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强国·每日科技】月壤能产生氧气,还能制造火箭燃料

2022-05-09 19:55:18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作者:综合 责任编辑:康小君 字号:T|T

1.jpg

2022.05.09

  探访“巅峰使命”下的珠峰大本营

  “巅峰使命——珠峰极高海拔地区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于近日在珠峰地区开展。此次珠峰科考聚焦珠峰地区的环境变化,从大气、水、生态、地表过程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考察。同时,围绕西风—季风协同作用等重大科学问题进行考察。

  月壤能产生氧气,还能制造火箭燃料

  5月5日,南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研究团队刊发于国际学术期刊《焦耳》的一篇文章称,团队在详细分析嫦娥五号取回的月壤的元素和矿物结构后,发现月壤含有一些活性化合物。它们可以作为催化剂,借助太阳光,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氢气和甲烷、甲醇。

  我国科学家发现让水稻“不怕热”基因

  5月5日,江西省农科院水稻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南昌)超级稻育种研究团队曹志斌副研究员以第一作者身份在《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期刊在线发表了研究论文。该研究克隆了水稻重要功能基因HTH5,发现HTH5可正向调控水稻对高温的耐受性,并解析了其调控的分子机制。该成果为水稻耐高温育种的分子改良提供了基因储备和材料基础,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提高水稻高产稳产的有效途径。

  南极冰层下首次探测到大型地下水系统

  在南极洲冰层以下的沉积物中,科学家首次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地下水系统。根据日前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新研究,这一地下水系统可能与湿海绵一样稠密,它们蕴藏在冰层中。这也是科学家第一次在南极洲的冰下沉积物中发现大规模的液态水系统。

  自动驾驶有了“新大脑”

  福州大学校科研团队提出“基于体素平面特征的点云配准与定位”的新方法,相当于赋予了无人驾驶设备“新”的眼睛和大脑,是当今自动驾驶领域研究的一个重要突破。相关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摄影测量与遥感领域国际顶级期刊《ISPRS摄影测量和遥感杂志》上。文章第一作者福州大学李建微副研究员介绍,该方法具备运算速度快的优势,在机器人寻路、自动驾驶及增强现实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用菌类蛋白替代20%牛肉,可使碳排放减半

  来自德国的研究人员通过一项模型研究发现,到2050年,用发酵获得微生物蛋白替代全球牛肉消耗的20%,可以使森林砍伐和相关二氧化碳排放减少一半。

  防晒“神器”竟是珊瑚“杀手”

  近年来,外用防晒霜中的一种化学成分羟苯甲酮已被确定对珊瑚健康构成威胁。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6日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揭示了羟苯甲酮如何加速这一濒危生态系统的灭亡。根据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的数据,每年有多达6000吨的防晒霜(超过50头蓝鲸的重量)排向美国的珊瑚礁地区。科学家们早已发现,在许多防晒霜中的有机化合物羟苯甲酮会损害珊瑚。因此,含有这种化合物的防晒霜已在全球一些海岸地区被禁止。

  自调节无限可编程人造纤毛问世

  美国哈佛大学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单材料、单刺激的微结构,甚至可以超越活纤毛。这些可编程的微米级结构能用于包括柔性机器人、生物相容性医疗设备,甚至动态信息加密等一系列应用。该研究近日发表于《自然》杂志上。哈佛大学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化学与化学生物学教授乔安娜·艾森伯格称,这种自适应、自调节材料能够进行各种程序化运动,这一重要创新会影响各种设计材料和设备运行方式,包括机器人、医学和信息技术等。

  (微信公众号“科学强国”综合整理自科技日报、科普中国、中国科技网)

  视觉:龙昊

  审校:郭玲

相关推荐


科技创新 科学强国
扫码关注科学强国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