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里的共产党员 江竹筠:绽放在红岩的傲雪红梅

2021-06-22 13:20:58 来源:央视网 作者:戴萌萌 责任编辑:王一 字号:T|T

   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到底。

  

                                                    ——江竹筠

  央视网消息:“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歌剧《江姐》的主题曲《红梅赞》为一代代中国人所传唱。那个身穿蓝布旗袍,外罩红色毛衣,围着白色长围巾,梳着短发的巾帼英雄江姐的形象深入人心。

  她是小说《红岩》中江姐的人物原型,她是在重庆渣滓洞监狱受尽酷刑顽强不屈的巾帼英雄,她的事迹被广为传颂,影响和激励了几代人。她就是江竹筠,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著名革命女烈士。

  1943年的重庆是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地带,共产党人的地下工作充满了危险,形势相当严峻。组织上出于安全考虑,决定派地下党重庆新市区区委委员江竹筠假扮重庆市委第一委员彭咏梧的妻子,协助他工作。

  要长期与一位异性共同生活、朝夕相处,对于一位23岁的未婚女青年来说是一件非常尴尬的事情。但江竹筠明白这一切都是为了革命,她毅然接受了这项任务。

  从此,江竹筠和彭咏梧逐渐成为了最亲密的同事和战友。他们在共同生活、共同战斗的经历中,相互关怀、相互敬重,渐渐产生了感情。1946年,江竹筠和彭咏梧的儿子彭云出生。

  1948年1月16日,彭咏梧在下川东武装起义中,率部与敌人遭遇,壮烈牺牲,头颅被敌人砍下悬挂在城楼上示众。江竹筠得知后,泪水夺眶而出。在给谭竹安(彭咏梧前妻谭正伦之弟)的书信中她写道:

  “在他身边的人告诉我,他的确已经死了,而且很惨……家里死过很多人,甚至我亲爱的母亲,可是都没有今天这样叫人窒息得喘不过气来……”

  为了不让战友们过多地担心,江竹筠努力让自己保持镇定,坚强地继续工作和生活。组织上考虑到江竹筠经受了巨大打击,再三要求她留在重庆工作,照顾儿子彭云,但她拒绝了,坚持要奔赴下川东地区。她考虑到自己对下川东地区的工作很熟悉,不愿让其他同志以身犯险;同时,那里也是老彭战斗、牺牲的地方,她想要陪在爱人身边,不愿离开。

  1948年6月14日,由于叛徒出卖,江竹筠不幸在万县被捕,被关押在重庆渣滓洞监狱。国民党军统特务用尽各种酷刑,甚至残忍地将竹签钉进她的十指,妄想从这个年轻的女共产党员身上打开缺口,进而破坏我党地下组织。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江竹筠始终坚贞不屈,“你们可以打断我的手,杀我的头,要组织是没有的。”“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

  江竹筠的坚贞不屈,感动了狱中难友,他们自发地秘密展开了慰问活动,并亲切地称她为“江姐”。江姐激励了整个渣滓洞监狱的难友,使全体难友更加坚定了革命意志,凝聚一心,开展了一场长达17个月与敌人斗智斗勇的狱中地下斗争。

  作为一名革命者,江竹筠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作为母亲,她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儿子彭云。

  1949年8月,经过营救,同狱的曾紫霞获释。出狱的前一天晚上,江竹筠用竹签蘸着棉灰制成的“墨水”,在极薄的毛边纸上写了一封“托孤信”,委托曾紫霞交给谭竹安。

  江竹筠信中写道:“假如不幸的话,云儿就送你了,盼教以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到底。孩子们决不要娇养,粗服淡饭足矣。”

  这封信也成了江竹筠留给儿子最后的遗言。1949年11月14日,年仅29岁的江竹筠被秘密杀害于歌乐山下的电台岚垭刑场。她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和宛若磐石的理想信念感染着无数中华儿女的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

  而今的歌乐山,满目苍翠,山花烂漫。绽放于红岩之上的那树红梅,应该也在花丛中笑着。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