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双百”大冶更新县域经济发展样本 ——大冶市营商环境报告

2021-12-03 15:28:04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作者:消息 责任编辑:子华 字号:T|T

  大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建设,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把手”工程,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对重要任务亲自部署,对政策出台亲自把关,对涉及问题亲自协调,围绕打造“四最”一流营商环境,密集打出“组合拳”,力破限制企业发展的“痛点”“堵点”“难点”,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越来越强。

大冶公园.jpg

大冶公园

  一、大冶市概况

  大冶,地处长江中游南岸,湖北东南部,湖北“冶金走廊”腹地,武汉城市圈重要组成部分。大冶是长江经济带、武汉城市圈、武鄂黄黄一体化发展、光谷科创大走廊等国家、省级战略中的重要支点城市。大冶有着辉耀千古的青铜文明,历经千年炉火淬炼,如今的大冶已然朝着现代都市阔步迈进,生命健康、智能装备制造、材料、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服装纺织以及临空经济区相关产业形成6+1制造业体系,释放强劲、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动力。

  近年来,大冶市的城市品位持续提升,包容度、创新力、幸福感等方面不断增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市、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市、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全国工业“百强”县市、新时代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优秀城市,一项项“国字号”荣誉全方位彰显了大冶这座产业之城、活力之城、创新之城、幸福之城的雄厚底蕴和发展魅力。大冶市连续九年“入列”全国县域经济发展“百强”,连续五年进入赛迪全国“百强”,城市竞争力越来越强,“双百”大冶为县域经济发展更新出全新样本。

大冶红星湖.jpg

  二、坚持“对标一流”,强化“四高”举措推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一)高站位统筹。大冶市实行市委书记、市长双挂帅,架构优化营商环境“一办七组”工作模式(办公室、优化政务环境组、优化市场环境组、优化法治环境组、优化创新环境组、优化开放环境组、作风保障组和新闻宣传组),按照规定的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统筹推进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

  (二)高起点谋划。紧紧围绕显著提升市场主体满意度,以“跳起来摘桃子”的精神,实现“进入全国县域营商环境百强第一方阵、全省营商环境前五、黄石营商环境第一”的目标,打造全省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企业获得感最强的县市。

  (三)高效率推进。实行“一月一督查,一月一通报”的督办机制。健全完善了以宣传引导机制、项目建设攻坚机制、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机制、政企沟通联系机制、监测评价分析机制、投诉举报处理机制、监督评议机制、考核激励机制和容错机制为支撑的9项工作机制。强化营商环境考核结果运用,将考核结果纳入市委市政府对各乡镇各部门绩效考核。

  (四)高强度倒逼。常态化开展暗访督查,对破坏营商环境的人和事坚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典型问题在媒体上予以曝光,做到督办到位、整改到位、责任追究到位;同时开展企业座谈、人大问询、电视问政等活动,形成强烈震慑效应,倒逼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大冶湖高新区.jpg

大冶湖高新区

大冶鸟瞰图.jpg

大冶鸟瞰图

大冶政务服务中心税务专区.jpg

大冶政务服务中心税务专区

  三、聚焦市场主体需求,强化“三全”保障推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一)全周期服务,认准政务“服务员”定位

  近年来,大冶市持续深耕创新“试验田”,在惠民利企上探索不少新做法、好点子,全力打造一流政务环境。持续以刀刃向内,开展自我革命,把审批制度改革作为大冶政务环境提档升级上的“杀手锏”,先建后验、五联合审批作为典型经验在全国进行推广。2021年,大冶继续探索推行拿地即开工“五证同发”、“建立施工图审查‘豁免’清单”等审批制度改革,“五联合”审批工作机制不断完善。

  1.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完善市级智慧城市大脑,建设大数据中心,实现数据汇聚共享。深入推进“一网通办”,加快推动部门业务办理系统与统一受理平台对接,实现政务服务事项网办开通率100%。建立24小时自助服务区,可办理169个高频服务事项,解决了上班族“上班没时间办事、下班没地方办事”的难题。

  2.深化“一件事”改革。围绕企业和个人的全生命周期服务链,按照自然人“从出生到身故”、企业“从设立到注销”,通过流程再造,确定119个“一事联办”改革事项。目前,已有45项“一事联办”主题事项共计减少申报材料627个,压缩审批时限379个工作日,减少跑动次数176次。

  3.积极推进“就近办”“便民办”“帮代办”。着力推动政务服务从“中心化”向“全域化”延伸拓展,结合市镇村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创新推行“政务驿站”服务模式,进一步推进政务服务下沉,接续接力政务服务基层“断点”。依托大冶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体系,充分调动全市14万名志愿服务力量,创新推出“志愿服务+政务服务”模式,全面梳理群众实际需求,推行“帮办、代办”服务,提高政务服务柔性与温度。

  4.打造网上中介超市示范版。针对项目前期手续繁琐、办理周期长等问题,大冶市率先在湖北省推行工业项目“中介超市”零收费服务,依托湖北省行政审批中介服务网,建立“网上中介超市”,对涉及工业项目建设的27项中介服务,由政府统一买单,并推行中介超市“五化改革”(中介服务信息公开化、中介入驻网络化、送审成果规范化、审批监管一体化、信用信息共享化)。目前已有164家中介机构实行网上承诺入驻,153项中介服务事项清单管理、17个行业部门在线监管,12项中介服务送审成果规范公开,8家中介机构列入失信惩戒名单,免费为160个项目提供900项中介服务,直接为企业减负5500万元。

  5.推行惠企政策“无申请兑现”。大冶市推行“无窗口、无见面、无审批、无差错”的“四无”改革,对涉及市场监管、科技、经信、人社等多个部门的24项惠企政策,变“企业申请得优惠”为“政府主动送优惠”。目前,已累计为137家企业兑现政策资金3810余万元。

  (二)全要素保障,放大发展“加速器”效应

  2020年大冶市实有各类市场主体70863户,2021年大冶市实有各类市场主体77750户,2021年比上年底净增6887户,增长9.72%。其中企业类市场主体17553户,占比22.58%,较上年底净增2012户,增长12.95%。从数据上分析,今年以来大冶市市场主体呈现稳步增长态势,得益于经济全面复苏大背景的同时,大冶市也在市场环境规范上进行“真抓实干”,突破疫情、汛情等多重阻碍性因素考验。

  1.实行“一业一证”改革。积极探索“照后减证”和简化审批程序的新路径,实行“三减”模式,简化审批手续,大幅压减审批环节和时限,推行线下“一窗通办、一表申请”,相关业务审批部门后台“同步收、同步审”,对需要现场核查的,联合有关部门进行评审,审核通过的单位统一发证,通过协同服务,实现企业办事“一表申请、一口受理、一证准营”。

  2.推行企业登记“210”标准。聚焦“一表申请”“一窗发放”2个环节,实现1日办结和零费用,截至目前已免费为企业赠送3568套印章,节约成本约66万元。

  3.深化“证照分离”改革。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11月30日,全市共办理“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事项14040件,其中直接取消审批425件,审批改为备案办件2103件,告知承诺办件4994件,优化审批服务办件6518件。

  4.提升监管规范水平。依托“互联网+监管”平台,对通过远程监管、移动监管等非现场监管方式实现监管效果的事项,不再纳入现场监管。扎实推进“双随机、一公开”,建立完善“一单两库”基础信息,着力推行联合抽查,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对同一对象“综合查一次”,抽查公示率100%。

  5.加大政策落实力度。大冶市严格落实中小微企业降成本相关政策措施,给予稳岗返还、减税降费以及融资等全要素保障,将政策红利传达给每一位市场主体。稳岗返还共计497家企业,发放201.6万元;落实新增减税降费3.14亿元,其中新增减税3.12亿元;继续为106家“甘霖贷”续贷企业,续贷金额合计约3.59亿元,新型政银担业务(“4321”业务)在保111笔,金额约3.25亿元,市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在小微企业、三农主体融资担保费已实现零收费。

  (三)全市域联动,提升法治“护航船”效能

  法治环境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大冶市以“严格执法、公正司法”为基本原则,不断探索创新,陆续拿出切实可行、科学合法的“大冶模式”“大冶做法”,以法治呵护营商环境。

  1.深化企业破产“府院联动”。大冶市构建“党委领导、政府统筹、法院主办、部门联动”的“府院联动”大冶模式,对受理的企业破产案件均成立了相应的“府院”联动工作专班,一揽子解决破产审判以及由此衍生的破产企业职工安置、证照办理、信用修复等问题。近年来共审理破产案件12起,清理债务约40亿元,盘活资产约 19亿元,释放土地房屋面积约56.68万平方米,安置职工1500余人。

  2.探索柔性执法边界。大冶在市场监管、生态环保、自然资源、农业农村、交通运输、文化旅游、应急管理、城市管理等重点领域推行市场轻微违法违规行为免罚制度,建立120项企业“首次不罚”目录清单,为企业生产发展提供有温度的司法保护,最大限度减轻对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的影响。

  3.提升司法行政效能。大冶市公检法司系统围绕优化营商环境,推出务实有效的服务机制。公安机关积极推行“一项目一专班”服务保障机制,对企业生产经营、银行信贷、税款缴纳、工资发放等环节遇到的难点和问题,全力支持和帮扶,实行“销号制”管理;检察机关通过举办检察开放日、送法进企业、领导班子成员挂点联系民营企业等方式,建立常态化走访企业调研机制,全力服务企业;审判机关通过派遣包括法院院长在内的全体43名员额法官进驻企业,并以定点走访、节点汇报、难点宣讲三点并进,构筑动态信息库,及时掌握全市重点企业全局动向。司法行政机关组织全市各乡镇、行政执法部门开展与优化营商环境不一致的规范性清理工作,大力推进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全覆盖。组织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赴127家民营企业免费开展“法治体检”, 提出法律意见或建议30余件,协助解决劳动用工、合同履行、知识产权等法律纠纷100余起。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大冶市将持续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转型升级的核心竞争力,切实站在推动大冶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角度,进一步解放思想、锐意改革,努力把大冶打造成为企业家投资兴业的沃土和洼地。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