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墨:在包容中发展 在包容中创新

2018-11-20 11:31:47 来源:中工网 作者:郑重 责任编辑:田苑淯颖 字号:T|T

刘国松《归帆》

徐累《互山NO.1》局部

  中国水墨画讲究师承,在没有参考资料的古代,这自然有它的好处,它可以保持水墨画系统上的完整性和延续性。但是这种师承的发展途径,也给中国水墨画的发展带来了致命的局限性。王维、荆浩应该说是中国水墨的发起人,但是他们只有传说没作品,能有作品流传下来的就算北宋的关董李范四大家了,以后的水墨作品无论从结构上,还是从意境上都保持着北宋四大家的理论和格局,最多是时不时出现几种新皴法,虽然也有石涛《万点恶墨图》这样的类似抽象主义的水墨作品,但是从题目上就看得出这只是一种不情愿的尝试。水墨画就在这种局限狭小的空间里走了近千年,到清朝四王,山水画的结构依然如故,但是作品只是技法上的熟练,而骨子里已经变得油滑俗媚,这也标志着中国水墨终于觉得无路可走了。

  清四王后中国绘画的没落,社会动荡也是一个原因。绘画本来就是酒足饭饱后干的事情,在战火纷飞,天灾人祸的年代自然不会有什么建树,所以四王之后,虽然不乏成就不错的个体画家,但是作为中国绘画史,几乎是停滞的。人们大概都在无所适从中等待着一种改变,等待着一种复兴。到了张大千,集中国水墨名家之大成后,游历欧美,和毕加索相见,毕氏指出,你的画我好像见过,张大千顿然悟道,自己的画在重复前人,于是又借鉴了西洋绘画的色彩表达,特别是美国印象派画家德加。张大千后来标志性的青绿山水色彩体系,受到德加粉彩画的影响,比如舞台系列。

  今年11月11日,在中华艺术宫开幕的《水墨概念艺术大展》上,刘国松说道,他27岁时,中国传统绘画的功力已经非常深厚,同时也产生了苦恼,意识到自己的绘画不断地在重复前人,重复自己。他为自己绘画的前途感到忧虑,于是负笈欧洲,学习西洋绘画,后来他偶然发现宋代梁楷、石恪的简笔兴起,正处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使他大为震撼,于是决定从西洋画再回归到中国的水墨画传统。坚持对中国水墨画探讨数十年,倡导中国画的现代化,从他这次展出的《归帆》中,的确可以看出西洋画技法和中国水墨山水意境及构图的糅合,让人耳目一新。从《寒山平远》《午夜的太阳》里也可以看到他在这方面的研究探索成果。

  八十年代后,国门大开,西洋的油画艺术赫然展现在人们面前,这种时代性明显,流派纷呈艺术形式,让中国水墨画家眼前一亮,他们好像感觉到中国水墨画的复兴时刻已经到来。他们用现代目光审中国水墨画的传统,用现代技法画出水墨效果,但都是小心翼翼,既向往又犹豫,即期待着中国水墨艺术从千年的条条框框中解脱出来,从百年的沉睡中苏醒过来,又担心水墨这种特殊材料,特殊文化背景的艺术被外来文化所吞噬。这大概就是第20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项目,由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主办的“水墨概念艺术大展”的策展背景。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