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再无孔祥楷 人间永留大同颂

2021-09-29 21:53:17 来源:“啸报工作室”公众号 作者:李啸 责任编辑:风华 字号:T|T

1632922824623931.png

鲍卫东 摄

曾经有人问孔子第75代嫡长孙孔祥楷先生,为什么我们要在每年9月28日的孔夫子诞辰纪念日,举行隆重的祭祀典礼?

孔祥楷先生不假思索地说,“人们纪念孔子,是因为这个两千多年前的老人说的话,直到今天想起来还是很有道理,希望这一条来自老祖宗的文化长河能够流向未来……”

“子不语怪、力、乱、神”,但冥冥之中的巧合,却不得不让人充满敬畏之心。

2021年9月28日21时许,在纪念孔子诞辰2572周年的夜晚,83周岁的孔祥楷先生追随他的先祖驾鹤西游,挥手自兹去。那一首由他谱曲创作的《大同颂》,萦绕夜空,终成绝响。

金庸曾说,最好的人生,是“大闹一场,悄然离去”。孔祥楷先生的人生即如此。

作为最后一位大成至圣先师南宗奉祀官,孔祥楷的一生求索着家国情怀。他将青春献给了河北燕山山脉深处的金厂峪金矿,任职矿长的4年间,踏浪改革开放的春潮,让这座先天基础薄弱的“低品位”金矿华丽逆袭,在远山间缔造了“小香港”的传奇。

人生的后半段,他毅然回到家乡衢州,心系血脉中流淌的少年梦,守望南孔圣地,为中兴孔氏大宗仆仆行走,吟唱着“大同梦”的理想之歌。

衢州孔氏南宗家庙的红墙内,参天碧绿、傲视大地的桧柏和银杏再度迎来怒放的春天。

红墙外,“南孔圣地·衢州有礼”成为衢州城市品牌,文化高地金名片的诗画长卷正在四省边际共同富裕示范区徐徐铺陈。而这锦绣河山的背后,却是孔祥楷先生日渐沧桑消瘦的身影,他披一身风雨,筑人间正道,推动南孔文化的大江大河流向未来。 

逝者如斯夫。孔祥楷先生遗嘱,逝后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既然先生选择悄然离去,我们又当如何送别他?或许,记住这个老人留给历史的馈赠,就是最好的纪念。

1632922916125126.png

鲍卫东 摄

仁者爱人

孔祥楷先生于1938年的衢州,那时的中国正处于铁蹄蹂躏的乱世之中,儿时的孔祥楷起初并不识得愁滋味。他曾是个“捣蛋淘气”,让长辈操碎了心的“熊孩子”。满怀慈悲的祖母孔项氏亲自抚养、言传身教,在少年心中种下“仁爱至善”的种子,并相伴一生。

1632923034442120.png

资料图片

抗战胜利后,孔氏南宗家庙作为绥靖公署使用,与孔府只有一墙之隔。一日,孔府仆人见到屋顶上有一位神色慌张、逃避追捕的军人,众人不敢上前,唯有孔项氏镇定自若,取来长竹竿,让军人顺势滑下,给予路费食物,目送远去。这些情景无声无息地润入了孔祥楷先生的成长血脉,悄然改变着少年的心性。

小学同学马安荣回忆,他记得孔祥楷在尼山小学读书时,每日都要为一位同学带早餐,起因则是这位家境贫寒的同学,在一次早操后昏倒。初中同学林玉梅记得,孔祥楷一次曾独自在路边默默流泪,陌生弃婴一阵凄婉的啼哭,打动了他柔软的心。

孔祥楷先生任职河北金厂峪金矿矿长时,矿里一对不够法定婚龄的青年职工未婚先孕,按规定两人必须接受处分,打掉肚里的7个月大的胎儿。孔祥楷先生得知后,认为孩子是无辜的,他甘冒风险,修改双方的年龄,并亲自批准他们结婚。有人为他捏把汗,他却洒脱地说:“没事,中国没有多生一个孩子,只是早生了一个孩子。”后来,这个男孩考上了西安交通大学。

衢州在新世纪恢复南宗祭典后,孔祥楷先生每年都会邀请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来参加典礼,并自费请他们吃肯德基。

孔祥楷先生的身上,让我们读懂了何为“仁者爱人”。

1632923117842474.png

韩强 摄

士志于道

衢州孔庙大成殿内,高悬着康熙皇帝御题的“万世师表”匾额。身为孔夫子的后人,孔祥楷先生一生追求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师道真谛,致力于恢复“士”的自觉,躬身入局,以天下为己任,济世苍生。 

文革期间,孔祥楷先生悄悄回过衢州,当时他执意去看望已被打为“黑帮分子”的衢州二中副校长吴良。旁人劝他三思而行,他却凛然道:“为什么不敢?老师就是老师,老师永远是老师。”

生逢百废待兴的新中国,孔祥楷先生始终兼济天下,以“士者”的身份为生民请命。在衢州二中高三毕业前夕的一次主题班会上,同学济济一堂畅想未来的锦绣前程。

1632923177639590.png

资料图片

轮到孔祥楷发言时,他慷慨激昂地表示自己愿做一名建筑工程师,为国建造厂房、矿山、大桥。他说:中国地大物博,矿产资源丰富,不建矿山就没有钢、铁、煤、铜,没有基础工业,国家就没有工业化、现代化,中国就永远是个农业国,永远受洋人的欺凌。

自西安建筑工程学院(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毕业后,他先后辗转扎根奋斗在河北的两座矿山。他相信,只有偏僻的山坳,没有偏僻的人生。

1632923247873365.png

资料图片

时至今日,许多河北金厂峪金矿的老职工,依然会怀念1980年代中后期孔祥楷主政时期的矿山生活:崭新的宿舍楼房鳞次栉比,平坦的水泥马路两旁,绿树整齐挺拔。办公楼前,花团锦簇、喷泉涌动。入夜,灯光球场上,年轻的职工在竞技拼搏,游艺楼内,摄影、书法、象棋、集邮等企业文化协会和迪斯科舞队、铜管乐队等轮番登台唱戏,让远山的黑夜不再漫长。

孔祥楷先生的身上,让我们读懂了何为“士志于道”。

大同之梦

 1993年,孔祥楷先生下定决心离开北国沈阳,孤身一人南渡家乡衢州。临别之际,他的妻子董悦英送了一句话:“我知道,你早晚要回去圆梦的,你要照顾好自己,有空常回家看看……”

今天,当我们再回首这段历程,或许可以明白,孔祥楷先生想要圆的梦,其实是一个“大同之梦”。多年前,他曾以《论语》里的《大同篇》作为歌词,谱曲创作了一首《大同颂》。

1632923339491533.png

鲍卫东 摄

这首歌,每年都会响彻在衢州孔庙的祭祀典礼之上,折射出孔祥楷先生润物无声的弘儒理想:“孔子说‘道不远人’,衢州作为南孔圣地,更应该让‘道’和‘礼’回到每个人心中。”

回归衢州家庙的奉祀官黄昏之旅中,孔祥楷先生复建孔府、修葺家庙,恢复南孔祭典,中兴孔氏南宗,推动儒学创新传承发展……

21年来,衢州孔氏南宗家庙的门票价格一直维持在10元,随票还赠送袖珍本《论语》。衢州市中小学生《论语》学习系列大赛已经坚持了18个年头。

1632923416191395.png

鲍卫东 摄

1632923439708460.png

鲍卫东 摄

衢州的南孔祭典与山东曲阜的孔庙祭孔大典同为国家级非遗项目,但不同的是,曲阜是用古代礼仪祭祀,而衢州的定位则是当代人祭孔,这里没有华丽繁琐的佾舞,只有身着现代服饰的教师学生,在虔诚地朗诵《论语》、齐唱《大同颂》;这里没有传统的太牢礼献“三牲”,取而代之的是献“五谷”和文房四宝;就连孔子像前的牌位,也去掉了“神位”两个字,寓意孔子是人不是神。

1632923506302417.png

韩强 摄

而这一切改革,都归功于孔祥楷先生的革故鼎新。美国葛底斯堡大学终身教授、著名汉学家司马黛兰女士被衢州祭孔大典所惊艳:“在祭孔改革这个历史大课题前,你们的行动最有权威性,你们的行动最有影响力,你们的行动最有示范性。”

孔祥楷先生逝世的时候,正逢第三届衢州人发展大会召开之际。来自天南海北的衢州乡贤代表汇聚故乡,共话“衢州记忆”,共创“衢州业绩”,共绘“衢州愿景”,共筑“衢州梦想”。

1632923567591816.png

掌上衢州 图片

想来这似乎也是注定的天意。文化生生不息地影响和引领着这片土地上人们的生存与发展。孔祥楷先生所向往的“大同之梦”,不正是当下三衢儿女所期盼的“共同富裕”之梦。是孔祥楷先生,让我们懂得了何为“大同之梦”。

谢谢您,孔祥楷先生,这世界那么多人,感谢我们能遇见!

追梦的路上,我们不会孤单,我们知道,您已经成了夜空中那颗最亮的星,永远照耀着人世间的“大道”。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