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悦然:追寻天空的翅膀

2024-02-29 16:22:04 来源:中国环境网 作者:张悦然 责任编辑:李煦 字号:T|T

原野的风吹来日出的讯息,远处的红霞盖不住天空的蔚蓝,衣襟也沾染了伴朝露而来的草香。忽闻有树叶轻轻摇动,一声鹤鸣拉长了我的视线。不知是第几次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与它相遇,但每次它圣洁的羽翼都会牵引我的思绪,勾勒出使命的图腾。

那是一次互不打扰的相逢。内蒙古自治区查干湖畔的清晨,来自中国观鸟会的调查小团队已经静悄悄地立好单筒望远镜,镜筒径直指向裸露的盐碱地。作为团队中最小的观鸟成员,初次感受到无垠天地的我不敢发出一丝喘息,仿佛被自然神圣的力量所包裹。

忽然,听到有人压低声音激动地轻呼:“看远处!”我迅速举起手中的双筒望远镜,镜头中几百米处的空中有几个黑点正逐渐放大。近了近了!我的呼吸不由自主地随着它们舒展的双翅交替进行。那是我第一次近距离看到传说中颈羽如垂缨的蓑羽鹤。

曾有人因蓑羽鹤的翩翩羽毛把它们形容成安享生活的老人,但在我看来,此时悠悠飞来的它们更像是勇敢而坚毅的草原闺秀,有着与生俱来的“草原气质”。在环境恶劣的西北土地上,蓑羽鹤不像小雀满地拣食,不像鹰隼互相撕咬掠夺,而是自然而然地有序排成两队,在空中绘出两道美丽的霓虹。随着风,飞落至缺水的羊草丛中间,它们却好像安定了下来,或悠然漫步觅食,或驻足于天地间引吭高歌。“清响彻云霄,万籁悉以屏”,其他觅食的草原动物都不再躁动,以安静恭维这万物的女皇。此时的无声竟激荡起我的心头,这心怀天地的鸟儿怎不让人荡魂摄魄?

在内蒙古查干湖的一步步探索,拉近了我和鹤儿之间的距离。我感叹于地球上鹤儿们最艰难的迁徙。冒着被处于食物链顶端的金雕虐食的危险,即使低气压下每扇动一次羽毛都十分吃力,蓑羽鹤群也矢志不渝地飞越重重雪山之巅,在温润的春季准时到达内蒙古,一代代繁衍生息。当地的额布格说:“这是为在广袤的大地上延续它们神圣的种族。”面对这尊贵的灵魂,我好想离它再近一点,可静谧的草原告诉我,不打扰才能使它神圣的贵族血液继续传承,那也是蓑羽鹤的使命。

我不禁思考:“我可以为这片土地做些什么?我的使命又是什么?”

回想起童年时曾经常嬉戏于扎龙的仙鹤湖畔。穿过芦苇丛中间若隐若现的小木桥,在河岸的泥土里踩下一个个或深或浅的小脚印,寻着鸟鸣声便可看到翩翩对舞的仙鹤。随着姥爷仿效发出的鹤鸣声,群鹤呼应,那种“鹤鸣九皋,声闻于天”的气势,引得小鸊鷉们一个个从水中露出头来屏息观望,树上的苍鹰也伸直了脖颈。我在大自然中感受着和鸟儿相处的快乐,聆听着当地几代人爱鸟护鸟的传承故事。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作为护鹤第一代的姥爷,曾经从草甸荒火中救回一只小雏鹤。那时食物普遍不充裕,姥爷会把自家七口人省吃俭用下的玉米留给受伤的小鹤,在火炕上腾出最合适的地方温暖它轻薄的羽毛。小鹤一天天长大,终于野化的那天,它竟盘旋了许久才飞向更远处。那一刻,姥爷的眼神中有不舍的思念,更有壮大鹤类野生种群并坚持鸟类保护事业的信仰。近五十年来,扎龙的设施建设因仙鹤的栖息和繁殖而兴起,热爱自然、与鹤共舞也成了这里的文化代名词,每个生长于这里的人都自觉承担起保护鸟类及其生存环境的使命。老一辈环保工作者用几十年的风霜岁月才换得如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盎然景象,而新时代保护生态环境的烽火仍需要我辈传承。

那个夏季,我远离了北京城市的喧嚣,告别莲叶田田、粉荷依依的美景,跟随鸟类调查团队几乎走遍了整个查干淖尔的沙漠与草甸,仔细观察沙漠中的碱蓬草,了解各种生境中的鸟类分布情况,用心记录下鸟类调查数据并撰写了调查报告。不满6岁时,我就已成了一名环保志愿者,其中参加最多的就是鸟类调查。无论是华丽的鸳鸯,还是迁徙万里牵动人心的北京雨燕,我一直在追寻着天空中飞翔的翅膀。我这片微不足道的“小羽毛”也开始在我爱的土地上翩翩起舞,用实际行动感染着身边的同龄人共同参与爱鸟爱自然的环保行动。如今,已是一名大学生的我,研究的项目中又多了鸟类多样性保护与气候变化、绿色金融等主题,并积极参与社会活动。COP28大会期间,我作为年龄最小的工作人员之一参与了相关信息支持,后来还收到生态环境部的感谢函,正住院的姥爷和姥姥得知后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曾有人畅想:“人生就做一次蓑羽鹤吧!不畏雪山,脚踏实地。”在未来的某天,我们这些小羽毛也会长成坚毅的翅膀,从北京、从祖国四面八方开始新的征途。我会珍惜每一次与大自然中鸟儿的相遇,承载者梦想与使命的鹤鸟们,在湛蓝的天空展翅翱翔……

(本文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大三学生)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