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工画坛大家榜】腕底云烟笔底山——记著名女山水画家陆小曼

2022-10-11 14:03:37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作者:马镇 责任编辑:风华 字号:T|T

文/马镇

IMG_9509(20221010-192143).JPG

陆小曼无疑是民国时期标志性的人物,名媛、交际、才情、浪漫、美丽,这些时尚女子的词语与她的夫君徐志摩的名字连缀在一起,曾经进入无数人的心底,先被追捧,后被诋毁,在那个女性初醒男权暴戾的年代,是一切追求个性解放女人的结局。郁达夫说“陆小曼是一位曾震动20世纪20年代中国文艺界的普罗米修斯”,其意便在于此。渔阳鼙鼓渐远,陆小曼留给历史的财富绝不是香艳的故事,她在绘画艺术上的成就方是她人生价值的所在。

IMG_9513(20221010-192149).JPG

陆家小女喜丹青

莫言她繁花似锦时的风华绝代,她本就是从幽雅曲静的山间流出来的一股清泉,伴着叮咚的天籁快活地来到人间。无论时光向她泼出多少街头污水,都不曾弄脏她洌泉生就的肌肤。

陆小曼的祖上是江苏常州望族,祖父陆荣昌于咸同年间上海开埠时举家迁居。父亲陆定,字建安,号建三,晚清举人,公派留学日本,在早稻田大学与名士曹汝霖同学,向往革命,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陆小曼的母亲吴曼华生于常州官宦世家,祖宅中丞第为常州赫赫名居,她自幼濡染书香之气,诗琴书画无不习研,尤其工笔花鸟更为拔萃出群,是常州城出了名的闺中才女。

了解陆小曼的家族历史是必要的,因为在不胜枚举的文章中,只描述小曼的性情、举止,却没有看到这些性情举止与思想生成的原因,因而也就成了无根之水,所有的解读只是迎合市井的好尚而已。

幽谷多雨,是因水气积郁;高山多风,是因流云无阻,正是小曼生长的家庭与成长期的教育造就了她的思想,她一生对生活的选择都是她自幼种下的果实。她的祖父陆荣昌能够在咸同中兴时期从祖居之地常州迁到西风东渐的登陆地上海,彰显他对满清皇权治理下的专制社会失去了信心,对新兴思想充满了向往。父亲陆定追随孙中山投身民主革命,更说明陆家充满了民主、自由的气氛。

1903年11月7日,陆小曼在上海南市孔家弄出生了。彼时的上海已经建成东方最繁华的大都市,在官商两界游刃的陆家不仅牢居海上,而且积累了财富。陆定夫妻曾育有九娃,竟先后早殇八个,陆小曼是第五个孩子,也成了陆家唯一的宝贝.就这样,陆小曼在上海这个有着浓郁欧美风的城市,在自由、富足,充满了爱意的家庭中真性快活地开始了童年的生活。

曹汝霖1904年回国,入职晚清政府商部商务司行走,辛亥革命前夕,出任外务部副大臣。陆定应该是与曹汝霖同时期回国时,此时正值慈禧推行新政,兴办新学。有文说,陆定在北京贝勒贝子学校教学,学生的作业常被他拿回家中请吴曼华帮助批改。所说贝勒贝子学校应该是新办的宗室觉罗八旗学堂,教师有品位,待遇很高。如此,陆小曼出生后,陆定应在北京做教师,同时从事革命党的工作。

对陆小曼的教育都落到吴曼华的身上,好在吴曼华对闺中才女的一切知识她都是精通的,尤以古文,腹中诗书令她不怯任何自以为是的男子。她还能画精致的工笔花卉,写一笔清秀的书法。母亲成为陆小曼书画的开蒙老师,对她的影响也是深刻的。常说一个人的文化艺术气质是天生的,陆小曼便诠解了“天生”这两个字。

1909年,六岁的陆小曼随母亲迁居北京与父亲团聚。此时,中国文化的中心还在风雨飘摇中的满清国都北京。陆定先将她送入新开办的京师女子师范学堂附小,九岁时又将她送入教会办的女子中学。在封建王朝最顽固的堡垒中来了一个自由的心灵,她必然会开出奇异的花朵。

民国始创,经曹汝霖举荐,陆定进入北京政府财政部,任赋税司长,并创办中华储蓄银行,成为京城显赫的人物。

陆小曼在母亲的教育下,从江南大家闺秀向着显贵名媛的方向走下去,这或是天地翻覆后的变化吧。不变的是陆小曼依旧孜孜不倦地习画临帖,画艺与书法就像她的美丽一样,至豆蔻年华笔下已有了模样。

十五岁时,父亲送陆小曼到法国人办的圣心学堂后,立即迷上学校的西洋美术课,遂专心静物写生与风景画临摹。她艺术的灵感是超强的,虽然将中国画的丹青笔墨换作了油彩,但对西画色彩的感觉同样如融入灵魂般的敏锐与丰富。一次,一位法国人到圣心学堂参观,被墙上的一幅油画所吸引,问何人所画,得知作者陆小曼是个学生后,当即支付200法郎作为学校的经费,将画作买去,一时社会传为美谈。

上苍对陆小曼太宠爱,显赫的家世,富足的生活,美丽的容颜,甚至天资的聪慧都给了她,这令少年时期的陆小曼在崇尚自由、民主,怀有善良、纯真的天性中,不可避免地滋生出骄傲、任性、自我的个性。但鸿雁既已展翅,只能祝福她翱翔天际了。

IMG_9516(20221010-192154).JPG

莫以池舞论青山

在教会学校,尤其是圣心学堂,英法语是必修的功课,加之陆定给陆小曼请来西语教师,她的英法语水准远超同龄的女孩子。两年学业结束后,她竟被外交总长顾维钧聘为外交部兼职翻译,时年十七岁。

民国初年的西风给结束帝制的中国社会带来众多的变化,但深入民族灵魂的封建意识又如何像夏雨一样云散便晴呢?冰清玉洁才华横溢的陆小曼走出校门后,便夹裹在北京上流社会的习俗中,无法摆脱地像所有望族家庭的小姐一样走上名媛的道路。她是由母亲带到社交舞厅的,犹如晨霞中的初阳,甫一露面,她的美丽与气度便震惊了社交界,小报记者更是追踪渲染。从此,污水开始泼向陆小曼,一个纯真烂漫追求自由的灵魂被莫名地湮没在世俗的混沌中。细思陆小曼的一生,所谓“交际花”的污泥浊水对她太残酷了。彼时,她仅是情窦初开的少女,出校门只过了两年独身的生活,却一生没有甩掉。

实际上,喧闹的传闻并没有令陆小曼改变追求,她依然在家里静静地弹琴,静静地绘画,在琴声与色彩中培育自己的艺术涵养。

1922年,陆小曼年方十九,一位英俊的男子像风一样闯入她的生活。王赓,清华大学最早的毕业生,留美,在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历史、政治,以文学学士毕业,再入西点军校深造。1918年学成归国,入北京政府陆军部。他以上校武官衔随外长顾维钧出席巴黎和会,顾维钧拒绝在损害中国权益的凡尔赛和约上签字而名垂后世,而王赓初登政治舞台便随之以英雄的形象进入国人视野。小女已到出嫁年龄,陆定毫不迟疑地选中王赓作他的女婿。心智还没有完全成熟的陆小曼,对父亲的选择没有丝毫的反抗能力,见到王赓这样英俊又有无量前程的青年,她的情感只能就范。没有经过恋爱,仅相识月余,他们结合了。

毕竟专制的清王朝刚刚寿寝,旧礼教旧思想如同脱壳的金蝉,完整地保存下来,喜结良缘的结果是女人被要求相夫教子困守家中。贤妻良母的身份对于自幼接受西化教育的陆小曼来说是苦闷的。王赓无比地爱她,但他是个军人,无法厮守于她,更何况婚前的相互不了解,情趣思想难以融合,很快令她从苦闷化为痛苦。无以解脱,她便用日记倾诉感情。引几段她的日记吧:

“其实我不羡富贵,也不慕荣华,我只要一个安乐的家,知心的伴侣。谁知连这一点要求都不能得到,只落得终日里孤单的,有话都没有人能讲。(1925年3月12日)

“在这个黑暗的世界有几个人肯拿真性灵透露出来的?像我自己,还不是一样成天埋没了本性以假对人么?(1925年3月22日)

“从前多少女子,为了怕人骂,怕人背后批评,甘愿自己牺牲自己的快乐和身体,怨死闺中,要不然就是终身得了不死不活的病,呻吟到死。(1925年3月22日)”

我们了解了陆小曼的情感,便不再叙述她的感情生活,更不去驳斥市井的流言蜚语,因为那不是本文的任务。不过,在她的日记中发现了这样两条叫笔者惊叹的信息:

“我上了三个钟头的课,先生给我许多功课,我预备好好地做起来。(1925年3月11日)

“我足足的忙了一天,早晨做了一篇法文,出去买了画具,饭后陈先生来教了半天,说我一定能进步的快。(1925年3月12日)

这个陈先生便是民国京派画坛的领军,对二十世纪中国画产生巨大影响的大师陈半丁。日记记于1925年3月,陆小曼应该最晚在前一年二十一岁时拜于陈半丁门下。我们终于看到了她中国画绘画艺术的真正起点,对她二十年后为什么能够站在中国女子绘画巅峰的成就,也终于有了答案。

陈半丁是清末民初划时代的艺术大师吴昌硕的弟子,花卉、山水均成翘楚。陆小曼当然学习了陈氏花卉,但因陆小曼功在山水,我们只谈山水。陈半丁的山水入笔四王、四僧,上溯宋元,学古化今,自成一派,教授陆小曼自然要走他习画的路子,从临摹古人之作起步,尤其宋元大家的作品,是绝对不可漏过的。吴曼华给陆小曼开蒙丹青有十年之久,打下很好的笔墨基础,因此,在陈半丁的授教下陆小曼的进步是很快的。

陆小曼是民国海派唯一的女山水画家,溯本求源,陈半丁是她山水画的开蒙老师。她喜爱明倪云林、元末沈周的作品,也深受他们的影响,而他们师徒均是宋人画本的继承者。以陆、王两家的财力与影响力,宋元及明清诸大家的古画是不会少的。我们可以断言,陆小曼具有宋人气象,清丽逸雅的山水画风格,就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在陈半丁的师传下开始形成的。

IMG_9510(20221010-192144).JPG

IMG_9511(20221010-192145).JPG

  作为女子,陆小曼为什么没有向所有名媛习画一样选择花卉作为主业?毕竟陈半丁的花卉更胜一筹。答案只有一个:表面美丽柔弱的陆小曼,其实有一颗强大的内心,她追求个性的解放,也要求自己绝不可同屈从于旧礼教的女性一样生活,选择攻学山水,其实是在挑战世俗,否则她就不是那个震动20世纪20年代中国文艺界的普罗米修斯。

不仅绘画,文学也是陆小曼生活的重要部分。除了散文的写作,1924年,她还在二十年代兴起的国剧运动中,翻译了意大利戏剧《海市蜃楼》。

1925年初秋,陆小曼又迎来一个影响她一生的人物。刘海粟,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开创者,现当代画坛巨匠。据刘海粟《忆梁启超先生》记载,1925年9月,他到山西参加中华教育改进社年会,其后欲在京访友小住。在北京大学任教的老朋友徐志摩接待了他,将他带到松树胡同七号下榻。地址说得这样详细,是因为随后梁启超、胡适、蒋百里等名人都登门拜访,其后还有闻一多、徐志摩前妻张幼仪的弟弟张韵海也来凑趣。

现存胡适送刘海粟的一件条幅上写道:“刚忘了昨儿的梦,又分明看见梦中的一笑!十四年九月初识海粟。写小诗乞正。”可证胡适是1925年9月由徐志摩介绍与刘海粟相识于北京的。几个三十岁上下的年轻人在没有老师梁启超的时候,一定在商议如何让刘海粟在京不空虚沉闷的事情,于是胡适提出一个拜访陆小曼的动议,鼓动说“陆小曼是北京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线”。徐志摩自然是拥护的,而刘海粟对陆小曼早有所闻,当然也赞同。细品,这些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巨匠为什么会对陆小曼欣赏到痴迷的程度?美丽绝不是要因,吸引他们的是陆小曼周身散发的文化气质和自由的个性,令他们感觉到她是走出专制完美的现代女人。

此时的王赓被外放哈尔滨警厅厅长,陆小曼曾随其赴任,但恶劣的气候令她极难适应,不久便自回北京,这令几位年轻人结伴拜会陆小曼少去了不少的顾虑。

那日同去四人:刘海粟、胡适、徐志摩、张韵海。这些充满浪漫情怀的翩翩才子,为了这次奇遇还做了精心的打扮,刘海粟剃了胡子,胡适更是换上正式场面的中式袍褂。因为王赓不在家中,陆小曼是住在父母家中的,幸有长辈在,一群年轻人倒也不觉唐突。陆小曼初现客厅便将刘海粟惊倒,半个世纪后他回忆最初的一瞥时说:“站在我面前的竟是一位美艳绝伦、光彩照人的少女。”孰料书生在欣赏小曼,小曼却要拜师,手足无措的刘海粟还未来得及应允,陆小曼已躬身行礼了。自此,刘海粟成为陆小曼的第二个业师。

客观地说,刘海粟忙于办美术教育和个人的创作,并且常驻上海,根本没有时间如其它收徒授课的画家一样躬亲教授,更多的是来京相聚时的点拨。当然,大师的点拨也是四两千斤,破纸开窍,笔墨可上正途的。

幸运的陆小曼经刘海粟、陈半丁两位大师的授教,画艺突飞猛进。数年后,刘海粟评她的画是“工笔花卉和淡墨山水颇有宋人院本的传统”。

画艺虽进,但这个时期陆小曼的画仍属于富家女子的闲情逸致。实际上民国时期所有有成就的女画家初始习画都是如此,并无谋生的动力,更无专业的信念。安身立命于绘画者,是由她们不同的经历最终写就了笔墨人生。陆小曼的人生转折很快便降临其身。

IMG_9512(20221010-192148).JPG

风雨过后是彩虹

就在拜师刘海粟这年底,追求自由的陆小曼与王赓离婚,次年10月与才情横溢的诗人徐志摩结婚,促其结合者便是她的恩师刘海粟。婚后陆小曼随夫君来到上海生活。京城多的是文化气息,上海则是商业与娱乐的城市,多有文章指责陆小曼在十里洋场荒疏事业,尽情享乐。这更多的是上海小报的渲染和市井无聊的谈资,或者说是旧礼教对陆小曼离婚事件的倾向解读,以致影响了今天的写作者与读者。

到上海后,面对灯红酒绿的海上景象,徐志摩担心妻子迷失方向,告诫陆小曼:“什么繁华,什么声色,都是甘蔗渣。我看你还是往文学美术发展,耐心去做,不要贪快,以你的聪明,只要耐心,什么事不成。”陆小曼任性、自我的个性缺陷,的确给徐志摩造成了不少的麻烦,但为陆小曼所有的付出他都是毫无怨悔的。相爱的人从来就是为情可牺牲一切,他要给妻子最多的爱,最多的快乐,最多的享受,后来人无须指责他们的对错。

实际上陆小曼与徐志摩结合的四年时间里做了许多有意义的事情。她写了多篇散文发表在刊物上,清新活泼的文笔让泼污的人安静不少。她翻译英国作家嘉耐德的《萤火虫》,更得到文化界的赞扬。1928年,她与徐志摩合作创作了话剧剧本《卞昆冈》,先在《新月》杂志发表,再于7月出版发行。最早由陆小曼述说故事,得到徐志摩的肯定,然后二人讨论延伸剧情,再由徐志摩执笔完成。剧本成功地将欧洲象征派风格移植到中国本土的剧情上,为中国新兴的话剧事业奉献了一朵奇葩。

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夕,陆小曼欲绘一幅山水长卷来表达对日本践踏我国东北的愤慨和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徐志摩全力支持妻子的计划。随后陆小曼倾其所学功力伏案数月,完成了这幅山水长卷。这是陆小曼一生最重要的作品,全景式的山水长卷中,重峦叠翠的山形犹如飞龙逶迤,阔远澄静的水面若似烟波幻境,间或山溪如练,岫云如烟,在宋元神韵中展现出恢弘的气势,凡阅过此卷的丹青高手难以置信作品出于一位绝代佳人的纤纤玉手。徐志摩为妻子的佳作欢喜若狂,抱着长卷请名家题跋。计有胡适、邓以蛰、杨杏佛、贺天健、陈蝶野、梁鼎铭等名流在长卷上留下墨宝。此画还在京沪文化界引起了一阵不小的艺术争论。

命途多舛,世事难料。1931年11月19日早8时,徐志摩从南京搭乘一架邮政班机到北平,他将山水长卷放入一铁箧中想让更多的朋友在上面题跋。孰料飞至济南因雨天雾浓,撞到开山上,魂飞魄灭,而陆小曼的呕心之作因为装在铁箧中幸免于难,为人世间留下了一件记载时代细节的珍品。

陆小曼悲痛欲绝,到此时方感到深爱着自己的大山倒下了。她泪写《哭摹》忏悔自己的任性,向徐志摩的在天之灵发誓:“我一定做一个你一向希望我所能成为的一种人,我决心做人,我决心做一点认真的事业。”在给徐志摩的挽联上写道:“人间应不久,遗文编就答君心。”从此,她素服裹身再不见艳色,心无旁骛地专心绘画和编撰徐志摹文集。

这段哀伤又传奇的史实印证了陆小曼到上海后并没有沉醉交际舞场而荒废时光,试想她若弃置笔墨,如何能够画出如此精彩的山水长卷。再则也证实了她的确是在北京拜师陈半丁学习丹青的,否则她的山水技法岂不是神仙传教?她晚年的密友、篆刻家陈巨来所著《安特人物琐忆》中记载,徐志摩去世后,陆小曼方拜贺天健继续山水画的学习,因此,这幅山水长卷的画艺确是得陈半丁所授。

刘海粟是世界性的画家,在陆小曼到上海不久,他便为躲避军阀迫害逃亡日本,后又到欧洲办画展、讲学,根本无暇教授陆小曼,这样,又一位大师级的人物出现在陆小曼的艺术道路上。贺天健,现代山水画大师,他的山水画上溯宋元,以真山水为画本,汲古开新,在民国沉闷的海派山水画坛开创出一派秀劲清逸、深邃幽远的画风,为二十世纪中国画增添了时代的风采。他是徐志摩的老朋友,在陆小曼遇到人生劫难时刻,他是不能不伸手相助的。陆小曼的艺术之路真是得上苍的眷顾,一路有三位大师相继教授于她,这在画史上绝无仅有。

贺天健为帮助陆小曼走向新生活的道路,阻塞慵散之心,拜师前对陆小曼约法三章:一是他要亲自上门教授,必须安心学画,不可再做其它杂事;二是端正学画态度,要刻苦,不可当做消遣之事;三是每月学费五十块大洋,不可中途退学。贺天健援手陆小曼脱胎换骨,十年磨砺,终成正果。

民国女画家由于社会和自身的原因,很难熟练掌握多种绘画技能,尤其山水画技能更是凤毛麟角,陆小曼山水、花鸟、人物俱佳,是少有的全才女丹青妙手。

IMG_9514(20221010-192151).JPG

IMG_9515(20221010-192153).JPG

1934年4月,一群勇立潮头的女性画家在上海成立了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女子美术社团“中国女子书画会”,这是辛亥后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又一大事件。书画会汇聚了中国最优秀的女性画家。陆小曼参与了筹备工作,在第一届成立大会上被推选负责宣传事宜。是年6月举办首届中国女子书画展,盛况空前,陆小曼的作品参展,奠定了她在女性画界的地位。此后作品多次入展女子书画会年展。值得一提的是,此时的陆小曼拥有了完全属于自己的文化界朋友,不仅与书画界姐妹切磋,还常与沪上大家刘海粟、孙雪泥、吴湖帆、钱瘦铁、陈巨来、陈小蝶等往来请教。通过与书画家的交流,她的画艺愈加炉火纯青。

至1949年,陆小曼写了大量散文,发表在上海的多种杂志。她创作的小说《皇家饭店》成为海上女作家上世纪四十年代的文学遗产之一。她对中国文学最大的贡献是整理编撰了《徐志摩全集》,虽然因为日本攻占上海没有出版,但若没有她及时的编撰,徐志摩全集必定是不完全的。她还先后整理出版了《眉轩琐语》、《爱眉小札》、《志摹日记》等著作。她整理发表徐志摩的最后一首诗《云游》,令徐志摩的文学生涯有了一个完整的结局。这首诗实际上是写给陆小曼的,他向陆小曼倾诉:“他在为你消瘦,那一流涧水。”他向陆小曼召唤:“在无能的盼望,盼望你飞回!”他期望陆小曼离开上海的繁华,随他到北平享受宁静的爱。陆小曼的诗歌更是活脱出一个文采飞扬的小清照。且吟一首:

 《清明祭志摩》

 肠断人琴感未消,此心久已寄云峤。

 年来更识荒寒味,写倒湖山总寂寥。

1941年11月21日,徐志摩逝世十周年之际,陆小曼在上海举办了个人画展,轰动上海。她用一百余幅作品向逝去的徐志摩诉说十年的思念,十年的奋斗,告诉他已做了点认真的事业。

陈毅施助获新生

跌宕起伏的人生只有暮年才能看到它的惊心动魄,不会有人料到民国初名满京华的陆小曼,未到中年便陷入几乎失去尊严的贫困。

由于徐家不承认陆小曼这个儿媳,徐志摩遇难后,陆小曼的生活失去来源。坊间多传因为陆小曼的离婚,父母怒而与她断绝了关系,家中财产分文不给,实际全无此事。陆定生气是确切的,但在即成事实后,他向吴曼华表达了对女儿的理解。徐陆二人能够在北京北海公园举办轰动京城的婚礼,促成者也是她的母亲吴曼华。这个结果符合陆家新思潮的家风。至于陆家的财富,由于北洋政府经济崩溃,陆定因创办的中华储蓄银行倒闭而破产,幸而南京政府成立,未忘这个辛亥老人,给了他一个财政部参事。不幸仅两年,陆定便因病去世。陆小曼是陆家唯一的孩子,吴曼华只能与女儿相依为命。岂料中日战争爆发,吴家在常州的财产丧失殆尽,吴曼华愈加无力帮助女儿,不久也随陆定而去。

陆小曼由于身体羸弱多病,中年后以卖画难以为生,或是情感,或是为生活所迫,她与一个颇有艺术才华的官宦后人翁瑞午同居了。这个选择无论令老朋友如何失望,无论令市井坊间如何贬责,都是陆小曼自由的天性使然。王赓曾当面表示还爱着她;胡适曾写信对她讲,只要离开翁,他便接她走,都被她直接拒绝。

命运的转折常如初春的风,无声无息地便将冰雪融化,草木复苏。

1949年,一个新的政府诞生了,陆小曼不了解这个新的含义,但她感到了一股催人奋进的力量。她在老朋友的鼓励下开始努力地作画了,并且画作在1949年、1955年连续参加两届全国美展。她还与友人合作翻译了《泰戈尔短篇小说选》和《艾格尼丝·格雷》两部书。但由于陆与翁都没有工作,社会制度的巨变不仅翁瑞午家藏的古玩变卖不出,陆小曼的画作也无人买,致使他们的生活陷入困境。

写陆小曼命运的转折,我们还必须回笔1926年的一场笔墨论战。

1925年9月,徐志摩出任《晨报副刊》主笔,文化界名人纷纷来稿,令《晨报》一时名声大振。时22岁的陈毅1923年秋到北京中法大学读书,同时从事地下工作,期间听过徐志摩的课。因常有诗文在京城各报刊发表,他在文化圈有了一定的知名度。1926年1月,他将一篇纪念列宁逝世两周年的文章寄给徐志摩,竟引起徐志摩的反感,认为陈毅是在“搞乱子”,遂写了篇《谈革命》在副刊反驳陈毅的观点。陈毅立即撰文《答徐志摩先生》,投给《京报副刊》进行驳斥,毫不客气地对徐志摩说:“像徐先生这样的一个不可教训的个人主义者,真值得我来教训一番了!”

二十三年过去,陈毅出任共和国上海市首任市长。1956年初,陆小曼的作品参加钱瘦铁等好友组织的画展,善于与知识分子打交道的陈毅也来看展,在她的画作前驻足欣赏。当他看到作者就是徐志摩的妻子陆小曼后,甚感惊奇,对身边的人说:“我曾有幸听过徐志摩先生的讲课,我是他的学生,陆小曼应是我的师母了。”对于极其珍惜自己青年时代文学生涯的陈毅,是不会忘记三十年前与徐志摩那场文坛论战的,但他现在已经成长为职业革命家和东方最繁华都市的市长,对历史与个人都有了辩证的深刻的认识。他一定在知道陆小曼身份后,将她与治理上海的全盘政策联系在一起,因此,在了解到陆小曼生活的艰难后,立即表示“这样的文化老人应该予以照顾。”其后,他还表态“陆小曼可以算作统战对象”。

这年4月,陆小曼被聘为上海文史馆馆员,开始有了政府关怀馆员生活的补贴。1959年,又调聘为市政府参事室参事。

徐志摩的好友张奚若开国初任中央政府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主任,只要到上海便来看望陆小曼。就在陆小曼出任文史馆馆员不久,张奚若约见她,给了她一张中国农工民主党的党员登记表。此时,农工党正在上海文化界,尤其是书画界发展党员,张奚若此举应是受他的老朋友、农工党上海市主委周谷城的委托,否则无法解释如此高级别的无党派人士会出面为农工党发展党员。这也说明陆小曼社会地位发生的巨大变化。

陆小曼批准加入农工党后,随即被选为徐汇区支部委员。

同是1956年,陆小曼被聘为首批上海中国画院画师。此时,北京、上海南北两地入画院的首批女画家仅十四人,这不仅是对陆小曼画艺的肯定,而且彻底改变了她贫困的生活。虽然画院因为政治运动至1960年方正式成立,但在1956年9月筹备期间,所聘画家便入院工作。陆小曼画师的月薪八十元,这在开国初是很高的薪水了。一生追求自由与个性解放的陆小曼自从1922年嫁给王赓,无论爱与怨,34年间先后依附三个男人,并没有活出完全掌握自己命运的生活,只有踏入中国画院的这一刻,她才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天地。

IMG_9517(20221010-192155).JPG

陆小曼入画院正值中国画经历新国画运动风起云涌之时,千年画史未有如此的变革,它改变的是宋元以来文人画主宰画坛的格局,画风要表现现代社会的生活,技法要创造与内容相符的新的笔墨语言,要将到现实社会中去,到大自然中去写生,作为画家创作的源泉。而陆小曼的画艺源头正是宋元画本,新国画对她来说不啻地覆天翻的变革,但此时,她的身体已经病入膏肓,没有能力再到大江大河写生,也没有能力变革她的画风。幸运的是,画院领导给予了她特殊的照顾,不仅可以不参加任何写生活动,甚至没有对陆小曼的绘画提出任何革新的要求。在画院八年的时间里,她的作品一直保持着秀丽隽永的宋元之气,可以断言,诺大的中国能够承袭古法而拒不变革的画家,仅此陆小曼一人也。在毫无意识的坚守中,她成了宋元一脉文人山水画的终结者。半个世纪过去,我们再欣赏陆小曼的遗作,在那古意盎然,造化万千的烟山霭水间,无不闪耀着中国山水画的过往辉煌。

晚年陆小曼将平生所画选集编成一本《唐宋人诗意》画册,画坛老友纷纷题字。海派大家孙雪泥题诗道:

腕底云烟笔底山,

胸中丘壑意清闲。

道升画里无斤骨,

天际真人想象间。

陆小曼用三十年的磨砺浴火重生,再造了一个全新的上海文化女性,就像神话中聚汇昆仑山顶的诸神一样,站到了中国绘画的峰巅。

1965年春,62岁的陆小曼走到了生命的尽头。没有孩子的她将视为与徐志摩同在的《山水长卷》和她编撰的《徐志摩全集》书稿交给徐家的一位表亲,画卷归宿于浙江博物馆,书稿历经磨难,最终1983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却了陆小曼30年的夙愿。

4月3日,她轻轻的走了,没带走一片云彩,留下了永无休止的故事。

(作者马镇为原《前进论坛》杂志副主编。此文为删节本。)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