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人说 | 汪锐——遵循家族传统技法,展示纸马年画精神!

2022-06-29 14:09:39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作者:时代记忆 责任编辑:李煦 字号:T|T

一项技艺,一代代守望者心手相传

一个传统,刻印着古老的文化记忆

守望文化遗产,传承中华血脉


时代记忆推出【匠人说】系列,

立足于优秀传统手工艺文化,

多方位探知各类非遗项目,

挖掘文化传承背后的精彩故事,

记录非遗人一生的坚守与光荣,

推动非遗的保护与传承!

汪氏木版年画 /汪锐

640.jpg

汪锐,非物质文化遗产汪氏木版年画代表性传承人,现为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副会长,瑞丰堂木版年画研习馆馆长。

木版年画 

年画,是中国画的一种,始于古代的“门神画”,是中国民间艺术之一,亦是常见的民间工艺品之一。年画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也是中国农村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而纸马年画是中国传统文化、民俗信仰的最好体现,涵盖了“福、禄、寿、禧、财、吉、和、安、雅、全”等十大信仰要素,被誉为中华民族文化之根。

640-1.jpg

汪氏家族制作纸马年画的历史已有八百余年,最早可追溯到元代,历史上明朝时期的德馨轩、清朝时期的吉庆堂、民国时期的德顺斋均是汪氏家族中著名的年画老字号。西安瑞丰堂木版年画社是由汪氏年画传人汪锐创建的,专门从事中国传统精品纸马及木版年画的挖掘整理和研究制作。

640-2.jpg

“瑞丰堂纸马年画严格遵循家族的传统技法,采用纯正的手工技艺和独特的制作密技,作品构图完整匀称、墨线鲜明有致、绘画工整细腻、色彩鲜艳饱和、人物形象俊美、内容生动活泼、寓意吉祥风趣,有着浓郁的汪氏家族艺术风格,极具观赏性和收藏价值”。汪锐这样说道。

木版水印画最早全部是以手工描绘的,称生笔画,因产量小、价格高,难以普及。后来发展为以定型样稿为底本,把较透明白纸覆在上面,一张一张地拓描成画,称过稿画,这种工艺的画数量也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为加快生产,将墨线稿刻成木版进行印刷,然后手工施色敷彩。随着套色技术的日渐成熟,木版水印工艺逐步发展为全部木版水色套印,形成了绘稿、刻版、水印、开相、装裱等专业分工,沿袭至今。

640-3.jpg

墨线版也称主版,刻版工序分上样、刻版、敲底、修改四部分,刻版时首先用规矩、拧子、刻刀画出点、线、面,然后用各种雕版工具依次从内向外,从重点部位到次要部位进行踢刻。先用鹰嘴刀刻出线条,刀法为发刀、衬刀、复刀、挑刀相结合,然后用辅刀进行敲底、剔空、平空、拨空修整。刻版用刀口诀:眼要准、手要稳,刀要戳直、劲要狠,陡刀立线是根本。

刻制方法与刻墨线版相同,但以块面为主,所以雕刻起来更为简单。所不同的是,刻墨线版的落刀是在线条的边缘,刻套色版的落刀则是在线条的中间。依次进行行空、剔空、刺、平空、拨空、修整。通常有红、黄、蓝、绿、 粉五色套版,一色一版。

640-4.jpg

从1990年成立西安瑞丰堂木版年画工作室以来,他便开始恢复收集整理制作中国传统纸马年画,传承家族古老手工技艺。

1996年成立西安瑞丰堂木版年画社,成为西安唯一以中国传统技法制作纸马年画的画社,填补了西安没有纸马年画项目的空白。

2000年加入中国工艺美术学会,西安瑞丰堂木版年画社成为中国民间木版年画学术委员会理事单位。

2007年陕西省成立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展示基地,瑞丰堂木版年画社成为首批省文化厅获邀入驻的成员单位。

640-5.jpg

未来,汪锐致力让更多的人了解纸马年画这一古老的传统技艺,为中国非遗的推广和传承助力!

图片及素材提供:

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

640-6.jpg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