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画里的春天

2018-04-06 18:04:49 来源:光明网 作者:陈文璟 责任编辑:柒月 字号:T|T

  游春踏青,是清明时节的重要习俗之一,也是中国古代绘画中最为重要的表现题材。

  对于春天,中国古代画家有着各自的理解,勉强分类,大概可以分为“夜静空山”式的空灵隐逸和“万紫千红”般的世俗休闲,两者各有千秋,相映生辉,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绘画经典中的“神话”。

  前者以王维的“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为意,意在笔先,试图将画者心中之春意渲染于纸面;后者当以朱熹的“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为纲,纲举目张,重在描写人与自然的融洽和谐。

  进一步而言之,两种绘画类别虽然体现了中国文化有史以来的两种思维模式,但其审美趋向却可以归之于一点,即郭熙所谓的“春山淡冶而如笑”。

  青山叠翠桃杏芳菲

  我国最早的山水画之一就是展子虔的《游春图》。绢本、青绿设色,画上有宋徽宗题写的“展子虔游春图”六个字,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

  宋之前,中国绘画大多没有名字,更无落款和作者签名,所以皆由后人因绘画内容而题写画名,此图即如是。纵观此图,青山叠翠,桃杏芳菲,确实写的是春天气象,笔墨技法虽然尚显稚嫩,但春意盎然,溢卷而出。

  大约稍微后期的唐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与此图不同,以鲜衣怒马的人物描写,以杜甫《丽人行》诗意为文化背景,使人们既可从画中人物的从容懒散中体会到春天的适意,又可从其成熟的人物勾勒中体会艺术美。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杜甫以写实的文笔抒发字外之旨,张萱以写实的画风抒发画外之音,固然在展现现实意义的层面有深有浅,但于艺术审美来说,或许“美”是一个更加直接客观的“审评”标准。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