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将非遗装入锦盒

2022-01-23 13:23:04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作者:卫东 责任编辑:康小君 字号:T|T

图片1_副本.png

  做好文化遗产的时代转译,既要保持文化遗产的发展初心,又要焕发文化遗产的时代风貌;既要赓续经典、弘扬传统,也要拥抱时代、善于创新。

  中国小康网1月23日讯 线下,可集盒;线上,可拆盒。最近,由时代记忆推出的一款“非遗锦盒”小程序,因最大程度地发挥了非遗的现实意义,充分体现了非遗的产品化、在线化、互动化价值,而受到了非遗界的点赞、老百姓的欢迎、市场的认可。

图片2.png

  非遗是我国几千年来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结晶。百代兴衰,先人走过的路,全部交汇于今,形成了我们共同拥有的文化遗产。

图片3.png

  作为新时代的非遗传播载体,肩负着传承使命的时代记忆解锁非遗传承的新思路,调动并激发老百姓对于非遗的热情,以更年轻、更潮流的形式包裹非遗内核,将非遗装入“锦盒”,打造了手工国潮的新玩法!

  “非遗锦盒”是借鉴“盲盒”玩法,又不同于“盲盒”的一种新玩法。大部分传统盲盒由普通款和隐藏款组成,隐藏款被抽中的概率极低,这就使得消费者对隐藏款特别期待,也使得抽盲盒的消费模式有些类似于博彩,年纪较小的孩子容易产生购买成瘾、过度消费等不良影响。而“非遗锦盒”一问世就确定了绝不设置隐藏款、绝不制造稀缺性、绝不进行成套输出引诱消费者为集齐套装而过度消费的“三不”原则。

图片4.png

  “非遗锦盒”讲的是情怀,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所制作出的产品置于盲盒内,面向的是对传统手工艺爱好的人群,锦盒内产品均由非遗和工艺美术大师纯手工打造,其中还包含着众多国家级非遗、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的文化艺术作品,比如国家级非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朱炳仁,国家级非遗马尾绣传承人宋水仙,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黄平苗族泥哨传承人王登书,满绣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刘雅梅,藏族文字书写传承人顿珠才仁,洮砚传承人李海平,传统锔瓷手艺传承人张守华等诸多非遗名家创作的作品都“藏”在其中。

图片5.png

  集众多名家名品于“锦盒”之中,贵吗?立足于大数据时代的“非遗锦盒”打破传统桎梏,用更与时俱进的方式去传承非遗,自然要破解传统非遗手工制品因其纯手工、成本高、耗时长的特性而造成的单件购买价格昂贵、门槛高的问题。时代记忆整合全国各地各级非遗手艺供应链,通过批量采购来降低成本,同时还带动了当地手艺人就业,创造了新的价值。

  事实证明,“非遗锦盒”诞生后,消费者以更合适的价格购买到了工业化高度发达时代难以买到的限量版艺术单品,许多消费者反馈道,“非遗锦盒”不仅购买门槛低,还能在购买的同时获得心理上的“专属”感。而最令时代记忆全体同仁自豪的是,“非遗锦盒”为盲盒找到了新的应用场景,让更多老百姓从被动接受非遗知识变为了主动探寻,无疑,这是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是非常有利于提升全民文化自信的一种可贵尝试。

图片6.png

  时代记忆全体同仁相信,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民族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衍生品进行转化与传承,是历史的必然发展阶段和趋势。新时代,老手艺要有新传承,尤其是非遗产品,只有符合大众审美和市场需求才能走得更远。我们要做的,就是用新意守“艺”,让古老的技艺在新时代绽放光彩。

  “非遗锦盒”的诞生,为消费者与非遗传承人搭建起了平台,解决了非遗传承人无法找到客户、消费者难以找到非遗传承人的社会痛点,同时起到传播并保护非遗的作用。锦盒内的产品以各界非遗传承人的传统手艺及创作风格为基础,在作品中融入了更多契合当今时代精神的内容,解决了非遗匠人研发成本问题,让他们有更多精力将那些久经沉淀的技艺和令人惊叹的细节更细腻地融入产品之中,从而提升作品的文化底蕴。在强调“文化自信”的今天,越来越多亘古不绝的文化遗产在历史的厚重感与新时代年轻态中寻求碰撞与交融。

图片7.png

  做好文化遗产的时代转译,既要保持文化遗产的发展初心,又要焕发文化遗产的时代风貌;既要赓续经典、弘扬传统,也要拥抱时代、善于创新。这就是将非遗装入锦盒的初心。打开锦盒只是开始,我们期待着与每一位非遗技艺传承人、民族文化爱好者、手工创意爱好者一起,与每一位邂逅它的人一起——“向未来”!

  (卫东/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数字传播首席专家、荣程新智研究院执行院长)

  编辑:郭玲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