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青白江:建设自贸试验区“陆港”样板

2024-04-24 08:53:33 来源:国际商报 作者:代 磊 责任编辑:风华 字号:T|T

  自贸逢春,改革一往无前。2017年4月,四川自贸试验区青白江片区正式挂牌。七年耕耘,这块制度“试验田”结出累累硕果,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等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效。

  回望建设之初,青白江片区国际班列驰骋不息,谱写丝路传奇,担起“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的使命;聚焦开放发展,青白江片区全面完成115项改革任务,累计形成134项制度创新经验案例,43项创新经验获得国家部委或省级复制推广,积极发挥“以改革促开放、以开放促发展”的作用。

  陆港特色突出

  自贸红利凸显

  青白江片区作为全国唯一依托铁路港而设立的自贸试验区,区域特色突出,以成都国际铁路港为核心,稳步扩大规则和制度型开放,多项改革举措走在全国前列。

  去年五月,四川首列“一单制”融资出口专列成功发运,实现融资模式新突破和出口项下首次独立融资“双创新”,进一步扩大成都国际铁路港多式联运“一单制”应用场景和适用范围。

  这是青白江片区聚焦规则探索“促便利”的一次创新实践,以多式联运“一单制”为突破口,着重体现成都国际铁路港的桥梁纽带功能。

  成都国际铁路港相关负责人表示,自“一单制”改革以来已累计签发1.3万余单,涉及金额超9亿元。

  “截至目前,‘一单制’+区块链技术在中老班列得到应用,成功为四川出口企业签发‘一单制’门到站电子提单。同时,全国率先签发老挝经成都至俄罗斯跨洲际多式联运‘一单制’,实现跨洲际全程多式联运。”上述负责人进一步表示。

  随着自贸改革红利加速释放,青白江片区专注于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优化提升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体现在制度创新“降成本”方面,青白江片区制定《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 助力企业降本增效的十条措施》,有效提升通关效率和降低通关成本。

  体现在放管服“优服务”方面,在全省率先推行“个转企”许可(资质)保全改革、工程建设项目“结备合一”、企业投资项目备案无人干扰“点单式”服务等创新举措,切实提高经营主体获得感,助力青白江区连续4年获评“中国投资环境质量十佳县(市、区)”、蝉联“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示范区”。

  培育枢纽动能

  激发产业活力

  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开放通道,青白江片区成功打通中吉乌公铁联运通道、中缅公铁联运通道、“中老泰”全铁通道等新线路,从此地出发,“多向延伸、海陆互联”的新型国际公共产品日益增多。

  “在成都国际铁路港,国际班列稳定开行,构建起西至欧洲、北至蒙俄、东联日韩、南拓东盟的国际铁路通道和国际铁海联运通道。”成都国际铁路班列有限公司市场营销部部长宁巍表示。

  基于通道优势,青白江片区创新班列运营模式,全国率先打造“澜湄蓉欧快线”“越桂蓉欧快线”,实现中欧班列与中老班列、中越班列的有机衔接。全国首发“中老泰”全程铁路直达班列,实现成都经中老班列5天内到达泰国。创新推出“蓉欧速达五定班列”服务模式,该模式入选了2023年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建设最佳实践案例。

  叠加“智慧陆港”建设,实现海关、班列及场站间的数据集成交互,将整体作业效率提升40%,通过高质量运行城厢站国际集装箱功能区、中远海运多式联运中心、集装箱共享中心等功能性平台,保障枢纽年吞吐能力达200万标箱。

  当前,成都国际铁路港兼具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国家级经开区“三区”功能,高能级平台推动“通道+产业”融合发展,吸引国际供应链、国际贸易、临港智能制造等主导产业集聚发展,按照“港口+龙头企业+产业集群”思路,引进各类重大项目近200个。

  同时,通过服务成都市产业建圈强链,与成都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型材料等重点产业生态圈形成“研发设计—生产制造—采购配送”产业联动模式,并联合德阳、广元、泸州、宜宾等13个区域设立“蓉欧+”货物集散基地,持续开展班列运力资源统筹及货源集结,带动“川货出川出海”,实现“四川用四川进”。

  让自贸试验区更好发挥示范作用,改革创新任重而道远。成都国际铁路港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围绕改革整体谋划和系统集成,聚力实现制度创新改革、开放通道建设、开放平台提能再攻坚再突破。(代  磊)

相关推荐


科学强国 绿色发展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