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地下交通线

2022-05-25 13:22:21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作者:杨成 责任编辑:王一 字号:T|T

  中国小康网5月25讯 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开辟了赣南、闽西等革命根据地。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定都瑞金。这时,党中央仍设在大城市上海,与江西、福建等地的农村根据地相距遥远,空间距离成了推进中国革命高潮到来的一大障碍。应运而生的中央红色交通线,把上海与瑞金联系起来。掩护周恩来、瞿秋白、邓小平等200多位党的领导干部转移到中央苏区,运送6000多担苏区紧缺物资,传递大量中央和地方的文件、情报资料,这条绝密交通线就是“苏维埃的血脉”。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前开辟,一直坚持到红军长征出发后,这条绝密交通线连接的是一段党的重要历史。

1653456118231105.jpg

  经历大革命失败后,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开始了新道路的尝试,从低谷中走出。当时的革命局面是:党中央坐镇上海指挥全国;与此同时,从井冈山建立第一块红色根据地开始,多个以工农武装割据为主要特征的红色苏维埃政权,如星星之火,在全国各地出现,渐成燎原之势。

  到1930年末,全国已建立起赣南闽西、鄂豫皖、湘鄂赣等6个相对稳定的根据地。其中,以赣南闽西为中心的闽粤赣中央苏区连成一片,是土地革命时期全国最大的革命根据地,为全国苏维埃运动的中心区域,革命形势大好。不过新的形势下,党中央与苏区的沟通联系却成了令人头疼的问题。

  1929年2月初,中共中央从上海给闽西的红四军特委写信,指示其分散成小分队,并要毛泽东、朱德离开苏区前往中央。2月发出的信,直到4月才送达苏区。接信后,毛泽东、朱德认为,如按信中指示,可能增加被敌人消灭的风险。事实上,他们认为,当前闽西的革命形势高涨,正是建立和巩固这一根据地的大好时机。这封姗姗来迟的信,让毛泽东等感到,随着中共中央和赣南闽西苏区之间的联系问题日趋突出,建立彼此联络通畅的交通线成为迫切需要。同时,巩固、发展和扩大苏区也需打通一条交通线来获取外界支援。

  “不给粒米勺水之接济,片纸只鸟之通过。”苏区革命根据地建设的开展如火如荼,让国民党统治集团感到不安,连续发动大规模军事“围剿”和持续而严密的经济封锁。在邻近红色根据地的敌占城镇,国民党对食盐、煤油等相关紧缺物资实行“公卖”制,并断绝赤、白区域间的交通。

  苏区许多日常生活必需品十分紧缺。有些地方盐比金贵,甚至有价无市。苏区军民用香干、萝卜水、辣椒干代替食盐煮菜,由于长期盐摄入不足,许多群众腿脚浮肿似“大象脚”,还有人患上各种疾病,甚至丧命。红军指战员体质明显下降,严重影响部队战斗力。西药、布匹、煤油等物资也十分紧缺,苏区生产的粮食、土纸、钨砂又销不出去,无法换取资金支持革命。“快速发展的苏区革命根据地还面临干部和技术人员急缺的情况,同样需要得到党中央的支持。但在敌人的严密封锁下,大量外来人员的流动,在中央到苏区的路途中极易被国民党发现。”原龙岩市永定区委党史研究室主任赖立钦说,这都需要有一条安全、畅通无阻的交通线路来解决问题。

  1930年,毛泽东派人专程前往上海,向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兼中央军委书记周恩来汇报急需建立由上海通往闽西、赣南苏区交通线的意见与设想,得到周恩来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同年,周恩来领导成立中央交通局,开辟了由上海党中央通往全国各革命根据地的长江、北方、南方三条秘密交通线。其中,连接上海与闽西赣南中央苏区的南方线,后来被称为“中央红色交通线”。

  这条线路由上海经香港、广东汕头至闽西、赣南,从1930年设立,一直坚持到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后,成为三条交通线中持续时间最长、发挥作用最大、最为隐秘的一条。“一日走40-70里,机要文件日夜兼程100里。”3000公里交通线上,交通员们日夜不停地传递信件、护送干部、输送物资进入苏区。据不完全统计,中央红色交通线共护送周恩来、瞿秋白、邓小平等200多位领导干部转移到中央苏区,还运送了6000多担苏区紧缺的物资,同时传递了大量中央和地方的文件、情报资料。

  中央红色交通线源源不断地为中央苏区“输血”,因此毛泽东赞称,“交通线就像我们身上的血脉”。党史专家则称其为“中央苏区看不见的生命线”。

  周恩来对红色交通线工作十分重视,要求“宁可放弃苏区一个县,也要办好交通线”。具有丰富地下工作经验的他,在站点线路的设计、规章制度的制定、交通员的选拔上煞费苦心。

  很多人会问:上海到瑞金,地图直线距离不足1000公里,为何红色交通线要走3000公里,从海路绕道香港、广东汕头,再取水路、陆路到达中央苏区?那是由于南方线水陆兼备,可以避开部分陆路国民党军队的盘查。且线路横越沪、港、汕三大城市,香港、汕头是华洋杂处,百业并存,易于交通员化装往来。此外潮汕地区开展革命较早,群众基础较好,易于秘密隐蔽。闽西交通大站曾设在虎岗镇虎西村晏田祠。还未走近晏田祠,一座灰白色砖木结构的建筑就映入眼中。这是绝密交通线上少见的大站,主屋带有前廊,两翼还有横屋,中轴线自东向西依次为池塘、围墙、天井和正厅。在虎岗,墙上保留着很多当年红军言简意赅、朗朗上口的手写标语。这些红军足迹的重要标识揭示着这里坚实的革命基础。就是利用这些有利条件,中央红色交通线日夜不停地传递信件,护送干部和输送物资进入苏区。不过即便多绕了2000公里,交通员仍然需要冲破重重防线,与敌人斗智斗勇。尤其是从广东上岸后,沿路到达中央苏区要经过密布地方军阀和国民党地方保安团的闽粤交界地带,危险重重。

  为了保障安全,交通线实行了一整套秘密工作方法。例如,各线、站只同所在地党委书记一人联系,不准和别的负责人发生关系。交通员只有单线联系,不发生任何横的关系,一般互不认识,也不了解全线的情况。在交通站点的安排上,有的点以家庭形式出现,有的则以店铺或者学校形式出现,甚至有的点还出现在娱乐场所。交通员在执行任务时,常用别的身份作掩护,一般化装成商人、画家、探亲或赶集的买卖人;多是两人结伴同行,一前一后,前者空手,主要看风,后者身带文件。前面发现情况,后面就马上转移,保护文件的安全。 长征前夕,通过中央红色秘密交通线,交通员安全护送了中央领导、情报人员以及妇女干部等共计200余人进出中央苏区,其中就包括周恩来、博古、陈云、叶剑英等党的高级领导人。1933年1月,博古、陈云二人动身离沪,先化装成商人前往汕头,再经邵阳、三洋坎到达大埔,之后昼伏夜出抵达闽西永定。当他们在一座废弃小煤窑休息时,突遇国民党军队搜查,情急之下,交通员急中生智绕到另一个山头打了两枪,把敌人吸引了过去,这才保卫了二人的安全,最终到达瑞金。

  此外,中央红色秘密交通线还是党中央和中央苏区信息传递的重要窗口。各种重要的信件、情报借此得以及时传递,显著改善了先前中央不了解地方实际、地方摸不清中央意图的状况。通过这条大动脉,紧缺药品、食盐、印刷品以及军械、无线电器材等物资陆续被运往中央苏区。尤其是大批食盐的送达,极大地改变了苏区军民之前用萝卜水、辣椒干等代替食盐煮菜的窘境,因缺盐而导致的各种疾病也得到有效控制。与此同时,中央苏区在打土豪时缴获的黄金、白银等也通过这条秘密交通线输送到党中央。

  1931年,担任中央提款委员的陈刚到达湖南醴陵后,将收集的千余两黄金熔成金条捆在腰上,最终安全带回上海。赣东北苏区通过这条秘密交通线在1931年、1932年两年时间内运往中央1000两黄金,1933年又给党中央送去黄金2箱、银洋18箱。这些经费的到来,有效地支援了党组织的发展。从1931年建立到1934年中央红军长征后逐渐停用,中央红色秘密交通线和交通员在前后4年时间中出色地完成了党中央赋予的任务和使命。

编辑:武金洋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