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人物志 | 郭书清:让刻刀在蛋壳上跳舞,雕出传统技艺复兴的中国梦!

2021-12-03 10:22:41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作者:时代记忆 责任编辑:子华 字号:T|T

  微信图片_20211203101833.jpg

  郭书清,非遗蛋雕代表性传承人、中国非遗传承人基地艺术委员会会员、西安非遗保护协会会员、陕西民间艺术促进会会长单位、陕西省工艺美术协会会员。作品被中央电视台和省市多家新闻媒体报道;蛋雕作品过多次参加全国性展览并获奖 :"抗疫"期间创作的作品被"人民日报网采用;作品“武汉加油”被国家博物馆收藏;  作品“夜明珠”外观设计获国家专利证书。为“迎十四运”作品被中共中央宣传部“学习强国”报道;在电子四路有“郭书清蛋雕工作室”,做一些研学、体验、演示、展示等活动。

民间民俗礼仪彩蛋艺术——蛋雕

  蛋雕艺术来源民间民俗礼仪彩蛋艺术,进而发展为蛋壳雕刻艺术,所用的工具是优质锐利印石篆刻刀。蛋雕发展到现在已经有映雕、镂雕、浮雕、饰雕以及组合雕等几种表现方式。

微信图片_20211203101838.jpg

  远在明清时期,民间在喜庆婚娶、祝福庆寿、喜得贵子时,为图吉祥如意,就有了赠送红鸡蛋的习俗。当时在京城一带更是流行此风,而且用量也相当可观。于是就有一部分人摆摊设铺,专门卖红色染过的鸡蛋,称其为'彩蛋'。后来,商贩们又在彩蛋上画些花鸟、鱼虫、脸谱等图案,以图生意兴隆。经过多年演变,彩蛋工艺逐步提高,最后,终于形成了具有较高欣赏价值的艺术珍品---蛋雕艺术品。

  蛋雕作品种类繁多,有人物肖像、花鸟鱼虫、京剧脸谱、诗文字画,主辅相衬十分得当,惟妙惟肖斗艳争芳。例如“人物肖像”蛋雕,从古代帝王将相到现代名人,个个形象逼真,活龙活现;在“奔马图”蛋雕中,色调鲜明栩栩如生,酷似一幅徐悲鸿的奔马图画呈现在您的面前,使您如醉如痴;在“花鸟鱼虫”蛋雕中, 蝈蝈鼓翅飞鸣,花草迎风滴露,花香鸟语,金鱼戏水,定会使您心旷神怡;在“诗文字画”蛋雕中,正面刻有诗人肖像,背面刻有妙语诗文,又将书法融汇其中,可谓人物、诗文、书法融于一炉,如贮百宝,使人百看不厌,回味无穷。

手工世家,钟情蛋雕

  郭书清的父亲是一名木匠,有一手能雕梁画栋的好手艺。在家庭环境的熏陶下,郭书清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对篆刻产生的浓厚的兴趣,而三年前与“蛋”的结缘,更让他成为远近闻名的蛋雕大师。

微信图片_20211203101908.png

  出生于手工世家的郭书清,从小就继承了极强的动手能力,并且在俘获爱情的时候派上了大用场,他雕刻了一枚“人随明月月随人”的玉石印章敲开了爱情的大门,又用一枚手工雕琢的铜戒指将爱情进阶为婚姻。成家之后,他先后从事美工和宣传工作。生活上也从温饱升级到小康阶段,深藏的家传手工技艺基因逐渐苏醒。2013年,朋友圈刚流行的时候,他将几件以前的蛋雕作品分享出来,不料反响热烈,许多人点赞索求。

  这成了郭书清继续摸索蛋雕的催化剂,蛋雕作品的数量和质量在随后的一段时间里逐步得到提升,一名蛋雕艺人就此“孵化”。

全身心投入,醉心钻研

  每个行业都是入门易求精难,当创作遇到瓶颈的时候,郭书清开始溯本求源寻求突破。听父亲讲,祖父一辈生于晚清长于民国,做得一手好木匠活,为了多挣钱,有时候也客串着做漆活和剪纸。闲暇之余,将用剩的颜料涂画在鸡蛋壳上,偶尔施以刻凿,这种以彩绘为主雕刻辅之的“无心之作”,便是郭氏蛋雕的雏形。传之父辈,叔叔继承了祖父的衣钵,雕梁画栋,成为一方巧匠。

微信图片_20211203101934.jpg

  纸上得来终觉浅,郭书清决定回河南老家一探究竟。“那一趟回去,收获颇丰,虽然上一辈人解决温饱的同时对雕绘蛋壳的爱好不曾放下,技巧和成就都小有进步。得知我此行的目的,叔父不仅面授了自己在彩绘蛋雕上的心得,还‘贡献’出了多年的家藏。”郭书清说话间拿出一个档案袋,里面装了好几本古旧图册,“这几本书,有的是花鸟虫鱼,有的是各种几何图案,手绘或者简笔画这种。”回到西安的郭书清反复研习古书上的内容,并真真实实地落在了以后的蛋雕创作中。比如鸵鸟蛋壳上《延年益寿》由龙头渐变为凤尾的创意和《十二生肖》系列创作,都借鉴了图谱上的造型,生动而别致。

微信图片_20211203101955.jpg

  图谱,像是打通了他的任督二脉,创作的灵感有如泉涌,作品数量也成倍增长。“我少年时跟随父亲学手艺打基础,毕业以后就做了美工,后来又从事宣传工作,写写画画的功底也帮了大忙,包括后来玩过一段时间摄影,最后将兴趣落听在蛋雕上,兜兜转转了半辈子,都在造型这个大圈子里。”郭书清抚今思昔感慨地说,“祖父木匠活的衣钵被叔叔继承了,雕绘蛋壳的爱好却在我这里进一步发展,有些事就是这么巧,好像冥冥之中早有安排。”

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1年6月,郭氏蛋雕成为了西安市新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

微信图片_20211203102010.jpg

  经历了鸡蛋吃到想吐的煎熬之后,郭书清在蛋雕技术上算是过了关,一些创意基本能够在各种蛋壳上去实现。鸡蛋、鸭蛋、鹅蛋,大到鸵鸟蛋、鸸鹋蛋,小到鹌鹑蛋、麻雀蛋,大的大到直径15厘米,小的小到蛋壳厚度不足1毫米。郭书清以蛋壳为画布,以刻刀为笔,刻画出心中的万千创意,十年间,完成了成百上千件作品。并在电子四路成立“郭书清蛋雕工作室”,专门作展示、研学、体验活动,让蛋雕艺术更广为人知。

微信图片_20211203102028.jpg

  掌握了阴雕、阳雕、衬雕、影雕、浮雕、套雕、镂空等技法之后,郭书清开始在创意上下功夫。“怎么雕属于技术层面,是有限的,雕什么属于创意,是无限的,用有限的技术为无限的创意服务,才能让作品耳目一新,让人眼前一亮。只注重技术的那是匠人,能自主创新的才称得上艺人。”

  郭书清作品展示:

微信图片_20211203102042.jpg微信图片_20211203102046.jpg

微信图片_20211203102112.jpg

微信图片_20211203102115.jpg

1638498121802087.jpg

微信图片_20211203102121.jpg微信图片_20211203102124.jpg

【非遗人物志】系列专题,

旨在挖掘文化传承背后的精彩故事,

记录非遗人一生的坚守与光荣,

推动非遗的保护与传承!

本专题由《小康》杂志和时代记忆联合推出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