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智头条】2023发放超9万亿地方债,债券防风险“使命达成”

2024-01-26 17:02:19 来源:财智头条微信公众号 作者:综合 责任编辑:康小君 字号:T|T

640.jpg

图源:卡乐图片 宁颖/摄

  地方政府借钱规模再创新高。

  根据中债资信统计数据,2023年全国共发行地方政府债券9.33万亿元,同比增长26.8%。地方政府合法举债主要渠道为发行地方政府债券,这一规模首次突破9万亿元,创下历史新高。

  展望2024年,多位业内人士指出,我国基本面修复尚不牢固,仍存在民间投资增长缓慢、社会有效需求不足等问题,为实现未来的经济发展目标,需保持地方债供给规模适度扩容,提升专项债精准落实效果,严抓项目全周期监管,增加固定资产投资,以期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为推动经济持续复苏发挥更大效能。

  广东领跑全国

  数据显示,2023年广东(含深圳)发债规模最大,超6800亿元,继续领跑全国。

  地方政府债券按用途分为新增债券和再融资债券。前者资金主要用于基础设施等重大项目建设,后者资金用于偿还到期地方政府债券本金或存量债务,即“借新还旧”。

  一般来说,地方财政实力越强,债务风险越低,承担中央重大项目支出越多、融资需求越大,就能获得更多的新增地方政府债券。而地方到期债务规模越大,更依赖借新还旧缓释风险的地方,相应获得再融资债券规模越大。

  广东经济发达,财政实力雄厚,财政收入规模连续33年领跑全国,债务风险低,粤港澳大湾区、珠三角又是国家重点支持区域,融资需求大,因此获得新增债券发行规模全国最高。另外,由于广东债务余额规模最大,到期债务相对较多,广东再融资债券发行规模也较大。

  2023年山东发债规模继续位列第二,超6300亿元。这主要由于山东也是经济大省,财政实力较强,债务风险较低,能获得较多新增债券。而山东债务余额仅次于广东,到期债务规模较高,这也使得其再融资债券发行规模较大。

  湖南发债规模从2022年第十名跃居到2023年第三名,超4600亿元,同比增长超六成。

  湖南财政收入在全国处于中游水平,债务余额在全国靠前,一些地方债务负担较重,因此新增债券规模并不大,跟2022年相近。湖南发债规模攀升,主要是再融资债券规模较大。去年,为防范地方债务风险,20多个省份发行特殊再融资债券来偿还存量债务,湖南获得超千亿额度,位居前列。

640 (1).jpg

图源:网络

  经济大省江苏发债规模位列第四;安徽发债规模大幅增至超4400亿元,紧随江苏位列第五。安徽发债规模大幅攀升,主要也是再融资债券规模大增。

  四川、河北去年发债规模分列六、七名。而贵州发债规模从2022年第十六位攀升至第八位,超4100亿元。这也主要得益于贵州再融资债券发行规模较大。为了防范债务风险,贵州去年获得特殊债额度超2000亿元,居全国首位。

  经济大省河南、浙江发债规模在4000亿元左右,位列九、十名。云南、天津、广西也凭借获得较多再融资债券额度,发债规模排名分别升至第十一、十二、十三名,额度均超3000亿元。湖北紧随其后位列第十四。

  其他省份和地方发债额度低于3000亿元,其中,西藏发债额度最小,约136亿元。

  “一揽子化债”政策“未完待续”

  为落实中央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要求,去年10月以来,财政部持续扩大隐性债务化解工作,推动地方特殊再融资债券超预期发行,以置换高息的非标和城投债券等存量债务。

  受此提振,2023年地方债务压力得到明显缓释,多地城投公司纷纷公告提前兑付,市场上还出现了城投债发行利率回落、利差收窄,以及二级层面“一债难求”的现象等情况。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闫衍指出,“债券置换下的城投债迎来提前兑付潮,部分城投企业期望降低融资成本,为地方节省利息支出。根据每一个省城投再融资债券的发行以及置换以后所节约的成本测算结果显示,预计节省利息支出400亿元。”

  中证鹏元高级研发董事袁荃荃认为,“一揽子化债方案”的核心行动目标包括“化解存量”和“遏制增量”。其中,“化解存量”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债、还债;二是不认债、转化为企业债务。而“遏制增量”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以省级政府为主体,全方位强化债务管控,控规模、控增速、控品种、控融资权限,尽最大可能将债务风险控制在省域范围内;另一方面,进一步细化和强化地方国企融资监管。针对不同类型国企的举债融资,对其资金用途实施差异化的限制政策。

  今年新增专项债发行进度偏慢

  今年以来,地方新增专项债发行进度偏慢。Wind数据显示,截至1月25日,年内尚无新增专项债开启发行。1月29日,广东省将发行七期新增专项债,发行额合计567.81亿元,预计成为今年首个发行新增专项债的省份。而在2023年1月份,各地实际发行新增专项债93只,发行额合计达到4911.84亿元。

  今年1月份新增专项债发行进度缘何偏慢?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主要是考虑到2023年年底中央财政增发国债1万亿元转移支付给地方使用,由于债券发行、资金拨付、项目端申报等均需要时间,将在2024年年初形成实际投资支出,使得今年一季度加快发行地方债的必要性不高。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范若滢也表示,去年增发的1万亿元国债分别在2023年四季度和2024年一季度发行使用,这对今年一季度的基建项目起到了较大的提振带动作用。随着1万亿元国债资金发行逐渐步入尾声,再开启新增专项债的发行工作,有利于确保财政政策对经济支持力度的平滑性。预计今年一季度新增专项债发行节奏将呈现“前缓后快”的态势。

  此外,明明还分析称,去年四季度有接近1.4万亿元特殊再融资债发行,政府债券整体供给规模较大,较大规模增加了地方政府的可支配财力,有效缓解了短期财政收支压力。再叠加国债资金的到位,将对一季度基建投资形成拉动,从而起到稳定年初经济运行的作用。年初加快新增地方债发行的迫切性不强,是1月份新增专项债发行进度慢于去年同期的主要原因。

  虽然当前尚无新增专项债开启发行,不过多地也已披露了今年一季度的发行计划。据国信证券研报统计,截至1月24日,各地已披露2024年一季度地方债发行计划1.75万亿元,其中新增债1.04万亿元,再融资债6726亿元。具体来看,包括新增一般债1653亿元,新增专项债8721亿元,再融资一般债2568亿元,再融资专项债3139亿元,以及部分未披露用途的债券。其中,山东(含青岛)、浙江(含宁波)和四川分别计划发行新增专项债1500亿元、1489亿元和1200亿元。

  对于今年的新增专项债发行情况,范若滢预计,其规模有望保持较高水平,甚至进一步扩大。专项债是积极的财政政策的重要抓手,在带动基建投资、助力稳增长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024年我国经济恢复基础仍需进一步巩固,需要财政政策保持较大的支出强度。因此预计2024年新增专项债规模大概率将高于上年,整体上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实际支持力度也将大于上年。

  明明认为,预计经济大省将优先做好专项债的发行和资金使用工作,保障在重点省份进行地方债务风险化解的同时,能够有效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起到稳增长作用。

  (微信公众号“财智头条”综合自:中国证券报、证券日报、每日经济新闻、财联社、中新网等)

  编辑:袁凯

  校对:风华

  审核:龚紫陌


相关推荐


财经新闻 深度分析
扫码关注财智头条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