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洲的中国医生:用针灸“圈粉”非洲患者

2022-08-25 09:55:48 来源:央视网 作者:王莉莉 责任编辑:王一 字号:T|T

  央视网消息(记者 王莉莉):“医者,帝王之业,济人性命之业。”在大洋彼岸,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用心血和汗水造福当地百姓,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中国援外医疗队精神。

  8月19日,远在非洲的中国(山西)第25批援多哥医疗队队长李毅锋和另外9名队友,和往常一样,清晨7点30分走进了位于多哥卡拉东戴地区中心医院。这是他们工作了150多个日夜的地方,5个月的医疗援非经历,让队员与非洲大地结下不解之缘。

  医术精湛 “中国红”获认可

李毅锋和他的患者。(图片由李毅锋本人提供)

  李毅锋和他的患者。(图片由李毅锋本人提供)

  尽管在出发前,有老队员和培训课讲过多哥的生活环境,当走下飞机,李毅锋第一次对“热浪滚滚”这个成语有切身体会。

  多哥是西非小国,也是联合国认定的全球最不发达国家之一。因为经济落后,环境恶劣,缺医少药是常事,当地医疗设施跟不上,患者也得不到很好的治疗。

  当地人的主要交通工具是摩托车,因此,发生车祸是常事。2022年4月24日,来自山西汾阳医院普外科的李毅锋,走进了援助医疗点。没过多久,他就接诊了17岁少年因摩托车车祸导致左大腿截肢的患者。

  “刚出事”时,小伙忍着疼痛在当地的一些诊所敷草药治疗,眼看着伤情越来越重,家人紧急将他送往李毅锋所在的中国医生援助医疗点。手术很顺利,每天,中国医生都会出现在少年病床边,查看伤口,询问感觉,直到他平安出院。因为少年家庭十分贫困,住院期间的所有费用,都由中国医疗队成员筹款支助。

  像这样的急诊对于中国(山西)第22批援喀麦隆姆巴尔马尤医疗队队长郭晓亮来说,也是家常便饭。7月初的一天夜晚,一名当地乳腺癌晚期患者,肿瘤破裂化脓,家庭拮据,无力去大医院手术,求助中国援喀麦隆医疗队。由于受援医院麻醉设备老化,无法进行全身麻醉,队长郭晓亮,外科医师陶国清,麻醉医生张剑勇紧急商量后,决定实施手控呼吸全麻。在全体队员的通力协助下,两人台下巡回,三人轮番手控呼吸,四人协同手术,克服了器械不足,手术室闷热,氧气不足等困难,最终完成手术。

  在记者与队员的视频连线采访中,队员纷纷表示,对待患者不分国界、民族、性别、职业与地位中国医疗队白大褂上印着的五星红旗,是他们最骄傲的颜色,也成为他们和患者间最为信任的“中国红”。

  中国针灸最受当地民众推崇

  17岁的多哥女孩Elisa长得人高马大,但在三年前,因父母感情破裂,开始出现右侧肢体的抽动,严重时不能自主活动。几经辗转,在当地医生建议下找到中国针灸医生治疗。

  被妈妈搀扶着走进山西医疗队所在的医院时,女孩看起来并无异样。当侯华伟握住她的右手后,女孩右侧肢体开始扭动、抽搐,持续数秒钟后自行结束。

  经过检查,侯华伟给予其针灸治疗,一次治疗后,女孩即可自行走路,妈妈很是诧异,抽泣着接连说着“Elle marche(她可以走了)?”

  尽管无法完全用语言沟通,但侯华伟能感受到眼泪中的高兴和激动。

  自中国派遣援多哥医疗队以来,针灸便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被用于治疗内、外、伤、妇、儿、五官、皮肤等多种疾病,尤其对疼痛、劳损等疾病立竿见影,针灸非常受当地民众欢迎,在受援医院中,针灸科始终是最忙碌的科室之一。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尤其是代表中国的援非医疗队员,能够通过发挥自己特长,改善患者病情,让他们感受中医的神奇魅力,是我无比的荣誉。”侯华伟说,由于交通不便,步行一天才能到医院。面对这样的病人,医疗队成员总是不忍拒绝。

  这些医疗队只是中国援非医疗的一个缩影。1975年起,山西承派援外医疗队,承担喀麦隆、吉布提、多哥的援外医疗任务,中国医疗队被非洲当地人誉为“白衣使者”“最受欢迎的人”。

  中国(山西)援非医疗队总队长郭俊说:在援非合作过程中,他真切感受到来自非洲民众的信任。一批又一批中国医疗队在非洲踏实工作,赢得了当地同事和百姓的尊重和认可。“国虽有界,医者无疆”是他们出发时的誓言。他谨代表中国(山西)援非医疗队全体队员,请祖国放心,请家乡父老放心。他们一定不辱使命,“医”心向党,踔厉奋进,全力完成好本次援外医疗任务。

  不畏艰难、甘于奉献、大爱无疆,中国援非医疗队的精神,所有队员向险而行,在遥远的非洲大陆,用他们精湛的医术,挽救着成千上万的生命,他们用实际行动做好中非友谊的使者!让我们向他们致敬!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