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皓:永远追求极致的“深海匠人”

2020-05-06 12:00:24 来源:央视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田小介 字号:T|T

  央视网消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各行各业都涌现出一大批奋斗进取的先进典型,他们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的平凡岗位上,以实际行动践行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用不平凡的奋斗故事,传递着劳动最美丽的价值理念。

  周皓是中国科学院深海所里的一名普通钳工,负责所内深海科研装备的零部件加工、制造、维修工作。在两次马里亚纳科考航次中,他解决科研装备技术难题156 项,针对海试需要对科考装备合理升级改造58 项,使国产自主研发的科研装备取得多项国际、国内第一。

  他叫周皓,中科院深海所的一名钳工,负责深海科研装备的技术保障,扎根钳工工作超过20年,保持着零件加工制作零失误的记录。2017年7月,周皓跟随探索一号科考船,开赴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进行科考,可刚刚抵达作业区,科考却进行不下去了。

  海底地震仪是本次科考任务的关键设备,决定着科考成败。受制于船上条件,没有专业维修设备和可更换的零部件。

  经过仔细搜寻,他发现用来包装海底地震仪的十五块塑料垫板,可以代替受损仪器上的特种塑料。船舱中用来防水的尼龙板,可以代替玻璃纤维修复受损的抛载器。

  周皓连续工作了一天一夜才将四十三套海底地震仪,九十多个不同形状、不同结构的受损配件修复完成。但是在紧接着布放海底着陆器的时候又出现了问题。

  定时释放器要靠锥面来传递扭矩,锥面配合精度哪怕有一丝的差距,都无法承受恶劣海况的冲击。海底着陆器被损坏,再次面临没有可更换零部件的窘境。最终备用电池仓中的一块不锈钢盖板,被周皓拆了下来。这块10毫米厚、1800平方厘米的不锈钢板,周皓必须把它打磨成9毫米厚、36平方厘米的大小。他唯一可用的工具,就是一套组锉。

  不锈钢板硬度是普通钢板的两倍,打磨起来很有难度。周皓最终花了近四十个小时才一点点打磨完成,受损的深海仪器终于被修好并成功布放。三天后,科研团队成功获取了深海仪器上记录的数据,中国成为了世界上首个获得万米级海洋人工地震剖面图的国家,大洋从此不再深不可测。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