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还是国际兔狲日,甘肃张掖成全球已知兔狲高密度分布区

2024-04-23 17:00:16 来源:中国环境网 作者:肖琪 责任编辑:李煦 字号:T|T

4月23日是国际兔狲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重庆江北飞地猫盟生态科普保护中心(猫盟)近日联合发布《河西走廊(张掖北部)荒漠风电区域兔狲种群调查与保护建议》(以下简称《保护建议》)。《保护建议》对荒漠生态系统的独特性,张掖北部荒漠发现的兔狲重要种群分布情况、保护空缺与面临的威胁、栖息地破碎化现状以及生态保护方面的建议做了详细介绍。

兔狲。猫盟红外相机拍摄

据了解,兔狲是荒漠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种,通过对鼠类的大量捕食,控制鼠类的数量,从而保护荒漠草原的植被,维持生物群落的稳定,在维持荒漠生态系统平衡、阻止草场退化、防风固沙等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它是一种小型猫科动物,分布在从中东经中亚,至青藏高原和蒙古高原的广袤的欧亚大陆腹地,是我国二级重点保护动物。

中国是兔狲的重要分布国,全球有50%以上的兔狲分布在中国。2021年,民间保护机构猫盟偶然在张掖北部荒漠中发现了一个高密度的兔狲种群,于是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一起,利用红外相机经过三年调查建立兔狲个体识别库,共识别出29只兔狲个体,同时计算出这一地域兔狲种群密度达 18.3±7.0 只/100km2 ,高于 IUCN 公布的兔狲在其他分布区的平均密度,为全球已知的兔狲高密度分布区域。

兔狲。猫盟红外相机拍摄

《保护建议》指出,张掖北部荒漠是生活在蒙古高原的兔狲指名亚种(O. m. manul)和生活在青藏高原的兔狲高原亚种(O. m. nigripecta)交融、连通的重要区域,这一区域的兔狲种群有着重要的科研和保护价值。

除去高密度的兔狲种群之外,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与猫盟在张掖北部荒漠的调查中还记录到哺乳动物17种、鸟类98种和爬行动物9种。包括波斑鸨(Chlamydotis macqueenii)、黑鹳(Ciconia nigra)、草原雕(Aquila nipalensis)、金雕(Aquila chrysaetos)和猎隼(Falco cherrug)7种国家Ⅰ级保护动物,兔狲(Otocolobus manul)、亚洲野猫(Felis silvestris ornata)、鹅喉羚(Gazella subgutturosa)、沙狐(Vulpes corsac)、黑尾地鸦(Podoces hendersoni)、灰鹤(Grus grus)等22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

亚洲野猫。猫盟红外相机拍摄

沙狐。猫盟红外相机拍摄

但张掖北部荒漠仍然存在着较大的保护空缺,根据Maxent模型预测,自张掖市临泽县板桥镇至甘州区平山湖乡一带存在大量连续的兔狲高适宜性栖息地,但这些高适宜性栖息地与大部分已知的高质量野生动物栖息地未被划入张掖市划定的优先保护单元,不在保护区和国家公园保护范围内,无法按照生态保护红线管理规定或其他保护地的管理条例进行管控。而规划的能源发展可开发区域也与兔狲栖息地高度重合,兔狲和荒漠的其他动植物面临栖息地退化,种群数量下降的风险。

针对已经建成新能源基地的兔狲栖息地,《保护建议》表示,要通过政府、科研机构、企业和当地居民的多方参与共管,在兔狲密度较高的区域,推动保护小区试点建设,通过长期监测保护小区的环境变化、人类活动影响等因素对兔狲的影响,为管理和保护提供依据,打造荒漠地区保护区外社区参与保护的新模式,探索当地发展与生态保护共存的可能性。

兔狲。猫盟红外相机拍摄

此外,兔狲近些年成为网红物种,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社会关注度,有潜力成为张掖市的生态名片和明星物种,容易成为传播热点。《保护建议》指出,要加强荒漠保护的科学传播与公众倡导,围绕兔狲向公众进行科普宣传,有助于打造干旱地区的旗舰物种,提高公众对于这一区域生态系统保护的关注,撬动更多资源用于生态保护。通过结合当地群众的需求,进行教育、宣传和社区参与活动,增进本地居民对荒漠地区的了解和关注。利用本地资源,打造兔狲等形象品牌,并组织生态旅游活动,为当地人群创造经济收入,提高生态保护的意愿。同时,通过“兔狲之乡”等关键物种品牌塑造,有助于张掖市的生态文明建设、城市形象打造及国家生物多样性专项保护经费的申请。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与猫盟共同呼吁,未来要加强对中国西北荒漠地区兔狲及其生态系统的保护,亟需展开针对兔狲的深入研究和全面保护工作,以确保荒漠生态系统能够持续发挥其在维护生态平衡和生态安全方面的关键作用。只有共同行动,才能有效保护兔狲与荒漠生态系统宝贵的生物资源,为未来的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肖琪)


相关推荐


科学强国 绿色发展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