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实业重组屡败扣非净利连亏6年 股价40天13涨停

2019-04-25 17:19:43 来源:中国网 作者:沈右荣 责任编辑:风华 字号:T|T
  频繁重组告败主业不济

  国际实业主营业务较多,涉及焦炭、煤炭及深加工产品的生产与销售,麻黄素制品及其衍生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加工和销售,进出口贸易和房地产开发营销、物业管理,其中,油品销售产业贡献的销售收入长期超过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一半,但其毛利率偏低,去年低至2.86%。

  基于此,上市以来,公司主营业务长期处于不太赚钱状态。2007年处于微利状态,净利润最多的是上市首年,达0.26亿元,2002年至2005年均不足500万元。从2007年开始,盈利能力大幅增强,2010年的净利润一度达到6.5亿元,次年开始大幅下滑,2017年亏损0.66亿元。

  去年,公司扭亏为盈,净利润达到0.6亿元。不过,其扭亏主要得益于资产出售,公司去年转让乌鲁木齐县石油燃料公司股权、运输公司股权及加油站资产等,这些为当年贡献了约1.3亿元净利润。

  今年一季度再次扭亏,公司盈利2374.78万元,同比增长262.90%。只是,当期营业收入同比下降68.19%,只有6121.21万元。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2014年至今年一季度,国际实业一直依靠“卖子”等非经常性损益保壳,如果剔除非经常性损益,其净利润连亏6年。这充分说明公司主营业务不济。

  为了提升盈利能力,国际实业也曾努力过。2010年,公司与铸管集团、铸管股份、铸管资源共同签署《重组协议》,约定由各方对铸管资源进行增资,同时对新疆国际煤焦化进行重组。通过出售煤焦化公司,参股铸管资源,与铸管股份、铸管集团合作打造钢焦一体化经营模式,以此提升盈利能力。

  这是国际实业近10年来唯一一次成功重组。也就是在这一年,受重组影响,国际实业净利润达到6.5亿元,为历史巅峰。

  2013年,公司还曾两度宣布重组,结果均因“存在时间限制,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而终止。

  去年11月13日,国际实业再度推进重组,但5个月后,公司宣布重组双方未能就标的公司拟参与重组股份比例及估值方面达成一致意见,最终终止重组。

  由此看来,重组屡败引起主营业务持续亏损,未来,国际实业要想实现持续盈利,最大的可能仍是借助重组。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