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特大型城市产业扶贫新路径——北京市扶贫支援办获全国案例奖项

2019-12-29 19:36:09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作者:潘晗艳 责任编辑:康小君 字号:T|T

  中国小康网讯 记者 潘晗艳 12月28日,由中国扶贫开发协会、求是《小康》杂志社共同举办的第十四届中国全面小康论坛在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举行。当晚,还举办了2019第十四届中国全面小康论坛颁奖盛典,其中北京市扶贫支援办创新探索特大型城市产业扶贫新路径,获评“2019年度中国脱贫攻坚与精准扶贫十佳案例”奖。

图片11_副本.jpg

图:北京市扶贫支援办探索特大型城市产业扶贫新路径获“2019年度中国脱贫攻坚与精准扶贫十佳案例”奖,党组书记、主任马新明(右二)上台领奖

  产业扶贫是扶贫开发工作的核心和关键,是解决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生存发展的根本手段,是实现稳定脱贫的必由之路和根本之策。近年来,北京市立足贫困地区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大力开展产业扶贫,形成了具有首都特色的产业扶贫模式,累计引导313家企业在河北内蒙投资196亿元,带动10.86万贫困人口受益。

  通过政府政策的制定和引导,北京市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历史机遇,在实现非首都功能疏解助力当地脱贫的同时,多措并举筑巢引凤,推进了首都周边产业升级。如:怀柔区出台政策支持非首都功能定位企业外迁,为疏解企业开启绿色通道,与怀柔接壤的河北省丰宁县出台《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外迁企业优惠政策》,对迁入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同时,怀柔区与丰宁县共建了“怀丰产业园”,目前已有17家北京市企业落户园区,计划投资14.8亿元,提供1500人就业岗位,已吸纳贫困劳动力100余人稳定就业。

  北京市还因地制宜助力受援地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以产业项目为支撑,不断激发贫困户自主发展能力。如:针对河北燕山太行山山区贫困县交通不便、耕地少、土壤差、气温低的特点,北京市大力支持发展山区经济。目前,北京投入2515.05万元协作资金,撬动社会资金3亿元,在涞源县建设亚洲最大的黑木耳种植和加工基地,通过“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模式,全部投产后可覆盖162个村18412贫困人口。而在内蒙古,北京市则利用当地草原资源,大力发展草原经济,打造“一旗一策一王牌”,以“精品经济”推动扶贫产业精准落地。首农月盛斋公司在锡林郭勒盟正镶白旗投资1.53亿元建成的现代畜牧业产业园项目,年肉牛羊育肥加工能力1万余头,通过草地流转、吸纳就业、入股分红、公司加农户等多种形式带动3395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增收。

  与此同时,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化当地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是北京探索建立产业扶贫新模式的又一生动实践。如:房山区推动北京凯达恒业公司到“中国马铃薯之都”内蒙古乌兰察布投资发展,公司计划在察右前旗投资15亿元,建设30万亩马铃薯种植基地和年加工马铃薯30万吨生产基地,将辐射3万种植户,目前已投资10.18亿元,带动5000名贫困人口增收,有效改善了当地卖薯难、薯贱伤农的现象。而在具有笤帚苗种植传统的巴林左旗,北京市累计投入2380万元协作资金,支持巴林左旗建设笤帚苗扶贫车间。目前,扶贫车间年加工销售笤帚苗制品总量超过7000万把(件),综合产值近10亿元,从业人员8万人以上,人均年收入4800元,累计带动8000多名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笤帚苗种植加工已发展成巴林左旗支柱产业。

  据悉,本次论坛共有论坛有近六十位县市主要领导参会,规模空前。除了政府代表,企业、社会与各界人士三百多人参会,汇聚一堂,共话发展。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引领休闲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