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蓬奇:积极发展社会工作,助力基层社会治理

2023-12-29 17:57:59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作者:苏枫 责任编辑:李煦 字号:T|T

  中国小康网讯 记者苏枫报道 12月29日,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的2023年第三届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论坛暨首届中国基层社会治理发展论坛在湖北大冶举行。此次论坛由《小康》杂志社、清华大学社科学院基层社会治理研究中心共同主办,湖北省大冶市委、市政府承办。

1703843788203965.jpg

中社社会工作发展基金会理事长、民政部离退休干部局原巡视员 赵蓬奇

  上午主论坛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与实践”的主题演讲和案例分享。中社社会工作发展基金会理事长、民政部离退休干部局原巡视员赵蓬奇的演讲题目是《积极发展社会工作,助力基层社会治理》。

  赵蓬奇认为,2024年,社会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我们要加快推进社会工作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新发展格局。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社会工作要在以下六个方面积极处理好相应的关系,实现高质量发展。

  第一、党建引领与社会工作的关系

  今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方案提出组建中央社会工作部,旨在加强党对基层社会治理的集中领导。“事在四方,要在中央”,伴随着中央社会工作部成立,社会工作将迎来新一轮发展,同时也将为未来社会工作服务基层社会治理提供指引,为打造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体系奠定坚实基础。坚持党领导基层社会治理的管理模式,是保障社会工作统筹协调和落实基层的关键因素。表现在:

  一是党建社工系统化,党的组织体系与社会治理体系交互融合。社会工作是党建统领基层治理的重要内容,以党建引领是推动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二是党建社工科学化,政治统领与服务实践相互结合。从社会工作服务领域出发,基层党建引领社工介入基层社会服务具有强大的优势,一方面回应党的建设科学化和覆盖度的理论命题,另一方面也克服了社会治理领域中政治性与专业化难以两全的实践命题。

  三是党建社工高效化,人才培养与机制保障相互促进。

  第二、公益慈善与社会工作的关系

  融合发展是社会工作和公益慈善的发展方向,也是基层社会治理中必须解决好的问题。从历史上看,社会工作和公益慈善具有共同的发展渊源,共享扶贫济困、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念;从理论上看,《慈善法》颁布后,在慈善事业从“小慈善”转型为“大慈善”后,社会工作成为公益慈善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实务上看,社会工作服务是公益慈善的主要形式,是公益慈善事业链的重要环节。总之,社会工作和慈善事业融合发展具有历史合理性和现实可能性;以社会工作和公益慈善融合发展为切入口,有利于形成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解决社会问题、实现社会使命和社会价值,从而提高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第三、五社联动与社会工作的关系

  “五社联动”作为社会工作参与基层社区治理的行动框架,其核心内容是探索社会工作者、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和社会公益慈善资源等要素在社区中与社区“两委”如何联动,以提升社区治理效能。作为“五社联动”的焦点内容之一,如何发挥社会工作的专业优势一直是关注的重点。“五社联动”中,社会工作要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助力基层社会治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坚持“助人自助”的专业理念,注重发挥服务对象的潜能,激发服务对象的内生动力。

  不仅致力于解决社区居民眼前的问题,也着力于长远的能力培育,协调社区各方利益,促进沟通,共同发展。二是遵循一套清晰的工作流程,即根据服务对象的需求,确定目标、制定策略、设计活动、配置资源,过程中有监测,服务后有评估,以更加精准地发现基层社会治理过程中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解决。 三是找准社会工作在“五社联动”中的定位。在“五社联动”中,社工要积极且合法地进行方式、方法、渠道创新,为社区筹措公益慈善资源,以补充政府在社区服务和治理中各项社会资源的投入,服务社区居民,提升社区治理水平。四是通过培育社区能人、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在居民层面赋能居民,使得居民有成就感,强化居民间的活动连结和建立情感纽带;在社区层面,与志愿服务队伍携手共进,丰富社区生活,搞活社区,增强社区发展活力、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

  第四、智慧赋能与社会工作的关系

  智慧赋能是近年来我国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网络平台的不断更新完善和大数据的使用,智慧赋能正在让基层社会治理更加便民高效。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要求要以数字化助推城乡发展和治理模式创新,全面提高基层社会治理的运行效率。要坚持从群众需求和基层社会治理突出问题出发,不断创新治理手段、完善治理机制,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基层工作提效率,以建设好智慧城市、数字乡村,绘就好美好生活新图景。这其中,社会工作大有作为。

  第五、社会心理与社会工作的关系

  对于社会服务心理与社会工作紧密结合,共生共长,我们要从两个角度去分析和看待:

  一是,社会心理与社会工作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开展社会心理服务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个体与群体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和互动,而社会工作的目标在于解决社会问题,提高社会成员的福祉和生活质量,两者是相通的。开展社会心理服务是通过对个体及某一群体进行心理问题疏导,这为社会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与实务的帮助与指导。

  二是,社会心理对社会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社会工作着眼于社会问题的解决,关注弱势群体的帮助和支持。社会心理服务不仅可以深入了解弱势群体的心理需求和问题,还可以促进社会工作的理论和实践的发展。社会心理服务的开展可以帮助社会工作者更好地了解弱势群体的心理需求和问题的本质,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实施社会工作方案,从而增强基层社会治理的有效性。

  第六、社会企业与社会工作的关系

  最近,中央及各地越发重视社会企业的发展和作用的发挥。我们要看到,社会企业在增加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加重视的是社会效益,特别是在解决社会问题、减少贫困和提高就业率,推进和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方面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而社会工作在推动社会企业的发展上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综合以上,赵蓬奇得出的结论是:社会工作要主动的处理好以上六个关系,使社会工作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共同推进助人事业的发展,促进公共利益的发展,推动社会的成长进步。

  编辑:于靖园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