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忆:我没有莫言的浪漫气质

2016-01-25 12:59:17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陈龙 责任编辑: 字号:T|T

王安忆。

  王安忆。

《匿名》封面。

  《匿名》封面

  从1976年开始写作,1986年写出第一部长篇小说《六九届初中生》一直到今天,王安忆经历了近40年的创作生涯。在此期间,她以《长恨歌》《桃之夭夭》等为代表的新海派小说轰动文坛,获得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法兰西文学艺术骑士勋章等荣誉。如今,她还是复旦大学教授,为学生开设创意写作课程。近日,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王安忆最新长篇小说《匿名》在复旦大学举行了新书发布暨读者见面会。

  这是王安忆创作的第12部长篇小说,也是30多年来她首次举行新书发布会。在这个“史无前例的”发布会上,王安忆与复旦大学教授陈思和、张新颖共同探讨了《匿名》一书的人物、主题和写作手法等问题,王安忆坦露了自己在写作过程中的疑虑、困惑和思考。

  南方日报记者了解到,除了王安忆,贾平凹的《极花》、格非的《望春风》、阿乙《早上九点叫醒我》等长篇小说将陆续于2016年问世,阎连科、方方等作家也将在年内推出最新长篇。2016年将迎来一个长篇小说的丰收年。 

  谈新作“这是一部 突破之作”

  在上一部长篇《天香》之后,王安忆花费了两年5个月的时间写成《匿名》。在35万字的篇幅中,小说讲述了一个上海的退休职工被误认为卷钱跑路的老板“吴宝宝”而阴差阳错地遭到绑架的故事,在经历黑道绑架、审讯、失忆之后被抛入一个叫“林窟”的大山中。远离现代城市文明的他不得不利用仅存的生存技能,进行二次进化,在一个匿名的环境中艰难求生。而在上海的家中,妻子杨莹瑛和一家人展开了一场慌乱的寻找。

  小说营造了两个空间,被绑架者孤绝于世的空间和家人寻找他的空间。由于这奇特和颠覆性的遭遇,小说具有了对生存方式和文明的思考,产生了现代主义的抽象意味。而两个空间的互动则让小说避免了单调,与《鲁宾逊漂流记》那样的探险、悬疑探案小说拉开了距离。

  张新颖指出,小说从一开始设置的“突然的力量”使这个文明世界消失了,主人公置身于一个文明的废墟或者半文明的地方。“所以《匿名》是半文明、半原始的人与文明累积的世界之间发生的故事。”张新颖认为,《匿名》让主人公从一个文明的平台上坠落到文明还没有形成的地方,让他重新审视世界的变化,获取新的生存和进化能力,“同时这也是时间的变化,他从21世纪一下子掉到古代人类生活,掉到了时间的深处。”

  正因如此,《匿名》可能不像王安忆以前的小说那样好读。用张新颖教授的话说,《匿名》在叙事的整体框架上是“转喻”,在对现代文明和小人物生存问题的思考上,她不断地变成隐喻的叙述方式,小说“不断地到这个世界的背后,到文明的进程里面去。这个世界就很深邃了”。

  谈过程“《匿名》就像《西游记》”

  陈思和认为,王安忆的《匿名》是一部突破之作,“一般作家会延续自己的审美趣味,按照读者喜欢的审美趣味不断复制。但是王安忆跟自己过不去,她的创作道路也是越来越复杂”。

  “我觉得《匿名》,跟《鲁宾逊漂流记》的意境完全不一样。它探讨的是现代社会发展的混乱当中,一个人怎么还原人性自身的问题。小说里的人物不缺乏作为人的基本元素,比如善良、爱,包括文化——拥有更高级的智慧。”

  陈思和认为,《匿名》可以当成一个常见的绝境求生的历险故事,背后却潜藏着很多值得深思的道理。在对穷乡僻壤的环境描写中,王安忆依然不失一贯的文笔,将山水丛林写得非常华丽,毫不枯燥。“如果《天香》像《红楼梦》,《匿名》就像《西游记》,有一种旅程险境的体验感,我认为它是很好的作品。”

  王安忆坦言,自己对这部小说的写作充满疑虑,甚至想过放弃,但最终还是咬着牙坚持了下来。“这两年零5个月的时间,我觉得是我这么多年写作中心情最复杂、最跌宕起伏的日子。以往写好《长恨歌》《天香》,我心里面总是觉得有几分胜算,是比较踏实的。但开始写这部小说以后,我就是很困惑,从来没有那么急切地想听到一些回应。”于是,她同时把小说投给了人民文学出版社、《收获》杂志社和台湾麦田出版社。三方的回应都很沉默,证实了出人意料的效果,以至于小说出版时没有序言,直接进入文本。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