆,有如象牙的质感、色泽温和而又光亮,多年后还会变成漂亮的枣红色。

传统工艺走出国门,致力传承让非遗文化遍地开花

  以前,陈生用制作的黄杨木梳主要通过邮政局包裹投递的方式,销给外地客户或商贩。近几年来,随着电子商务迅猛发展,为确保黄杨木梳运销更加方便快捷,他于2015年租赁民居开设了自己的黄杨木梳制作工作室,同时加盟了一个专门推广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的电商平台。

微信图片_20220930114059.jpg

  2015年以来,陈生用先后参加了不少博览会,越来越高端的推销平台,让陈生用的祖传黄杨木梳手艺声名远播,远销日本、法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受到世界各地越来越多客户的青睐。2016年,陈生用祖传的黄杨木梳制作工艺经评定,被列为江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他本人也被确认为第六代传承人。同时,他也加入了江油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不管时代怎么变,老祖宗的手艺不能丢!”陈生用吐露心声:除了教会自己的儿子制作黄杨木梳,他还希望将这门古老手工艺传授给更多有志青年,带动大家就业致富,一起为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作出积极贡献。

  陈生用老师更多作品展示:

1664509300494499.png

image.png1664509331701300.png

image.png1664509362383446.png

1664509381204096.png

【非遗人物志】系列专题,

旨在挖掘文化传承背后的精彩故事,

记录非遗人一生的坚守与光荣,

推动非遗的保护与传承!

本专题由《小康》杂志和时代记忆联合推出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