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探秘澳大利亚混种海豚群的秘密生活

2024-02-21 14:37:44 来源:中国绿会 作者:消息 责任编辑:李煦 字号:T|T

  通过对澳大利亚两种海豚的深入研究,并了解它们的行为,从而探究它们是如何进化到在澳大利亚西北部共存并形成混种群体的。弗林德斯大学(Flinders 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在《动物行为》(Animal Behaviour)期刊上发表了同类研究中的第一篇论文,揭示了促进澳大利亚白海豚(Sousa sahulensis)和印太瓶鼻海豚(Tursiops aduncus)这两种海豚共存的复杂机制。

  这项研究由弗林德斯大学鲸类生态学、行为和进化实验室(CEBEL)的乔纳森·西姆(Jonathan Syme)博士和圭多·帕拉(Guido J Parra)副教授领导,他们利用在西澳大利亚西北角周围收集的六年时间的详细数据,利用行为焦点跟踪数据来研究海豚的共存机制及其混种群体的功能。

  弗林德斯科学与工程学院(Flinders College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博士乔纳森·西姆说,研究的主要发现揭示了白海豚和瓶鼻海豚之间截然不同的行为模式,表明了研究区域内资源利用和行为的差异。

  据观察,白海豚花在旅行上的时间更多,向旅行过渡的概率更高,旅行的时间更长。相反,瓶鼻海豚花在觅食上的时间更多,觅食时间也更长。

  "这些行为模式表明,白海豚和瓶鼻海豚对研究区域的利用方式不同,可能会最大限度地减少直接竞争,促进共存。具体来说,两种海豚觅食行为的时间差异可能有助于它们在同一栖息地共享资源"。

  这项研究包括对白海豚和瓶鼻海豚的单一物种群体和混合物种群体的观察。主要目的是研究促进行为共存的潜在机制,并辨别混种海豚群的功能。

  这项研究还调查了混群海豚的行为,揭示了这些互动的社会生态。

  在混种群体中,白海豚和瓶鼻海豚的行为模式都发生了改变,表现出更高的社交过渡概率和更多的社交时间。

  该研究成果的共同作者、CEBEL主任吉多·帕拉(Guido Parra)副教授说,该研究成果强调了混种群体形成所带来的潜在社会效益。

  混种群体可能具有某种社会功能,如实施社会性行为、为幼崽提供理想的发育环境,以及'异亲'照料(即非亲生父母的个体帮助照料后代)。

  帕拉副教授补充说:"这项研究的发现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海洋哺乳动物群落的共存动态,还有助于我们了解它们种间互动的功能。”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