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博物馆年均增长27.7% 生存状态值得关注

2016-01-24 12:45:02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 欧志葵 杨逸 责任编辑: 字号:T|T

    近年来,随着国内艺术收藏、消费市场扩大,民间博物馆如雨后春笋股突然兴盛起来,藏家、企业纷纷筹办建立各具特色、主题的民间博物馆。记者近日从广东省文物局获悉,截至2014年底,全省通过文物系统登记年检的民办博物馆共64家,藏品总数达19.6万件(套)。其中,民办博物馆年均增长27.7%。在全国,来自国家文物局的统计显示,近两年私立博物馆增长尤为显着,2014年新增171家,接近当年新增博物馆的半数,在博物馆总数中的同期占比也由19.5%上升至21.8%。

  然而,值得关注的是,民办博物馆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死亡率高、生存难问题也与之相伴。近日,东莞一家曾耗资过亿元建成的、藏有秦汉、五代文物几百件奇石的大型博物馆主人,宣布无偿捐献给东莞理工学院,再度引发人们对民间博物馆生存状态的关注。

  现象 部分藏家从“独乐乐”进化到“众乐乐”

  “我们的博物馆牌照正在申请中,估计在今年上半年会出来。”几年前从澳洲留学回到广州的单小姐,与一位资深木佛像收藏家合伙,在广州芳村找到一处近500平方米的地方,拟打造国内最大、最专业的木造像博物馆。

  记者去年参观过这家名为“贤诺·佛聚轩”的展馆,当时展馆内精心摆放着几十尊中国古代木造像,有明清时期宫廷木佛的精品,也有宋元时代为数不多的大师之作。据其介绍,贤诺·佛聚轩馆的创始人之一詹皇添是世家收藏木造佛像,从他父辈就开始收藏,藏品量大且质优。流传到他这一辈,虽然单小姐与詹皇添同是80后,但对中国传统古代木造像十分喜爱,他们经常去海外拍卖场购买,并将它们回流带回国内。

  单小姐说,她和她搭档之所以想做一个木造佛像博物馆,是因为他们的藏品量目前已有很大量,当量大时就想质变,将一些精品升级成博物馆级别。同时也想通过该博物馆,作为佛教文化艺术平台推广,让更多人爱好它、收藏它。

  “这些年通过收集中国的造像艺术,发现每个朝代木造像均有不同的特点,能突显出朝代文化,并发掘每个典型造像历史背后的故事,故我们想通过不同年代、体系来分类做一个博物馆。”单小姐说,目前国内以木雕为题材的专业木雕造像的博物馆极少。

  经营一个私人博物馆成本并不低。以单小姐木造像展馆为例,展馆装修花费200多万,每年租金将近40万,员工目前暂时配备5位,其中3位拿工资,一年员工薪金约15万元;此外,还有藏品的维保,比如室温控制等。保守估计,该私人博物馆每年的正常运营成本大概100万元。

  那么,私人馆的收入哪里来?对此,单小姐称,要保障展馆日常运营,他们计划从其他业务赚钱来养活它,一是门票收入,二是为藏家或相关机构策展、举办活动,三是借助平台和展馆资源,开发相关木造像衍生品,以及销售部分非备案藏品等。

  在广东,类似单小姐和搭档这样,从藏家收藏进而进化到开私人博物馆,从“独乐乐”扩大到“众乐乐”的案例近年来越来越多。来自广东省文物局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全省通过文物系统登记年检的民办博物馆共64家,藏品总数达19.6万件(套)。其中,民办博物馆年均增长27.7%,主要集中在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等珠三角经济发达地区,仅珠三角地区就有民办博物馆55家,占86%。

  在全国范围内,私人、民办博物馆增长迅速的现象同样存在。来自国家文物局的统计显示:截至2014年底,全国经各地文物部门年检注册的博物馆总数达到4510家,相比2013年增加345家。其中私立博物馆增长尤为显着,新增171家,接近全年新增博物馆的半数,在博物馆总数中的同期占比也由19.5%上升至21.8%。

  业内人士指出,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繁荣发展,人们对精神文化需求空前加剧,许多藏家、企业也进入到个人收藏、圈子里分享艺术品,有强烈意愿与大家分享、传播艺术文化,在此背景下,民间博物馆的发展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