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智头条】互联网弹窗新规30日起施行,霸屏广告该休矣

2022-09-28 19:24:47 来源:财智头条微信公众号 作者:综合 责任编辑:康小君 字号:T|T

  手机反复弹出广告,想要“一键关闭”不是件容易的事。

  为了规范弹窗信息推送服务,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近日联合发布《互联网弹窗信息推送服务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自2022年9月30日起施行。

微信图片_20220928191323.png

来源: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官网

着力解决利用弹窗违规推送

  《规定》紧盯弹窗新闻信息推送、弹窗信息内容导向、弹窗广告等重点环节,着力解决利用弹窗违规推送新闻信息、弹窗广告标识不明显、广告无法一键关闭、恶意炒作娱乐八卦、推送频次过多过滥、推送信息内容比例不合理、诱导用户点击实施流量造假等问题。

  从2021年12月初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布《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稿)》,明确广告投放严禁缺失关闭标志,不得设立倒计时结束才能关闭广告的限制等,到《规定》提出弹窗推送广告信息的应当具有可识别性,显著标明“广告”和关闭标志,确保弹窗广告可一键关闭,一年时间不到,国务院职能部门相继对让人“防不胜防”也“烦不胜烦”的弹窗广告出手整治,让不少业内人士感受到互联网全方位整顿风暴的气息。

  据悉,同样是治理“弹窗问题”,区别于9个月前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征求意见稿》着重于整治互联网广告违法违规现象的角度,此次三部委《规定》将出击重点放在维护网络安全这个层面,让“弹窗问题”治理更加深入全面。

  《规定》在第一条就开宗明义指出,其制定依据是网络安全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广告法和《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同时明确“提供互联网弹窗信息推送服务,应当遵守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维护清朗网络空间”。

弹窗劫持流量现象,有望得到根治

  利用弹窗劫持流量让人防不胜防,众多网民只得被动接受和观看。今后,这类乱象有望得到根治。

  《规定》提出,不得设置诱导用户沉迷、过度消费等违反法律法规或者违背伦理道德的算法模型;不得利用算法实施恶意屏蔽信息、过度推荐等行为;不得以弹窗信息推送方式呈现恶意引流跳转的第三方链接、二维码等信息;不得通过弹窗信息推送服务诱导用户点击,实施流量造假、流量劫持。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分析称,《规定》总结了多年来关于弹窗信息发布、信息传播、算法推荐等治理经验,将消费者权益保护、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国家安全和网络安全以及传统的弹窗广告问题都纳入治理范围。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规定》着重强调保障互联网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比如以服务协议等明确告知用户弹窗信息推送服务的具体形式、内容频次、取消渠道等,充分考虑用户体验,科学规划推送频次;不得对普通用户和会员用户进行不合理地差别推送,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或者影响用户关闭弹窗;弹窗信息应当显著标明弹窗信息推送服务提供者身份。

强调对未成年人的保护

  尤其引发关注的是,《规定》特别强调了对于未成年人的保护,提出不得利用算法针对未成年人用户进行画像,向其推送可能影响其身心健康的信息。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认为,侵犯未成年人网络隐私背后往往有黑灰产业链存在,有的从各平台引流至聊天工具,对此需要平台强化治理协同。网络平台需积极担当主体责任,营造安全干净的网络环境,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驾护航。若违法推送信息,不仅可能受到行政处罚,还可能导致民事诉讼。

  《规定》还强化了对于“弹窗问题”的监管力度,提出互联网弹窗信息推送服务提供者应当自觉接受社会监督,设置便捷投诉举报入口,及时处理关于弹窗信息推送服务的公众投诉举报。同时鼓励和指导互联网行业组织建立健全互联网弹窗信息推送服务行业准则,引导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此次《规定》出台有利于防止互联网企业野蛮生长、无序扩张,有利于治理弹窗违规推送新闻信息、弹窗广告标识不明显、恶意炒作娱乐八卦、推送频次过多过滥、实施流量造假等问题,有利于营造风清气正的互联网生态环境。”刘俊海说。

弹窗广告成吸金新阵地

  另一方面,弹窗广告已经成为网络吸金新阵地,尤以小游戏内的弹窗广告为甚。

  以微信小程序游戏为例,据市场研究机构QuestMobile发布的《微信游戏小程序报告》,每5名小程序用户当中,就有4名是小游戏玩家。这意味着小游戏为游戏行业带来的流量红利十分惊人。

  据腾讯官方近期发布的《2022微信小游戏增长白皮书》显示,微信小游戏开发者数量已达到10万+,月流水千万级游戏款数同比+50%。目前,微信小游戏用户规模数亿级,30岁以上用户群体占比逐年提升,从2018年的59%逐步提升到2021年的69%,高付费用户规模持续增长。

  根据《白皮书》,目前微信小游戏主要有三种变现形式,IAP(内购付费)、IAA(广告变现)、IAP+IAA(混合变现)。以最近火热的《羊了个羊》为例,主要采用的是IAA模式,用户观看一条广告可获赠道具等。

  据悉,类似“羊了个羊”这种小程序游戏上线时,需要先在接入平台(比如抖音、头条或微信)中注册一个账号,接入平台SDK(软件开发工具包)后,就能接受平台的广告投放。游戏公司选择接入广告类型的选项有很多,具体要看游戏的运营策略。玩家看广告或者点击、有引流带来的收益,平台方会直接将分成收入打到游戏公司的账号里。

  9月15日,互联网上流传了几张“羊了个羊”的营收数据,显示14日游戏收入超468万元,当月收入已超过2500万。对此,“羊了个羊”的创始团队简游科技创始人张佳旭予以否认。

  在各团队通过广告吸金的同时,这些广告的质量普遍不高。

  为了争夺年轻群体等下沉市场,各种借贷营销广告长期驻扎在微博、微信朋友圈以及抖音、快手等各大手机APP当中。

  它们大都以土味贷款广告的形式出现,没有高大上的词汇,却又直叩人心。有的是切入场景,有的是聊天截图,夸张的设计角色冲突,为博眼球策划拍摄。

  一旦用户有了点击贷款广告的行为,平台就会将其视为潜在用户,并不断向其推荐此类广告,且点击次数越多,收到此类广告的频率就越高。

  此类广告也曾受到过监管部门的打击,但仍然屡禁不止。2021年10月,快手与抖音关联公司北京微播视界科技有限公司因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被北京市海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20万元。

  如今,《规定》即将施行,相信“一键关闭”弹出广告,不再会是难题。

  (微信公众号“财智头条”综合自:法治日报、红星新闻、澎湃新闻等)

  编辑:袁凯

  校对:风华

  审核:龚紫陌

相关推荐


财经新闻 深度分析
扫码关注财智头条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