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鼓舞的艺术成就 “伟大历程 壮丽画卷”美术作品展观后

2019-10-14 16:39:38 来源:人民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田苑 字号:T|T

胜利渡江(雕塑) 50.5×161.5×8.5厘米 1949年至1958年 刘开渠 中国美术馆藏

和平万年(国画) 69×33.5厘米 1952年

齐白石 中国美术馆藏

钢水·汗水(油画) 260×168厘米 1981年

广廷渤 中国美术馆藏

情满阿非利亚(油画) 140×130厘米 2015年 王沂光 中国美术馆藏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中国美术馆承办的“伟大历程 壮丽画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美术作品展”,展出中国画、油画、版画等作品480余件,以一个序篇和“浴血奋斗:人民解放之路”“艰苦奋斗:国家建设之路”“团结奋斗:国家建设之路”“伟大梦想:民族复兴之路”4个篇章,展示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光辉历程。展品中重点遴选的一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反映现实生活的佳作,十分令人注目。同时,文化和旅游部近期组织实施的“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项目刚刚完成的130余件现实题材作品也首次集中亮相,是本次大展的一个亮点。在这些作品中,有相当一部分取材于近几年中国社会发生的令人欢欣鼓舞的变化,反映了人们为实现梦想、奋力创新的精神状态。欣赏这一展览,我深深地感到,新中国走在大路上,新中国美术也正是因为正确选择了“走自己的路”,才取得如此值得骄傲和自豪的成就。

  重读新中国成立以来一幅幅我熟悉的、带有经典意义的作品,欣赏改革开放时期成长起来的艺术新锐们的创作,使我不由自主地产生了回顾和梳理70年来新中国美术成长历史的愿望。

  这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40余年,我国的美术教育、美术研究和创作机构的数量和人员规模增长速度惊人,有目共睹。但是,衡量艺术成就不能单靠数字说话,更要看质量和水平。

  20世纪以降,中国社会发生巨大社会变革,美术如何适应社会进步,满足广大人民的审美需求,传统如何走向现代,外国的艺术成果如何为我所用,是中国艺术家们面临的迫切课题,也引起许多仁人志士广泛而热烈的讨论。直到毛泽东同志1942年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关于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艺术服务于人民大众,在普及基础上提高、在提高指导下普及,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等论述,才为中国现代美术发展指明了方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党中央制定的艺术“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是推动艺术发展的基本原则。

  新中国刚成立的上世纪50年代,为了使包括亿万文盲和半文盲的人民大众享用美术,遵照党中央指示精神,美术界和出版部门经过调查研究,决定大力发展在群众中易于传播的连环画、年画和宣传画艺术。其中以图为主、辅以文字, 既能传播文化知识,又能普及美育的连环画,尤其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连环画的脚本包括现当代优秀文学作品和中外古典文学名著,参与连环画创作的有知名艺术家,也有青年后起之秀。一部优秀连环画创作发行数百万套成为常事, 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组织丁斌曾与韩和平创作的《铁道游击队》(1955年初版),多次再版,创下发行3600万套的奇迹。

  上世纪50年代,困扰美术家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对待中国画的现代发展。中国画包括匠师画、院体画和宋元兴起并占主流地位的文人画。文人画强调笔墨语言的独立价值,忽视形似而重神韵和写意,进入了艺术语言的自觉阶段。但文人画家避世隐逸的态度,使人物画尤其是反映现实生活的人物画日趋衰落。加上清代中期之后,经济衰退、政治腐败,绘画创作多陈陈相因,复古风盛行,文人画一落千丈。而新中国期待中国画描写现代人物,反映现代社会生活,以推动社会进步。这种矛盾引起人们对中国画前途发生质疑,产生虚无主义情绪,从而引起50年代有关中国画现状和前途的讨论。当时,北京画院、江苏画院以及上海中国画院建立,对扶植和推动中国画的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