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宇:多元化增收才能发展平衡

2020-12-27 09:10:22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作者:郭煦 责任编辑:柒月 字号:T|T

中国小康网讯 记者郭煦 中山报道 2020第十五届中国全面小康论坛于12月26日在广东省中山市隆重启幕。本届论坛由《小康》杂志社和中共中山市委、中山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江西龙溪集团、上海翼文旅集团提供特别支持,中共中山市委宣传部、中山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中山日报社承办,中山报业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执行。 

论坛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汇聚党政界领导、专家学者、地方实践者、企业领袖、战略咨询专家、媒体精英及取得决胜全面小康决定性成就的县市代表,共商发展大计,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献计献策。

在下午举行的《区域发展与经济发展新格局》分论坛上,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农业风险管理研究会会长、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原司长张红宇作了主旨演讲。

1609036691139523.jpeg

张红宇指出,中国的区域发展实际上在很大层面上,还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这也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求到2035年实现重大改革的一个重点话题。

张红宇用“居民收入”与区域如何实现平衡发展问题讲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农民收入事关重大。改革开放42年,中国的农民收入与其他群体收入不断增长,一样保持着积极向上的态势,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农民收入一直呈直线上升态势,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实现了“双超”,一是超GDP增长速度,二是超城镇居民的收入增长数。城乡之间的差距由历史的最高点2009年的1:3.33到去年缩小到1:2.64,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用“世人瞩目”四个字概括了脱贫攻坚。

第二,农民收入超过了城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提前一年实现了翻番。“2020年如果农民收入达到1600元以上,我们的收入就增长了一番,而这个指标2019年就实现了,提前了一年。”

第三,不同区域的农民收入越是贫困,农民收入增长的速度越快。

张红宇认为,从历史来看,农民收入一直呈现波动增长态势。1978年,中国的农民收入与城镇居民收入比是1:2.56,到了2009年,城乡居民收入比达到历史最高点,差距是1:3.33。农民收入和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差距不但没有缩小,而且在扩张。

张红宇说,上世纪80年代,农民收入增长速度非常快,到了80年代后期由于城市开始改革,城市居民的收入增长速度更快,所以2009年城乡收比达到历史最高点1:3.33。但在2012年以后,中央认为这是一个重大问题,所以党的十八大以后出台了1号文件聚焦农民增产和增收问题,明确提出农民收入要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番,农民收入增速要高于城镇居民,要高于GDP增长速度。所以从2012年开始,农民收入增长速度超出了城镇居民收入,以至于去年城乡居民收入比实现了1:2.64。

张红宇表示,“农民的收入是三农问题的痛点和短板,农民收入事关重大,怎么体现以人为本的要求,怎么体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后面向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为公平、更可持续、更加安全的高质量发展,怎样在新发展阶段秉承新发展理念,形成新发展格局下增加农民收入、补助上面短板,是实现2035年基本现代化到2050年建成富强、民族、文明、和谐、社会主义强国的必然选择。 ”

张红宇认为,解决农民收入要确定基本思路,要把农民收入作为战略性的三农工作目标来解决好这些问题,并在三个方面有大的思路转变。

一是能否借鉴脱贫攻坚的工作方式,脱贫攻坚积累的经验,以举国体制解决城乡之间的不平衡问题,这是重大的挑战性问题。二是拓展,把脱贫攻坚的有用办法拓展到乡村振兴的各个方面。第三是转型。所谓转型就是区域平衡发展,换言之在广东怎么样让粤北、粤西跟上珠三角的步伐。

1609036728752044.jpeg

张红宇表示,农民收入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农民收入怎么增加?要制定有约束性的目标要求,除借鉴脱贫攻坚的经验以外,还要总结增加农民收入,特别是缩小城乡之间收入差距的好的典型和好的做法。 

如何发挥多方面的积极因素促使农民收入增长?张红宇认为,农民收入到今天为止有四大来源,家庭经济收入、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在这四个方面,对农民收入贡献最大的是工资性收入,全国占41.1%;家庭经济收入全国占20.6%;转移性收入全国占比20.6%;财产性收入全国占比2.3%,这四个数据构成了农民收入的百分百。增加农民收入要把各个方面的积极因素全部考虑进去。

张红宇表示,首先要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以增长农民收入;其次要在内部增加就业机会、就业岗位。现在农业发展的大趋势是减少劳动力、减少农业人口。怎么吸纳劳动力发展水果、蔬菜、花卉、药材、茶叶等特色产业?这就需要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保障供给链、完善利益链。

张红宇强调说,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国内发达地区的一个共同点是,收入最大来源是非农产业。农民家里面有两套房,自己住一套,出租一套。另外,深化农村改革,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对发达地区而言,是如何将农民的闲置厂房、设备出租出去。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建设工厂、乡镇企业,通过第二产业的发展增加当地农民收入,进入新世纪以后,这些房子闲置后发展第三产业,出租给外来打工的小青年、外来家庭。那么传统农村没有闲置资产该怎么办?可以发展新业态、新产业,比如说闲置的厂房可以开设旅游合作社,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从这个角度来讲,深化农村改革,尤其是产权制度改革,增加农民的转型收入、财产性收入,让农民在土地制度改革以后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未来,经济发展的最大的短板是收入不平衡、城乡区域差别太大,实现共同富裕离不开广大干部、群众的付出,这也是本质要求。”张红宇说。

编辑/胡妍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