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人物志】宋水仙:以针为笔,谱写马尾绣传奇

2021-07-23 09:29:50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作者:消息 责任编辑:风华 字号:T|T

  人物简介:

  宋水仙,女,1966年6月6日出生,水族,三都水族自治县三洞乡板闷村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水族马尾绣代表性传承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曾入选 2020“中国非遗年度人物”。

  水族马尾绣:

  马尾绣是水族妇女世代传承的一项古老而独特的手工制作技艺,流传在三都水族自治县一带的水族聚居区,被人们誉为“刺绣中的活化石”。2006年5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以前水族里有人去世的时候,后人都会宰杀一匹马为之陪葬,但却会把马尾巴割下来,用它来制作马尾绣。马尾作为对先人的思念的寄托,被包裹进白色的线条内,出现在幼儿的背带或者长者的腰带、绣花鞋之上,配合丰富的颜色和针法,绣成代表一切生命之源的“生命树”,或是生机勃发的植物和动物,生命轮回,刺绣代代传、代代用,传递着先人对后辈无尽的爱,也隐藏着水族人对家庭、人生和生命独到的理解。

  水族马尾绣工艺有自己独特的制作技艺与方法。第一步先取马尾3至4根做芯,用手工将白色丝线紧密地缠绕在马尾上,使之成为类似低音琴弦的预制绣花线。第二步再将这种白丝马尾芯的绣线盘绣于传统刺绣或剪纸纹样的轮廓上。第三步用7根彩色丝线编制成扁形彩线,填绣在盘绣花纹的轮廓中间部位。第四步再按照通常的平绣、挑花、乱针、跳针等刺绣工艺绣出其余部分。

  采用这种工艺制作的绣品具有浅浮雕感,造型抽象、概括、夸张。且有两个好处,一是马尾质地较硬,能使图案不易变形,马尾不易腐蚀变质,经久耐用;另外,马尾含有油脂成分,利于保养外围丝线光泽。

  马尾绣工艺主要用于制作背小孩的背带(水语称为“歹结”)及翘尖绣花鞋(水语称为“者结”)、女性的围腰和胸牌、童帽、荷包、刀鞘护套等。虽历经时代和环境的变化,但其造型理念和程式化符号基本不变。

(图为马尾绣背带)

  马尾绣背带主要包括三部分,上半部为主体图案,由二十多块大小不同的马尾绣片组成,周围边框在彩色缎料底子上用大红或墨绿色丝线平绣出几何图案,而在上部两侧为马尾绣背带手,下半部为背带尾,精美的马尾绣图案与主体部位相呼应,“歹结”成为通体绣花的完整艺术品。

  与马尾绣结缘

  宋水仙出生于三都水族自治县水族文化中心流传地的三洞乡,自小跟随母亲学习制作马尾绣,后嫁到了素有“马尾绣之乡”的三洞乡板告村,师从水族地区著名的马尾绣能工巧匠潘水英(潘水英为其夫的祖母)。凭着天生对水族文化和马尾绣的热爱,她制作的马尾绣越来越好,不但针脚精美细腻、而且配色和谐、图案古朴,受到大家的好评,成为当地有名的马尾绣制作能手。

  保护珍贵物件

  在旅游热开始兴起的年代,水族马尾绣就吸引了外国人的目光,很多外国人走街串巷收购马尾绣老绣品。宋水仙亲眼看到一个外国人花了500元钱就买到了一件有着200多年历史的马尾绣背带。正是这次“偶遇”,让宋水仙意识到保护马尾绣的迫切性。为了留住民族文化的根和魂,宋水仙开始收集各种老绣品。

  宋水仙四处打工、省吃俭用,从不多的收入里拿出很大一部分来收集老绣品。她走遍了水乡的村村寨寨、山山水水,在最穷和最需要钱的时候,她也舍不得卖掉任何一件马尾绣绣品,咬着牙走过了人生最艰难的时候。通过近40年的积累,一年又一年,一件又一件,宋水仙收集了上万件水族老物件,其中还包括“水书”作品、水族老银饰、老铜鼓等。

  为藏品建新家

  宋水仙腾出自家89平方米的住房,成立了水族地区第一个家庭博物馆,免费对外开放,使其成为当地展示、宣传水族文化的一个窗口。

  但是这些珍贵藏品就放在89平方里,防虫、防盗、消防都是难题,为了更好地保护与传承马尾绣,2018年两会期间,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宋水仙在会上提出修建一个宽敞明亮的水族马尾绣博物馆的建议。终于在有关部门的协调和帮助下,2019年1月23日,集展览、培训、销售于一体的水族马尾绣传承保护展示中心建成了,使得上万件马尾绣“宝贝”有了敞亮的“新家”。

  促就业,扶贫困

  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宋水仙知道,只有让马尾绣跟上时代、融入生活,才能更好地发展。2006年,宋水仙开办了三都县首家马尾绣工艺品店,用收购和寄卖的方式推动马尾绣商品化,“激活”了这门技艺的传承和保护。许多外出务工的妇女回到家乡,重新拾起了这项技艺。

  2016年,她的公司拥有了自己的品牌,同时与其他企业签订发展协议,成立了产品研发生产基地,建立了水族马尾绣绣产品的实体店和电商销售平台,生产的马尾绣系列产品实现了实体店与电商平台双轨销售模式。带动了当地1000名水族妇女来从事水族马尾绣产品生产,其中贫困绣娘占60%,拉动当地的就业率,促进当地文化产业增效,切实提高水族地区绣娘的经济收入和生活质量,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为保护传承水族文化做出巨大的贡献。增强三都县文化、旅游、商贸产业的深度融合,对地方经济发展,对外开放交流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现在,水族妇女们手中的马尾绣就是她们致富的产业,宋水仙带领水族妇女依靠巧手创造了财富,创造了美好生活,在全国上下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中,奉献自己的力量。

  宋水仙历年主要成就:

  2006年,在三都县城开办了全县第一家马尾绣工艺品店。

  2010年,在县城民族村开办了全县第一家家庭博物馆。

  2010年,参加上海世博会,现场展示马尾绣制作工艺。

  2011年,赴中国台湾参加在台北举办的“2011文化民俗观光博览会”在现场展示我们的水族马尾绣。

  2018年1月31日,在贵州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贵州省出席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2006年:获“开磷杯”多彩贵州两赛一会三都水族自治县分赛区旅游商品设计大赛二等奖;

  2007年,获省政府颁发的贵州省“省级马尾绣传承人”荣誉称号。是全县三位省级马尾绣传承人之一;

  2008年,获三都水族自治县 “多彩贵州”旅游商品能工巧匠选拔大赛二等奖;

  2008年,在国家开发银行资助的“手牵手”行动中,获得此次制作比赛的二等奖。

  2008年,获贵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颁发的高级专业技术等级资格证书。

  2020年,入选2020“中国非遗年度人物”候选名单。

  2021年2月26日,当选2020“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揭晓词:继承民族精湛技艺,发扬优良互助传统,她用多彩绚丽的水族刺绣描绘出脱贫致富的盛景,筑起非遗精准扶贫的时代丰碑。

  更多作品赏析:

本栏目由《小康》杂志和时代记忆联合推出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