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强国·每日科技】科研人员开发出柔性可穿戴长波红外光热电探测器

2024-04-10 17:52:38 来源:科学强国微信公众号 作者:综合 责任编辑:康小君 字号:T|T

1712742680634651.jpg

2024.4.10

  我国科研人员发现洞穴鱼类新物种

  近期,科研人员在广西红水河水系发现了一种小型洞穴鱼类,基于形态学比较和分子系统发育学研究证实,该鱼类为新物种,因其首次发现于广西来宾市忻城县安东乡,研究人员将其命名为“安东岭鳅”。这一研究成果近日由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柳州市渔业技术推广站等研究人员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动物园钥匙》上。

  科研人员开发出柔性可穿戴长波红外光热电探测器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热电材料与器件研究组姜鹏研究员、陆晓伟副研究员、包信和院士团队开发了柔性可穿戴长波红外光热电探测器,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先进材料》上。据介绍,该项研究为在仿生触觉系统中引入红外探测技术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在机器人交互感知、虚拟现实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门诊慢性病特殊病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将扩围

  据国家医保局消息,2023年,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门诊放化疗、尿毒症透析、器官移植术后抗排异治疗等5种门诊慢性病、特殊病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达331万人次,比2022年增加近13倍。截至2023年底,基本每个县至少有一家异地联网定点医疗机构能够进行5种门诊慢性病、特殊病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国家医保局表示,下一步要扩大门诊慢性病、特殊病费用跨省联网定点医疗机构数量,并在现有5个病种跨省费用直接结算基础上继续增加病种。

  世界首套300兆瓦级压气储能电站并网发电

  压气储能电站,也叫压缩空气储能电站,是利用电网负荷低谷时段的富余电量来压缩空气,并将其存储在地下,再在用电高峰时释放,并通过发电机组发电的新型电能存储系统。压缩空气储能系统是目前除了抽水蓄能之外技术最为成熟的物理储能技术之一,也是现今大规模储能技术研发的热点。4月9日,据中国能建消息,世界首套300兆瓦级压气储能电站——湖北应城压气储能电站示范工程一次并网成功,创造了单机功率、储能规模、转换效率等多项世界纪录。

  我国科研团队实现混合语音分离技术

  近日,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苑克鑫教授团队联合该校计算机系胡晓林教授团队,基于哺乳动物丘脑和皮层整合多模态感觉信息的工作原理,构建了一款新的脑启发AI模型(CTCNet),实现了混合语音分离技术突破,让计算机进一步学会像人脑一样“听话”。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最新一期的《模式分析与机器智能IEEE汇刊》。苑克鑫表示,语音分离模型CTCNet是基于高级听觉丘脑的视、听融合能力及其皮层-丘脑-皮层循环联接架构构建的脑启发AI模型。通过多次融合和循环处理听觉和视觉信息,使AI能够更好地实现“鸡尾酒会效应”。

  数千颗陨石或因全球变暖而更快沉入南极冰层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专业学术期刊《自然-气候变化》最新发表一篇研究论文指出,数千颗陨石可能因为全球气候变暖而更快沉入南极冰层,让许多此类地外物质样本更难获得。该论文介绍,来自不同地外天体的陨石是行星科学知识和研究的重要来源。当前样本库中60%以上的陨石都是从南极采集的,南极冰盖预计还有30万-85万颗陨石有待采集。不过,全球变暖的气候变化使这个样本库岌岌可危,因为陨石会沉入南极冰层,使研究人员难以获得。论文作者呼吁,在这些陨石因为气候变化消失前,必须共同努力从南极找到并采集它们。

  人类神经元研究新模型面世,有望带来阿尔茨海默病新疗法

  美国威尔·康奈尔医学院科学家开发出一种创新性人类神经元模型,详细模拟了tau蛋白聚集体在大脑内的传播,这一过程会导致阿尔茨海默病和额颞叶痴呆症患者认知能力下降。新模型有助科学家找到可能阻断tau蛋白传播的新治疗靶点,是阿尔茨海默病研究领域的一项重大进展。相关论文发表于4月5日出版的最新一期《细胞》杂志。

  最大宇宙3D地图表明暗能量似乎越来越弱

  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借助暗能量光谱仪器(DESI),绘制了最大的宇宙三维地图,相关宇宙演化线索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暗能量似乎正在减弱。相关研究结果公布于预印本网站arXiv。暗能量占宇宙的近70%,因此我们对其本质的理解上的任何错误都可能对物理学产生广泛的影响。不过,要证明这个误差是否真的存在,还需要在未来几年进行更精确的测量。

  (微信公众号“科学强国”综合整理科技日报、科普中国、央视新闻、中国科技网、人民日报等)

编辑:李熙

审校:赵狄娜

审核:龚紫陌

相关推荐


科技创新 科学强国
扫码关注科学强国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