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强国】科学家创建迄今最短电子脉冲,持续时间仅53阿秒

2023-01-31 18:03:20 来源:科学强国微信公众号 作者:综合 责任编辑:康小君 字号:T|T

1661851398166755.jpg  

2023.1.31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目前全国整体疫情已进入低流行水平

  在1月30日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米锋表示,春节期间,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相关部门持续做好服务保障,广大医务人员和各行业工作者坚守岗位,防控工作平稳有序,“乙类乙管”措施落地见效。目前全国整体疫情已进入低流行水平,各地疫情保持稳步下降态势。

中国疾控中心专家:目前我国没有监测到其他优势病毒株

  春节期间人员流动频繁,是否有新的变异株传入我国备受社会关注。在1月30日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员陈操介绍,根据监测数据显示,本轮疫情还是以BA.5.2和BF.7为主要流行株,目前没有监测到其他优势病毒株。

先诺欣!首款国产3CL抗新冠创新药获批

  1月29日,位于江苏南京的药企先声药业发布消息,该公司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武汉病毒研究所联合开发的抗新冠病毒创新药先诺欣(先诺特韦片/利托那韦片组合包装)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按照药品特别审批程序,进行应急审评审批,附条件批准上市。据介绍,先诺欣是国产首款3CL口服小分子抗新冠病毒创新药。其中先诺特韦针对SARS-CoV-2病毒复制必须的3CL蛋白酶,与低剂量利托那韦联用有助于减缓先诺特韦在体内的代谢或分解,提高抗病毒效果。

首台芯片级掺钛蓝宝石激光器研制成功

  美国耶鲁大学一组研究人员开发出首台芯片级掺钛蓝宝石激光器,这项突破的应用范围涵盖从原子钟到量子计算和光谱传感器。掺钛蓝宝石激光器在20世纪80年代问世,可谓激光领域的一大进步。它成功的关键是用作放大激光能量的材料。掺钛蓝宝石被证明十分强大,因为它提供了比传统半导体激光器更宽的激光发射带宽。这一创新引领了物理学、生物学和化学领域的基础性发现和无数应用。

遗迹化石揭示2亿年前三叠纪湖泊中的“马蹄蟹”

  1月29日,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教授邢立达领衔的中外科学家团队宣布,他们在陕北鄂尔多斯盆地发现了十分罕见的、约2亿年前的鲎和鱼类遗迹化石组合。鲎,俗称马蹄蟹,是一种节肢动物,其身体分为三部分——头胸部(前体)、腹部和尾刺,并且具有六对附肢(一对螯肢与五对步足)。鲎遗迹化石大多是由步足、尾刺以及前体的印痕所组合而成的。研究人员包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士生王妙言、德国足迹学者亨德里克·克莱因(Hendrik Klein)等。

  阿里云推出全国首个跨省域智慧大脑

  据阿里云消息,由阿里云提供技术支持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智慧大脑(一期)于今日正式上线运行。作为全国首个跨省域的智慧大脑,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智慧大脑聚焦跨域数据共享,以数据一体化驱动区域发展一体化。据悉,智慧大脑上线运行之后,还将进一步深化、拓展和丰富应用场景,促进智慧大脑迭代升级。

科学家创建迄今最短电子脉冲,持续时间仅53阿秒

  英国《自然》杂志网站近日报道,德国科学家已创造出迄今最短的电子短脉冲,其持续时间仅为53阿秒,速度之快足以让显微镜捕捉到电子在原子间跳跃的图像。研究团队表示,最新突破有望催生更精确的电子显微镜,在原子尺度上捕捉清晰的图像,还可加快计算机芯片中数据的传输速度。

  科学家揭示近20年青藏高原水体的碳源汇特征

  近日,《科学通报》发表的一项研究阐明了青藏高原湖泊CO2交换通量及碳源汇特征, 揭示了青藏高原水体碳交换过程的驱动机制。研究团队通过现场监测和数据整合,探讨了近20年青藏高原水体碳交换过程和特征。他们发现湖泊CO2交换通量表现出显著的时间差异,即2000年代和2010年代的交换通量显著高于2020年代。

  (微信公众号“科学强国”综合整理科技日报、科普中国、央视新闻、中国科技网、人民日报等 )

  编辑:杰西

  审校:赵狄娜

  审核:龚紫陌

相关推荐


科技创新 科学强国
扫码关注科学强国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