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湖州:联盟打法,下活生物多样性保护一盘棋

2023-05-17 19:38:51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作者:孙越 胡熠烨 责任编辑:康小君 字号:T|T

  中国小康网5月17日讯 春生夏长,万物并秀。5月16日,在第23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即将来临之际,浙江省湖州市美丽的南太湖之滨,迎来了2023环太湖生物多样性保护主题活动暨湖州市野生动物集中放归放流启动仪式。活动当日,湖州、苏州、无锡、常州四个城市生态环境部门及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共同发起成立了环太湖“昆蒙框架”实施联盟——这也是《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之后,全球首个地方性倡议行动。

image.png

图:环太湖“昆蒙框架”实施联盟成立仪式

  根据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定义,生物多样性是指各种生物之间的变异性和多样性。通俗来讲就是,地球上的各种生物以及它们的生存环境,它们越丰富、越多样,地球就越生机盎然。乍一听,生物多样性保护感觉离我们日常生活很遥远,属于“外行人看热闹、内行人看门道”的话题。为何湖州要“凑热闹”,其中又有什么“门道”?为何全球首个“昆蒙框架”地方性倡议行动最先从湖州出发?

  先看热闹

  打开中国卫星地图,关于“生物多样性对我们到底有多重要”的答案就藏在这里。我国幅员辽阔,陆海兼备,孕育了丰富而又独特的生态系统、物种和遗传多样性,造就了美丽中国,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当目光向地图四周游走,势必会被位处环太湖圈的湖州所吸引——

image.png

图:太湖图影湿地航拍

  湖州属于“五山一水四分田”,山、水、林、田、湖、草兼备,西倚天目山际,东部为水乡平原,北邻太湖,“中国最美湿地”之一的下渚湖湿地也坐落于此,生态系统种类多样;这里还是朱鹮、中华秋沙鸭、银缕梅等国家重点野生保护动植物的栖息地,物种和种质资源丰富;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桑基鱼塘农业生产模式在这里绵延至今,是世界农业文化遗产中的一颗明珠……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湖州的生物多样性基础得天独厚。

  有了如此丰厚的“家底”,加之持续不断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让湖州成为全国独一份儿的存在。

  2014年5月,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联合下发了《浙江省湖州市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方案》,湖州市成为全国首个地级市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2016年,湖州获首批“国家生态市” 称号,并成为全国唯一一个国家生态县区全覆盖的地级市;2017年,湖州被授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实践创新基地,是全国唯一获得这两个荣誉的设区市。

  与国际同行,为全球示范。2022年12月,在COP15第二阶段会议上,湖州市被认定为生态文明国际合作示范区,同时入选“自然城市平台”和首届“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这是首次有中国城市入选该平台,湖州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案例将通过该平台为全球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树立标杆和样板。如今,借着COP15大会的东风,环太湖“昆蒙框架”实施联盟成立,环太湖各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联动协同已经启动,为湖州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又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我已经来过湖州三次,每一次我都被这里清丽的景色所吸引。”活动现场,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委员、联合国原副秘书长兼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埃里克·索尔海姆发来视频致辞,“来自江苏环太湖3座城市和浙江1座城市在太湖南岸相聚,我相信能够为世界带来许多有趣的想法。”

  再看门道

  光看湖州这份成绩单的“热闹”还不够,想要抄好优质生湖州的高分答卷,要看清楚其中的门道。

image.png

图:野生鸟类放生现场

  找准一个关键载体,撬动一类主体,实现一个共同目标,是湖州在城市治理之道上的“发展密码”。同理,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上,湖州综合运用不同杠杆和载体,撬动政府、社会、企业、公众各类主体的共建力量,下活生物多样性保护“一盘棋”。

  顶层设计。以规划制定和绿色金融服务为抓手,实现政策与资金“两条腿走路”。一方面,湖州市印发《金融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施意见》,建立生物多样性友好型项目清单,强化银企融资对接,陆续开发“绿色矿山贷”“矿地综合利用采矿权质押贷”等绿色金融产品,累计提供绿色融资38.6亿元,支持“龙之梦”超大旅游综合体项目、长兴“金钉子”国家级地质自然保护区等废弃矿山修复382座、复绿2.5万亩、复垦耕地3.1万亩,成为国家级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另一方面,湖州市于今年4月印发《湖州市全面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行动方案(2023-2025年)》,从更高层面布局谋篇,力争在2025年前,建立更加全面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格局,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湖州。

  摸清家底。以生物多样性样本底调查为手段,系统构建全域资源库。据统计,湖州已开展12个不同类别的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已发现野生植物1300多种、野生动物1700多种,并落实了健全的保护机制。以湖州境内最主要的河流之一苕溪为例,湖州推进“水韵湖城”水生态环境提升工程,建立东苕溪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推进沿河沿湖自然湿地保护修复,持续恢复太湖沿岸湿地生态功能。其中,作为朱鹮在中国南方的唯一集聚地,下渚湖湿地现有800多种珍稀动植物,被专家们誉为“天然的动植物基因库”。得益于良好的生态环境,世界稀有物种安吉小鲵、极危濒临物种扬子鳄、“水中活化石”中华秋沙鸭等一批“珍稀贵客”,得以在湖州栖息繁衍。

  找准队友。以联盟合作为切口,推动高层次交流。活动上,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与湖州市人民政府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湖州)中心同步揭牌。接下来,湖州将与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一起着力推进生物多样性友好型绿色城市建设,开展生态文明国际交流培训活动,与全球城市一道为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发挥作用。“我们将同心协力、联保共治,共同推动落实落细‘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比如在太湖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标准制定、政策研究、技术创新等方面实现环太湖一体化,合力打造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国样板’。”湖州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全民共建。以生物多样性体验地为载体,探索政府有为、市场有效、公众有感的可持续运营模式。活动当天,湖州市公布了2023年新一批生物多样性体验地名单,以湖州灵粮生态农场、安吉竹博园、太湖图影旅游度假区等为代表的十大体验地,集物种保护、科学研究、自然教育等作用于一体。这些体验地建设均以“保护优先、持续利用”为原则,在显著提高公众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的同时,通过带动生态旅游等相关产业,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平衡可持续发展。

  “湖州作为浙江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在顶层设计、工作机制以及全民参与等方面集中发力,不断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探索形成了生物多样性保护‘湖州模式’,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周树勋表示。

  据介绍,为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昆蒙框架”,湖州市正加快打造“六个新湖州”、高水平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以生态文明国际化促进城市发展国际化。目前,已开始研究制定生态文明国际合作示范区实施方案,要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成示范”步骤,到2025年实现全市森林覆盖率稳定在48.2%以上,湿地保护率保持在53%以上,重要河湖生态流量达标率达到95%以上,水生生物优良率提高5%,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数保护率达88%以上,力争把湖州建设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样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国际范例,真正让湖州成为生态文明国际合作的开放之城、枢纽之城、典范之城。(孙越 胡熠烨)

  编辑:张子娴

  图片拍摄:吴拯


相关推荐


聚焦县域 关注民生
扫码关注郡县联播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