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聚焦打击制售假问题 提议降低入罪门槛

2018-03-13 11:04:27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康小君 字号:T|T

  专家认为,从立法上降低制售假入刑门槛、执法上统一各地标准、探讨多元治理模式以提高制售假者违法犯罪成本等几个方面,有望成为未来解决假货问题的重要途径。

  “我国刑法中已经设立了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来专门打击制售假行为,但20多年来一直没有调整,现在是时候与时俱进地进行完善了。”在谈到降低制售假入刑门槛、推动制假行为直接入刑时,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王新说。

  王新介绍,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入刑门槛条件是销售额达到5万元,“也就是说,即使司法机关查明了某人有制假售假的行为,但如果销售金额不到5万元,或者销售情况很难查明,就无法追究当事人的刑事责任,这无疑对于打击制售假行为十分不利。”

  除了降低入罪门槛,还应适度扩大打击范围。朱新力委员在提案中建议,加重法律责任,增加违法成本。包括明确设定适用缓刑的条件,以限制适用缓刑;取消倍比制罚金规定,提高罚金数额;强化附加刑的力度,增设终身禁止从业等规定;建立黑名单制度,将制假售假者从市场生产活动中彻底排除;设立更高的惩罚性赔偿措施,以经营额为计算基准,实行“一次造假、终身负债”的经济制裁。

  清华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余凌云认为,这么多年来假货屡禁不止,一方面,不少人法律意识淡薄,道德素养仍需加强,对假货没有形成抵制的心理,让假货有存在的空间;另一方面,执法成本较高和制售假行为违法犯罪成本较低,也让假货现象难以灭绝。

  2017年12月,公安部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春雷行动”,针对屡打不绝的地域性造假顽疾展开集中整治。

  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法学会电子商务法治研究会副会长王文华认为,公安部集中整治假货产业带,体现了国家要全力打击制假售假行为、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的决心。“打假就是要抓住源头。”王文华表示,打击制假源头,是保护消费者和正品商家合法权益的有力之举。

  王文华认为,事实上,打击假货产业带,对于当地产业的转型升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是有促进作用的:“从企业来讲,合规是唯一的出路,只有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才能持续发展。对于当地来说,打假是重建社会诚信、营造良好商业环境的必经之路。”

  “只有严厉打击制假售假,才能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否则,被侵权者就没有动力进行知识产权创造,侵权者也更愿意盗用别人的创新成果来发展自己。”王文华表示。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