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强国·每日科技】科研人员揭示青藏高原甲烷浓度与气候关系

2023-09-26 19:40:46 来源:科学强国微信公众号 作者:综合 责任编辑:康小君 字号:T|T

微信图片_20230509201006.jpg

  2023.9.26

  中国工程院发布中国电子信息工程 科技发展十四大技术挑战

  9月25日,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中国信息与电子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发布“中国电子信息工程科技发展十四大技术挑战(2023)”,分析了我国电子信息工程科技在数字、信息化、微电子光电子等14个领域所面临的技术挑战。

  科研人员揭示青藏高原甲烷浓度与气候关系

  近日,安徽大学副教授魏圆圆团队和安徽理工大学教授唐超礼合作,利用近12年GOSAT卫星数据和地基数据,开展青藏高原大气甲烷时空变化及与气候关联关系研究。研究发现,青藏高原近12年的大气甲烷浓度呈持续上升趋势且在空间分布上呈现显著的区域异质性。魏圆圆介绍,“甲烷浓度上升主要是因为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湿地扩张、冰川和永久冻土融化等,使得大气甲烷排放加重”。9月15日,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大气环境》。

  科学家首次为候鸟安装北斗卫星定位装置

  每年9至10月是候鸟集群南迁的高峰期,鸟类环志一般也在这个时期进行。江西吉安市遂川县是全国鸟类迁徙的重要通道之一,为了给候鸟迁徙保驾护航,今年,当地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人员首次给环志候鸟佩戴了北斗卫星定位装置。这种卫星追踪定位装置是专门为鸟类迁徙研究而研发的小型化、轻量化装置。据了解,保护区已累计为3.8万只候鸟进行了环志,本季已环志鸟类614只,其中安装卫星定位追踪器的环志鸟类36只,全部运行良好。这些候鸟将携带北斗卫星定位装置,将迁徙过程中的各种数据发送给科研人员,为研究候鸟的迁徙路线、停歇地点、迁徙时间提供科学数据分析。

  我国科研院所与国际水稻研究所 加强合作推动水稻品种改良

  我国科研院所与国际水稻研究所加强合作,引进水稻种质资源,推动品种改良,近25年来共联合培育推广面积超过1000万亩的水稻品种49个。中国农科院副院长孙坦表示,中国农科院与国际水稻研究所共建了多个重要合作平台,包括基因辅助水稻品质提升联合实验室、光合提升与C4水稻联合实验室、国际粳稻联合研究中心,以及三亚国际水稻资源与育种中心等,希望未来继续加强平台建设和团队协作,推动水稻产业的创新与发展。

  亚投行宣布启动《气候行动计划》

  9月25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第八届理事会年会在埃及沙姆沙伊赫开幕。亚投行行长金立群在开幕式上宣布,亚投行将启动《气候行动计划》,这是亚投行致力于应对气候变化的一个里程碑。金立群介绍,这一行动计划建立在亚投行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基础之上。亚投行将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和具体情况制定气候解决方案,加强融资伙伴关系,为气候项目动员资金,同时加强促进减缓和适应工作的技术创新。

  3D打印纯素鲑鱼现身货架

  据《每日邮报》网站9月21日报道,总部位于奥地利维也纳的食品科技初创公司Revo Foods称,该公司采用3D打印方法制造出的纯素鲑鱼(三文鱼)片已现身奥地利超市的货架上,这种名为“THE FILET”的鲑鱼富含高蛋白和维生素,而且与水生鲑鱼一样富含ω-3脂肪酸。Revo Foods公司首席执行官罗宾·西姆萨在一份声明中指出,随着工业规模3D食品打印迎来一个又一个里程碑,人们正在引发一场极具创造性的食品革命,也将迎来一个完全根据客户需求制作食品的时代。

  没有中央大脑,水母也能学习技能

  一项新研究发现,即使没有中央大脑,水母也能像人类、小鼠和苍蝇一样从过去的经验中学习技能。科学家训练了加勒比箱水母,发现其能学会躲避障碍物。该研究挑战了此前认为的高级学习需要中央大脑的观点,并揭示了学习和记忆的进化根源。相关研究9月22日发表于《当代生物学》。

  美国首个小行星采样 任务样本返回地球

  当地时间9月24日,美国小行星采样探测器“奥西里斯-REx”成功将装有小行星碎片的样本舱送回地球。这是美国首个小行星样本返回任务,返回的岩石、尘埃等样本有助于科学家了解行星形成及地球生命起源。

  (微信公众号“科学强国”综合整理科技日报、科普中国、央视新闻、中国科技网、人民日报等)

  编辑:李熙

  审校:赵狄娜

  审核:龚紫陌

  视觉:龙昊




相关推荐


科技创新 科学强国
扫码关注科学强国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