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史家教育集团校长王欢:学校的围墙已被打破 家校和社会要共育孩子

2018-03-20 20:46:23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作者:鄂璠 责任编辑:李弋 字号:T|T

  中国小康网北京3月20日电(《小康》杂志、小康全媒体记者 鄂璠)精致的职业装、有型的发束,今年全国两会召开期间,中国小康网、小康全媒体演播室中迎来了一位从教37年的女校长,她就是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史家教育集团校长王欢。

  8年前,王欢接任北京史家小学校长,在对学校历史发展传统以及未来教育发展方向的准确把握下,提出了以“种子计划”为主体的和谐教育实践体系。在当前教育综合改革中,王欢带领全体史家人探索实施集团化办学模式,承担4所法人学校、2所联盟校、2所城乡一体化学校、11所学区课程共享校的均衡发展任务,承载着上万个家庭的优质教育梦想。

  就在与史家小学结缘的2010年,王欢还成为了北京市政协委员,每次开会发言,她都会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献计献策,为老师们的发展争取空间。这一次,作为新任全国政协委员,在全国两会的第二场“委员通道”上,王欢直面备受社会关注的“一名合格的小学教师应该具备哪些素质”这一问题,表示“好老师就是好教育,好老师一定要热爱儿童、尊重儿童。”

1521550131224359.jpg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史家教育集团校长王欢做客中国小康网、小康全媒体演播室

  要从“人才战略”衡量教师的责任与使命

  《小康》:您在“委员通道”上表示,“好老师就是好教育”。《小康》杂志社自2005年起开始发布“中国教育小康指数”,至今已有13年了,最近的一次调查结果显示,在近30个涉及方方面面的教育问题中,中国父母们最关心的五大问题是:择校问题、教师素质、教育公平、教师待遇以及教育培训市场乱象。其中有两项都与教师有关。作为校长,您怎样看待教师素质和教师待遇问题?

  王欢:在实际工作中,我发现教师们普遍还是非常具有神圣感、使命感的,从教育的角度讲,培养学生,让学生具有良好的素质,让他们成长为人才,是一个基本任务,参加全国两会,我最大的感受是要实现中国梦,没有人才肯定是不行的,而现在坐在教室中的孩子,都很有可能在三十多年后成为国家的栋梁人才,而这就是人才战略。从这个角度来说,老师确实需要有责任感、使命感,我觉得老师们特别可爱,每天的工作都非常辛苦、努力。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要“不断提高地位待遇,真正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这让老师们觉得欢欣鼓舞。教师职业能够让别人羡慕,更促进了学生对于老师的信任,学生特别信任老师,学习的基本方向和目标才会更加坚定。在学生的学习成长过程中,榜样的力量、老师的力量都是非常大的。提到教师待遇,让老师们觉得这是国家对我们的认同,老师们很感激。

  今年开学第一天,让我特别感动的是,整个一天的工作都是围绕教师队伍建设来开展的。上午,我们集团各个校区的老师们都对自己的工作进行了总结,我几次被老师们感动得流下泪水,因为老师们对学生注入了很多很多的爱,投入也非常多,影响了孩子,推动了学校的成长和发展。听大家徐徐道来的时候,我就想,这么优秀的老师,确实值得尊重。下午,我们召开了全集团的好老师就是好教育的教师队伍建设大会,大家围绕着师德建设、业务发展进行思考,我们要做好自己,不辜负国家和人民对我们的信任,教师团队的这种神圣感真的让人敬佩。

  其实有很多老师真正追求的还真不是物质层面的。选择做老师这一行的,大部分还都是有精神追求的。

  减负应该因人而异,三点半之后要满足个性需求

  《小康》:“着力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问题”写入了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您的提案把“减负”与获得感结合在了一起,最初是怎样考虑的?

  王欢:近年来,“减负”已成为多方关注的热点问题。从中央到地方高度重视,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一刀切”的量化规定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地区、校际间的现实差距;校内“减负”校外“增负”,各类“辅导班”“培优班”让家长“爱恨交加”,疲于奔命;教育改革持续深入,但教师、家长特别是学生的“减负”获得感不强。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