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工画坛大家榜】篱边黄菊有奇姿——海派书画篆刻大家刘伯年

2022-08-16 16:48:54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作者:马镇 责任编辑:风华 字号:T|T

  文/马镇

IMG_1653.BMP

刘伯年是位与大师擦肩而过的海派大家,作为吴昌硕的再传弟子,他将缶庐画派的诗、书、画、印承继到极致,他学艺的历程更成为一个时代的记录。就在他的画艺即上山巅之时,有如绝壁崩崖骤然中断了攀登的脚步。或许他的人生使命就是承继传统,师法缶老变法为宗只能成为他的理想,但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接续丹青,他依然用笔墨描画出了绚丽的晚霞。

1590658639652275.jpg

千淘万漉只为缶庐门

刘伯年,1903年1月28日,即光绪28年12月30日,降生在四川崇庆县梓潼乡双水村一个教书先生的家中,名宗翰,字伯年,抗战时期更名迁,自署思若。因为生在大年三十的夜晚,取小名年生。

父亲刘泽周读书应试,至慈禧下诏废除科举也无建树,只得作罢,回乡开馆授徒,后转而习医济世。知识分子的耕读观使他对书画有着精神寄托般的喜好,闲暇总要笔墨挥洒一番,这不能不对幼小的刘伯年发生影响。天赋的萌发就像菌类的孢子,飞落到沃土便休想让它消失,等待的只能是诱人的菌实。刘伯年喜爱上绘画,但父亲却执意反对,认为还是读书紧要。细品仍是家中清贫所致,无忧烟柳描图画,那是富家小姐少爷的事情,乡里耕读传家,是要刘伯年长大后做事持家的。不过刘伯年并不放弃,涂抹习画依然。一次父母出门,小年生竟将粉墙当纸笔墨翻舞,待父母回家时,满墙已是团花舒叶、鸟飞枝迎了。刘泽周没想到儿子对绘画如此执着,只有妥协,否则一宅墙壁岂不都成了纸绢。其实儿子魂凝画事是契合他文人精神世界追求的,从此他成为刘伯年的开蒙老师,竭尽能力所及支持刘伯年专心习画。

民国以降,峡川之险挡不住各种思潮的涌入,巴蜀青年像内地一样涌动起向往现代文明的追求。16岁在百年前已是舞象之年,可以独行其是了,恰在刘伯年长此年龄时,刘泽周撒手人寰,他只好压下自己的志趣担负起家庭的责任。他继承了刘泽周耕读传家的衣钵,边做事边读书绘画。

吴昌硕,名俊,字昌硕,别号缶庐,清末民初不可动摇的诗书画印一代宗师,开创了中国画百年新风,成为青年一代相继效法的偶像。刘伯年喜爱吴昌硕的画已到痴迷的程度,甚至将宗法缶庐成为一生的理想。时机如清风自来。在西学东渐的浪潮中,现代美术学校在内地雨后春笋般创建起来,1924年成都也建起一座四川美术专门学校,聘请在上海开中国美术学校之先的刘海粟为名誉校长。消息传到刘伯年耳中时首届已经开学,只得等到第二年报考。1925年夏,刘伯年如愿以偿进入四川美专,风鼓帆扬终于开启了他艰难而又辉煌的绘画人生。

1927年夏,刘伯年毕业了,他迫不及待地回到崇庆,卖掉属于他的旧物,筹资乘舟出川。出川求学是辛亥后川蜀子弟的一股潮流,但刘伯年出行的时间却是华夏最不安宁的时期,国共合作破裂,北洋军阀败退,新政还未建立,四川新军阀则重开战火,长江上下到处都是硝烟。到重庆后好不容易等到客轮通航,所乘船只却又屡屡被军队征用,只好下船等待。走走停停,到武汉转船时刘伯年已经身无分文,只好打工活命。

对于这段经历刘伯年从没有详述他人,他逝世后出现的被抓壮丁给军阀姨太太做饭的文章纯属编造。他唯一讲述的是,在汉口遇到崇庆老乡,为他代购去上海的船票得以上路,让他在乱世中感到了人间的温暖。

刘伯年经过数月的颠簸流离,于年底到达上海后,看到的竟是吴昌硕已经在一个月前去世了。举目无亲的刘伯年流落街头,已无眼泪表达悲伤,惟有黄浦江的水声为他倾诉满腹的委屈。但川蜀汉子顽硬而豁朗的性格令他没有被这骤然而至的遇厄茫然失措,待冷静下来后他细思量,既然吴师无缘相拜可以去拜他的学生,也不枉了此生。他想到了吴昌硕晚年最疼爱的入室弟子王个簃,于是如寻吴昌硕为师一样开始寻访王个簃。当他询知王个簃在著名的新华艺术学院任教后便去学院报考。

或是刘伯年拜师的虔诚感动了上苍,命运顷刻发生了改变。就在他来到新华艺术学院报名时,竟意想不到地遇到了王个簃。气质飘逸的王个簃虽然名为教授,实际上只比刘伯年长五岁,当他听完刘伯年诉说的求学遭遇,与自己当年来上海拜师的境况如此地相似,不尽流落出同情。他见刘伯年穷困潦倒的模样,恐怕连吃饭都成问题,更别说学费的缴纳,于是为刘伯年代付了学费。

没有悬念,王个簃用简朴而又隆重的拜师礼收下了刘伯年这个小五岁的弟子,从此对这个徒儿解囊以助厄困,倾覆以授卓艺,成为刘伯年一生难以报答的恩师。

两年后,吴昌硕的长子吴东迈为发扬吴昌硕艺术,创办了昌明艺术专科学校,王个簃为国画系主任。为壮吴门,刘伯年随师转校,由此缶庐传人之名渐为海上画坛所知。

半个世纪后耄耋之年的王个簃作诗追忆爱徒的这段求学生活:

刘生孤露来求学,岁岁坚持耐苦辛。

此境此情我记得,忠诚一片缅晨昏。

IMG_1657.BMP

寒门虽冷总见贵人扶

人生的成功就在几个拐点,甚至只需一个拐点,其后就是直路。刘伯年拜师王个簃改变了他的人生,加上他的质朴、勤奋与才华,渐渐在上海有了画名。从昌明艺专毕业后他收获了一份意想不到的惊喜,上海滩大名鼎鼎的黄太玄欣赏他的才华,将小女嫁给了他,让他这个出身寒门的川蜀游子在上海有了家。文采飞扬的黄太玄在晚清衰亡前的1909年创办《小说时报》,是“鸳鸯蝴蝶派”的主要推手,民国著名的文化学者;他的书画也相当了得,是海上画派的显赫人物。识得刘伯年这个佳婿应是他与王个簃为友的因缘,他也的确看好刘伯年,在刘伯年公示于人的第一本画册上就题辞赞道:“非寻常少年所能及”。少年郎一出口含着多少疼爱。

艺术的提高从来是虽师勿师的过程,刘伯年尊师教从大写意花卉入手,承继缶庐画派技法已有大模样,但临习宋元名作从来是传统学画者的正宗之路,他因为缺席此法,使之眼界不宽,难以跳出自我。黄太玄看出女婿的不足,恰好他与好友汤临泽为邻,便在刘伯年新婚不久将他引荐给汤临泽,使二人结为师生之谊。汤临泽之人在沪上好生了得,深厚的笔墨功夫临画古作,尤其是宋元名作,不知骗过多少鉴赏名家的眼睛,被坊间传为民国古画造假第一高手,盖过张大千之名。他的金石篆刻承秦汉之法,更是名响海上。解放后他受聘上海首批文史馆馆员、故宫博物院金石书画鉴定委员会专门委员,可知所传确为真学。刘伯年后成宋元圣手,正是始于师从汤临泽;对于篆刻,他相继得王、汤两位真传,奠定了刘氏风格,终成一代金石大家。

1934年4月,以现代印刷术刊印的史称最精美的《美术生活》画报创刊,这份画报得到了上海所有艺术家的支持,鲁迅便曾大加赞赏。钱铁瘦、郎静山、江小鹣,这些文化艺术名流当年都曾做过画报编辑,张大千、黄宾虹、吴湖帆、徐悲鸿等一干大师相继出任特约编辑。不错,刘伯年也被聘做了画报编辑,无论恩师与岳丈从中起到何等作用,刘伯年的绘画才华是他入选的决定因素。这个职位令他真正开始走进上海的文化圈子。

就这样机遇再次眷顾刘伯年。因为组稿编辑的原因,他常到大风堂向张善孖、张大千昆仲借用他们的作品和所藏古画刊于画报。张大千之父张怀忠生前曾与王个簃相交甚好,今见令徒又是四川老乡,更是亲密,再听得刘伯年的求学经历,愈发施以关怀,将他看做小老弟。这次机遇使刘伯年的画艺在张大千的影响下产生了第一次嬗变,实在是天命怜惜,赐赏当时。卢沟桥的枪声中断了刘伯年与正旅居北平的张大千的联系,二人相处虽仅四年时间,却影响了刘伯年一生的艺术之路。

随着“八·一三”淞沪会战中印刷公司被日机炸毁,《美术生活》被迫停刊,刘伯年失业了,加之战乱中上海已无鬻画的市场,一家的生活顷刻陷入了困顿。不过有一个地方却不因大炮的轰鸣而沉寂——锡克路的蜀腴川菜馆。这是上海最富盛名的馆子,在这里开席是极有面子的事情,文人墨客,达官贵妇,没有不到这里品味的。没有史料记载刘伯年失业后是如何到蜀腴出任经理的,以刘伯年质朴的性格不可能对陌生的行当上门自荐,或许是在《美术生活》画报结识的文化友人的举荐,亦或就是他岳丈黄太玄的游说,无论如何刘伯年一家的生活安定下来。

刘伯年的女儿回忆说:“家父的另一门艺术是烧得一手好川菜,在书画界中颇有名声,那是他在上海蜀腴川菜馆当经理时学会的厨艺。”一年,李可染到上海拜访王个簃,王个簃领着李可染来到刘伯年的家。刘伯年买了条鱼招待,问李可染怎么吃,李可染答:“随意。”刘伯年遂烧了条川味鱼,李可染品后赞叹不已,别离许久还常对人提起这道菜的美味。

海上惊涛避客云起楼

心怀高远人的痛苦莫过于被迫做着与事业毫无相干的事情。生活暂且的安定,并不能平静刘伯年追求书画艺术的躁动,他的人生目标是要像恩师王个簃一样,全面承继缶庐画派诗书画印的艺术。日寇的铁蹄虽然止步于租界外,但孤岛狭窄的空间连逃难人群的生活都难以支持,又如何容得下他的画笔画桌?

上苍再次给了刘伯年机遇。严敦和,字惠宇,镇江杰出的民族实业家。八·一三上海战火一起,严惠宇迁入上海租界隐居。彼时从日军占领区逃避到上海的富裕人家,为生存大都带着古董字画,卖些钱财维持生计。严惠宇承家传自幼习书画有很高的造诣,更喜收藏,看到战乱中国家的文物在日本人抢掠式的收购下不断流失海外痛心不已,油然生出保护中华文物的念头,便在西摩路慈惠北里26号开办了一家以收购古籍、书画、金石、瓷器为主的古玩店,名曰“云起楼”,只购不售。严惠宇惜才,云起楼对外是古玩店,实际成了沪上落难文人的栖身之所和孤岛画家的雅集之地。

严惠宇迁居上海英租界后常到同在英租界的蜀腴进餐,而刘伯年在上海已有画名,俩人很快稔熟为至交,严惠宇创办云起楼后,自然要请刘伯年到店中帮助。刘伯年在拜师汤临泽时,不仅学习了绘画与篆刻,汤的鉴定、修复、装裱书画的功夫也相当了得,使刘伯年也学会了这方面的技能,此时应邀到云起楼对承接诸事的得心应手,让严惠宇更感刘伯年的人才难得,竟为刘伯年一家提供了新的住宅,于是决然辞去蜀腴经理的工作,加入到云起楼保护祖国文物的队伍中。

在云起楼的日子是刘伯年一生最惬意的时光,由于有严惠宇的资助,他完全沉浸在绘画艺术中,每日的工作除了对收购的书画作鉴定,修缺补残、装裱画作外,就是与朋友研讨画艺,静下来时便安心作画和治印。他的鉴定才华在实践中练就了一双慧眼,迅速成长为上海书画鉴定界的翘楚。让他最为受益的是,在云起楼阅览到了大量历代古画,有如从瘠地走入了肥沃的粮仓,每一天都生活在兴奋中。他没有了闲暇,寒暑相宜,昼夜无间,凡无所承工作便伏案临摹古画,尤其是宋元名作更是悉心品味研临。他曾见到代表北宋绘画最高成就的武宗元《朝元仙仗图》长卷,因是绝世珍品只能断续赏阅而临,前后费时数年方撂笔完成。临学明清,追溯宋元,在云起楼他洞悉到了中国画的精髓,师古为今,将传统融入笔端,形成自己的绘画风格,令他的画艺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1945年,在刘海粟的推荐下,他的作品远赴欧洲连续在伦敦、巴黎展出,获得了广泛的好评。

刘伯年是不可复制的,这个带着一身川江水气,从边远的蜀地走出来的川娃子,经过刻苦的磨砺终于像他的老师王个簃一样,承继和拓展了缶庐画派诗书画印的艺术,成为海上画派不可或缺的画家。

在一个时代即将结束的时候,不能不提到另一个关系到刘伯年未来命运的人物,连襟吴任伦。这个被称为姐夫的人,抗战中初任江苏农民银行上海分行经理,在孤岛担负着向重庆输送抗战资金的任务,因遭日伪特工夜袭牺牲六人而息业。再创办《中美日报》,虽屡被停刊,仍始终保持战斗姿态,坚持刊载全民抗战的文章,直至太平洋战争爆发租界被占领方宣告停刊。由于吴任伦在敌后的出色表现,抗战胜利后被南京政府任命为中央信托局局长,1948年3月病逝在任上。没有任何资料显示刘伯年参加了吴任伦领导的敌后抗战实际工作,但在上海文史馆馆员简介上有他抗战胜利后到江苏农民银行上海分行任职员的记载。这应是云起楼完成了保护文物的使命关闭后,刘伯年请吴任伦帮助介绍的一份工作。

他到上海二十年因只倾注艺术,始终没有摆脱生活的清贫。他真的期盼新时代的到来。

1590658785417905.jpg

雨后黄花更醉漫山秋

阅读刘伯年的前半生,虽有艰辛却是轻松的,但人生的万花筒岂非只有欢乐,只是欢乐越甚,苦难越是来得突然。

刘伯年是以愉悦的心情迎接上海解放的,对建国初气象一新的面貌充满了鼓舞。百废待兴的文化艺术事业亟待各类人才,隐于市井的刘伯年正是国家推毂荐士寻觅的贤能。好消息也不断传来:他的好友,被誉为中国20世纪最伟大艺术鉴赏家的张珩到北京就任国家文物局文物处副处长,他邀请刘伯年到故宫博物院作文物整理、修复和古画临摹工作;他的吴门师叔、书法篆刻家诸乐三到杭州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参与组建新恢复的国画系,指名向院长潘天寿要刘伯年来校任教;他的恩师王个簃出任上海中国画院筹备委员会委员,要推荐刘伯年入院任画师。实际上已内定画院院长的吴湖帆在他的推荐名单上早将刘伯年写入其中。在吴湖帆的引领下,他还加入了中国农工民主党,让他的爱国之情有了信仰的归处。一切都在按照刘伯年过往的人生之路顺利地进行着。

就在刘伯年准备拥抱幸福时,厄运毫无征兆地如闪电一般骤然而至。1958年上海为了彻底肃清反革命分子,进行了“肃反补课”,因刘伯年所在单位肃反指标未完成,一查档案他的连襟吴任沧做过旧政府中央信托局局长,便补上充数,定为历史反革命,判刑七年,押到提篮桥监狱服刑。一生谨慎的刘伯年无力争辩,只能相信政府还其清白。好在监狱用其所长,将他分派到美术工厂制作仿古画册。三年后被复查甄别搞错,却又不予以平反,以保外就医当做纠错了事,历史反革命的帽子依旧压在他身上。

到了十年动乱,这顶帽子再次让他失去自由,被管制在家中。为不废艺功,他先偷偷以毛主席诗词名句治印,孰料被人告发,所治一百余方印被抄走,并勒令不许再刻。见经年劳作竟无端卷去,刘伯年欲哭无泪。其妻悲愤以极,将刘伯年视为至宝的临武宗元《朝元仙仗图》长卷取出一剪为二。刘伯年不甘心如此了却残生,又向里委会申请,愿意无偿作画提供给扬州文物商店出口,所得款项用作文革中开展的向阳院活动费用。书生刘伯年用他懂得的那点儿政治终于获得里委会批准可以执笔作画了。

十年有终,万象更新,苏醒的大地春潮涌动,一切都变得生动而热烈。在国家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的形势下,刘伯年在海外的长女刘禄同投书国家华侨事务委员会,为父亲冤案申诉。那是一个全民振奋雷厉风行的时代,中侨委收到申诉后即转上海市公安局,上海市公安局复查后对刘伯年撤销管制。1980年,上海长宁区法院宣布撤销刘伯年历史反革命罪的判决。二十二年的忍辱与等待终于春风化雨。

毕竟最壮丽的年华逝去,让同辈和后生们慨叹刘伯年的天赋才华失去了登顶艺术之巅的机会,但刘伯年并没有沉浸在苦难的艾怨中,他取陶渊明《归去来辞》中“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的诗句,给自己的画斋起名“今是楼”,积极的人生态度令他的晚年金光四射,荡气回肠。

王个簃心疼他这个弟子,二十余年来想起就落泪,现在终于看到他重拾了尊严,不顾耄耋亲自推荐他成为上海文史馆馆员和西泠印社社员。农工党上海市委会恢复了他的党籍。笔者欣赏过他赠予农工党组织的《岁寒三友》,古拙而苍虬,笔简而意远,充盈着缶庐的笔意,却又飘逸着古趣的个性。他很快回归书画界,成为上海画坛的“出土文物”。就像年轻时作画治印拼命的样子,为追回失去的时间夜以继日地走笔挥墨,书篆行刀。

1590658440655865.jpg

IMG_8447(20220816-160631).JPG

1983年,刘伯年八十耋寿之时,《刘伯年书画篆刻展览》在上海美术馆开幕。展出的130余件作品是刘伯年恢复名誉后两年多的时间里创作出来的,这多的作品浓缩了他不屈的生命,展示了他一生的才华。岁月可以流逝,艺术可以中断,但远望的理想则永远照耀着他的心扉。

王个簃在画展题词,自豪地书赞他“是我门下第一人也”。

鹤发红颜的刘伯年站在人群簇动的展厅中,好像时间回转,历经如影,传奇的人生让他体味到生活的真谛,觉到了莫大的慰藉。

落日不是感伤,晚霞的绚丽更令人神驰。他作诗云:

九日登高未赋诗,

篱边黄菊有奇姿。

年来画笔阑珊甚,

且向花前醉一卮。

1990年2月7日,先生谢幕,摘朵篱边的黄花西去。

(作者马镇系原《前进论坛》杂志副主编)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