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新格局

2020-12-27 13:40:10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作者:袁帅 责任编辑:柒月 字号:T|T

中国小康网 记者 袁帅中山报道 2020第十五届中国全面小康论坛于12月26日在广东省中山市隆重启幕。本届论坛由《小康》杂志社和中共中山市委、中山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江西龙溪集团、上海翼文旅集团提供特别支持,中共中山市委宣传部、中山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中山日报社承办,中山报业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论坛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汇聚党政界领导、专家学者、地方实践者、企业领袖、战略咨询专家、媒体精英及取得决胜全面小康决定性成就的县市代表,共商发展大计,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献计献策。

1609047131782254.jpeg

周莉芬 北京发现纪实制片人、央视《三农群英汇》主编

会上,举办了以“区域发展与经济发展新格局”为主题,由北京发现纪实制片人、央视《三农群英汇》主编周莉芬担任主持人的分论坛。分论坛上,中国农业风险管理研究会会长、清华大学中国农业研究院副院长张红宇,榆林市副市长、米脂县委书记王国忠,湖南省花垣十八洞党支部书记施金通,贵州省都匀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雷达发表了主旨演讲,并与伊金霍洛旗旗委常委、政府副旗长刘槐予和河南省洛宁县政协党组书记、主席卫万星进行了圆桌对话。

1609047169878128.jpeg

张红宇 中国农业风险管理研究会会长、清华大学中国农业研究院副院长

张红宇表示,我国还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这也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求到2035年实现重大改革的一个重点话题。他认为,农民收入事关重大,从表现好的方面来看,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民收入最大的特点就是实现了“双超”:超GDP增长速度和超城镇居民的收入增长数。对于不同区域,农民收入越低,增速越快。但农民收入同样面临巨大的挑战,相对于农业的全面升级以及农村的全面进步,农民收入是“三农”工作的短板和痛点:一是城乡之间收入差距令人担忧,二是不同区域农民收入差距明显。他建议制定农民收入的约束性目标,重点抓粮食主产区和欠发达地区农民收入,树农民增收、差距缩小的典型。

1609047211753318.jpeg

王国忠 榆林市副市长、米脂县委书记

王国忠表示,无论是在哪个区域,发展产业是解决收入问题的根本途径。而发展产业最切实可行的办法是走特色发展之路。“以米脂县为例,在小米辅助产业发展上,一是抓品牌,二是把品质的打造作为长效的支持力。通过近四年的宣传和努力,米脂小米做到了价格翻一番。”王国忠说。

1609047250210828.jpeg

雷达 贵州省都匀市委常委、宣传部长

雷达表示,从区域发展和创新来说,都匀市在交通、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和茶叶五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在产业区块发展来说,一二三产比重板块不断调整,现在以三产为主。一产响应贵州省的十大农特产业的种植区,包括茶、中药材、刺梨、生猪养殖等。二产方面都匀市有两个省立工业园区,也在不断转型和升值。对于重点发展的三产,都匀市围绕着“一轴”(剑江河)、“两城”(影视城、绿博城)、“三园”(三县、非遗、民族化园)进行打造,目标集中在“六个之城”建设,即公园之城、康养之城、旅游之城、文创之城、智慧之城和影视之城。

1609047289670633.jpeg

施金通 湖南省花垣十八洞党支部书记

施金通表示,未来,如何持续发展产业是十八洞村要考虑的问题。“脱贫以后,区域发展如何无缝对接?关键还是人才,没有人才振兴,产业振兴也将无人来管,也就搞不好。十八洞村接下来要把产业和人才相互对接,有什么的人才发展什么产业,发展什么产业就培养什么人来匹配。”施金通说。

1609047424680214.jpeg

 刘槐予 伊金霍洛旗旗委常委、政府副旗长

在圆桌对话环节,身着鄂尔多斯当地生产西服的刘槐予表示,民族团结是区域发展的关键,是当地经济维稳增长的关键。“由过去的征战走到了现在的团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鄂尔多斯伊金霍洛旗体现得最扎实,也是最生动的实践,也是一个农耕文化和草原文化紧密结合的地方。”

1609047509448606.jpeg

卫万星 河南省洛宁县政协党组书记、主席

据卫万星介绍,经过近5年的持续优化,洛宁凭借区域特色打开了当地经济发展新格局,当地“五金扶贫”产业模式已经从选准产业的1.0版升级到质量升级的2.0版。一是规模效益升级。引进了陕西海升、北京德青源等国内知名龙头企业31家,苹果、金珠沙梨、烟叶种植面积持续扩大,黄牛和羊的存栏量已达14.3万头。二是技术品牌升级,坚持走科技品牌强农之路。三是产业链条升级。紧盯农头工尾、接二连三,发挥“产品销售”的引领作用,实现全产业链发展。四是带贫模式升级,探索建立了“直接务工、服务合作、辐射带动、共建共享、滚动增收、资产收益”六大带贫模式,贫困群众在扶贫项目中持续受益。五是金融服务升级,构建普惠授信体系,推动金融与产业有效融合,提升产业发展带动能力,攻坚期以来历史放款已达8.39亿元、16024人,充分发挥了金融对扶贫产业的撬动作用。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