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人说 | 于刚——精妙非常,尽显中国文化博大精深!

2021-10-08 10:11:03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作者:时代记忆 责任编辑:风华 字号:T|T

一项技艺,一代代守望者心手相传

一个传统,刻印着古老的文化记忆

守望文化遗产,传承中华血脉

《小康》杂志和时代记忆联合推出【匠人说】系列,

立足于优秀传统手工艺文化,

多方位、全角度探知各类非遗项目,

挖掘文化传承背后的精彩故事,

记录非遗人一生的坚守与光荣,

推动非遗的保护与传承!

掐丝珐琅技艺传承人/于刚

微信图片_20211008100732.jpg

  于刚,“掐丝珐琅釉彩技艺”第四代传承人,津南教工书画协会会员,沽上画院画家,今晚人文艺术院艺术师,天津市民俗艺术家学会会员,天津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会员,天津市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中亚协天津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会员。先后创作出了《清明上河图》《虢国夫人游春图》等作品,其中作品《荷花小鸟》获“第四届中国国际民间艺博会”优秀奖、《虢国夫人游春图》获“京津冀民间艺术精品联展”优秀奖、《工笔牡丹四条屏》获“纪念天津小站练兵120周年”画展优秀奖等。

掐丝珐琅画

  景泰蓝的全称叫“铜胎掐丝珐琅”,以金、银、铜为胎,因其工艺始于明代景泰,初创时只有蓝色,故得名——景泰蓝。“掐丝珐琅”是在铜、金等胎体上,用细薄的扁铜丝烧制后掐成各式花样,再在铜丝立面围成的小隔间填充珐琅釉彩,经反复烧制、镀金,形成绚丽夺目的珐琅工艺制品。

微信图片_20211008100736.png

  掐丝珐琅画是在借鉴了传统的景泰蓝(珐琅)工艺中的纯手工掐丝、 点蓝等工序的技术特点上,创新的纯手工景泰蓝平面画。是文化艺术创艺的顶峰制作、艺术界的奇迹、工艺和艺术的结合,实用性与艺术价值融为一体,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2006年,掐丝珐琅的制作工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微信图片_20211008100739.jpg

  于刚的掐丝珐琅釉彩画充分借鉴了传统景泰蓝工艺,采用纯手工掐丝技艺,运用纯天然釉料进行点蓝上色,再配以各色宝石颗粒,不仅使画面更加雍容华贵,更达到了不褪色、不陈旧的目的。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于刚的掐丝珐琅釉彩画愈加的成熟,其作品包含青花、花鸟、山水、唐卡、静物等多种题材,每件作品都经过精心设计,高端雅致,别具匠心,被国内外各界人士广泛收藏。

  2016年掐丝珐琅《青花瓷》作为国礼,赠与法国和俄罗斯首脑。2016.10.1在天津美术馆举办了“寻艺天津-匠心美学,于刚景泰蓝画” 艺术沙龙。8米4的历史题材巨作《韩熙载夜宴图》,在天津美术馆展出。2017年掐丝珐琅艺术参加了中国-天津国际贸易洽谈会和第十三届全运会。

微信图片_20211008100742.jpg

  于刚自幼喜欢美术,曾师承著名画家常跃泼先生、教育家郭德岭先生学习绘画艺术,打下了坚实的美术功底,而一次与景泰蓝的邂逅,使于刚深深地被这项古老的技艺所折服。

  后来在朋友的引荐下于刚开始跟随第三代传承人马玉元老先生学习掐丝珐琅技艺,而随着对掐丝珐琅了解的不断深入,于刚总想着将这项技艺运用到自己的艺术创作中去,经过不断地摸索,终于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掐丝珐琅釉技艺,其作品精美华丽、色彩明艳,被国内外各界人士广泛收藏。

  2018年3月,“于氏掐丝珐琅釉彩技艺”被评为津南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2014参加“第四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博览会”获奖并被录入《中国民间艺术精品集》。

  2016年6月在“中法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第三次会议” 上他的两件景泰蓝青花瓷作为国礼,赠与法俄首脑;2017年于刚更是天津工艺美术学会授予“掐丝珐琅艺术大师”称号。

微信图片_20211008100745.jpg

  锤胎,掐丝,填料,烧结,磨光,鎏金......,每项工艺繁复而有极高的要求,一件优质珐琅制作所耗费的人工几乎无可估量。

  掐丝珐琅以精美艺术形象、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文化内涵,成为传统文化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如今随着技艺的不断深入,于刚对掐丝珐琅釉彩艺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于刚说,他的想法很简单,就是要继承掐丝珐琅釉彩技艺的精髓,更要有自己的创新,让件件作品能对话古今。“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让作品抓住“物我”的共情点,唯有“点蓝”才是精彩之道,这也是于刚的独门绝技。他坚持采用由大自然馈赠的矿石、松石、珊瑚等烧制而成的景泰蓝釉彩,又加以珍珠、宝石等,经过亲手研磨、调制,让色彩缤纷斑斓、亮如晶体、细如染料。

  他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为这项古老的技艺注入一丝丝“活力”,让这项传统技艺代代传承下去。

  本栏目由《小康》杂志和时代记忆联合推出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