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产能布局 锂电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

2022-12-02 14:34:02 来源:人民网 作者:王绍绍 施懿芝 责任编辑:风华 字号:T|T

  近日,工信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关于做好锂离子电池产业链供应链协同稳定发展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要求各地市场监管部门严格查处锂电产业上下游囤积居奇、哄抬价格、不正当竞争等行为,维护市场秩序。

  锂电产业现状如何?从哪些方面着手改善市场秩序?多位专家在接受人民网财经采访时称,当前,锂电产业下游产业需求持续增长。《通知》的出台将会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对接,共同引导锂盐价格理性回归,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新能源车需求扩张 锂盐价格亟待理性回归

  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产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势头。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9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387.7万辆,年增113.2%,形成逐月趋势性上升走势。

  新能源汽车新在动力来源。通过拆解一辆新能源汽车的成本分布可以发现,电池系统在所有零部件中成本占比接近40%。专家介绍,当前,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主要有三元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和氢燃料电池等类型。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它们用到的关键材料包括锂、镍、钴等金属。其中,在正极材料制作成本中,锂占到近一半。

  新能源汽车的好行情带动了产业上游动力电池的增长势头。市场公开数据显示,电池级碳酸锂的价格从2021年初的6.8万元/吨持续上涨,到今年9月,价格已突破51万元/吨,持续创历史新高。今年三季度,锂电池行业实现营业收入4046.0亿元,同比增长87.1%,环比提升5.0%;实现净利润634.5亿元,同比增长135%。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锂业分会秘书长吴艳华在采访中表示,目前市场上,一辆新能源汽车生产大概用到50千克碳酸锂。尽管由于厂商提前备货等原因,碳酸锂实际成交价格也许没有达到最高市价,但成本溢价也很可观。

  鼓励上下游企业深度合作 缓解供需矛盾

  一边是动力电池工厂开足马力满产运作,一边是众多车企上调车价,甚至提前锁定矿产来“自救”,锂电产业正在发生什么?

  业内人士认为,锂价高企主要源于供需不平衡。吴艳华表示,不论是锂盐还是上游矿产,资源建设扩产都需要一定时间周期,新建产能短期内很难释放,这些都造成了价格的波动。

  专家表示,锂价攀升的背后,其实就是新能源汽车需求的持续爆发与上游材料供应难以跟上所导致的供需矛盾。锂虽然不是稀缺资源,但巨大的需求使得上游锂矿的开采和冶炼难以保障供应。

  为了保障锂电产业链供应链协同稳定,《通知》明确提出,指导锂电企业结合实际和产业趋势合理制定发展目标,在关键材料供应稳定、研发创新投入充足、配套资金适量充裕的前提下,因时因需适度扩大生产规模,优化产业区域布局,避免低水平同质化发展和恶性竞争。

  《通知》还提出,鼓励锂镍钴等上游资源企业、锂电回收企业、锂电终端应用企业及系统集成、渠道分销等企业深度合作,通过签订长单、技术合作等方式建立长效机制,引导上下游稳定预期、明确量价、保障供应、合作共赢。

  锂电池生产业内人士表示,对整个行业来说,这是一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政策。随着《通知》的发布,未来锂电产业不能毫无限制地扩大产能了。

  吴艳华认为,一方面,市场机制本身会实现调整作用,另一方面,相关部门也在加快产业链上下游供需对接和市场保供。一段时间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保持在稳定增速情况下,上游供应是可以保障的。

  退役电池变废为宝 循环利用前景广阔

  为补充碳酸锂供给,推动动力电池产业有序发展,还可以采取哪些举措?业内专家表示,加速健全废旧电池循环回收体系值得考虑。

  湖南工程学院材料化学专业副教授刘万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退役”动力电池可广泛用于电力系统储能、通信基站备用电源、低速电动车及小型分布式家庭储能、风光互补、电动叉车等领域。一般可用到电池初始容量的60%左右,根据使用场景的不同,使用寿命可从数月到数年。

  自《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16-2020年)》发布,我国已将稀土金属矿产作为战略资源进行储备,因此,对于动力电池中的金属元素进行回收,不仅可以更好地发展循环经济,也能有效缓解我国长期以来对此类资源的对外依存度。

  不过,动力电池的“废物利用”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当前,不少主机厂家已经建立了电池回收业务。但部分动力电池没有流入正规渠道,反而是被无资质、高污染的小厂高价收购、不当处理,造成了环境二次污染的隐患。

  刘万民表示,这可能是由于新能源汽车用户对动力电池回收意识不强、小作坊回收价格高、正规回收企业数量有限和再利用技术不成熟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不少专家认为,加快动力电池回收利用,除了加强生产者延伸制度的落实外,还要加强宣传,提高消费者的环保意识,同时,企业也要加快智能化设备改造,从根本上解决成本高、利润低的行业难题。(王绍绍、实习生施懿芝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