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方中华:探索农业“城市化”发展路径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2018-03-11 21:48:21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作者:尤蕾 责任编辑:康小君 字号:T|T

  中国小康网北京3月11日电(《小康》杂志、小康全媒体记者 尤蕾)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大国家战略,目的就是要更加有效地解决好“三农”这个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对此,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路南街道方林村党委书记方中华表示,农业作为国家最基础的产业,一头连着乡村,一头连着城市,是城乡居民每一天、每一餐都必不可少的,也是城乡融合的载体和脉络。因而,乡村振兴,基础在农业,潜力也在农业,要用“城市化”的发展路径来经营农业、建设乡村,发挥好城市反哺农业、城市反哺乡村的“雏燕”效应。

  方中华表示,农业产业与乡村发展密不可分,不少乡村以农闻名、以农发展、以农振兴。但是,人们也清醒地看到,随着各地城市化和产业集群战略的实施,城进村退、工进农退、一产为二、三产让路的现象比较突出,城市发展挤占了农业生产和乡村建设的空间,农业发展的成果每天都为城市所共享,但城市发展的成果却并未与乡村共享。从浙江范围看,乡村农业资源越来越向城市外围萎缩,区域性农业远离城市,基础设施不到位、设施用地错位、建设用地缺位等问题大大制约了现代农业发展;广大市民、企事业单位无时无刻都在享受着农业带来的成果,但对农业知之甚少、缺乏体验,爱农、护农、支农的氛围很难在真正意义上形成,乡村振兴不能只靠农民去振兴。

  如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呢?方中华建议:一是城市理念向农业传导。用经营城市的理念去经营农业,使农与村、农与民、农与城完美融合。要切实抓好农业发展规划,根据城市发展需要和乡村建设需要,科学布局农业产业,明确方向定位、配套功能和环境承载,留足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基础农业、循环农业、田园综合体等农业功能区块的布局空间,并同时规划落实现代农业所需的基础设施用地、农业设施用地和旅游建设用地等。要树立起“农业+新兴产业”的新理念,以现代大农业布局引领产业功能布局,更加突出产业规划中现代农业的基础作用、导向作用和配套作用。

  二是城市资源向农业配置。基础设施方面,要像建设城市基础设施一样建设农田设施、乡村设施,公共财政更多地向农业、向乡村倾斜,提高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补助比例。人才方面,要积极引导城市人才助推农业发展,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回乡创业、涉农创业支持政策,优化各地区职业教育学校专业设置,根据农业产业发展需求配置配强农业设计、农业创意、农业管理、农机创新等涉农专业,积极培养新型职业农民。金融方面,要大力支持银行、产业基金、保险等金融行业向农业产业发展倾斜;同时,要注重引导工商资本、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建立农业产业、农业生产者、农业创业者、农业人才与金融资本的对接平台。技术方面,在各地区层面建立起农业市场信息平台、线上线下交易平台、质量体系认证平台、物流配送平台等,推广信息化、智慧型农业技术,着力推广和应用农业社会化服务技术和体系,为农业生产构筑更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发展平台,真正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三是城市空间向农业开放。要更加注重城市规划和功能布局中农业因素的考量,让城市充满农业的温情和浓浓的乡村情怀。要着力发展创意农业,探索家庭式农园、公园式农园、广场式农园、单位式农园,将农场概念融入城市公园、单位花园、社区庭院,将农业元素系统地植根于城市、植根于单位、植根于社区。要大力推动农学知识、农事体验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将农学知识和农事体验作为员工培训、学生学习的必修课,努力提升产业工人和城市居民、学生的农业生产意识和能力。要倡导“将蔬菜当作花来养”的理念,推广艺术种植,将花园变菜园、将菜园变花园,让农事体验成为家家户户生活的一部分,逐步实现藏农于民、藏农于城。要运用好农业的元素、农民的智慧为城市发展输入服务和创新,将现代农业的空间、现代农民的智慧、现代乡村的和美无限延伸到城市的各个环节,让城中有农、农中有城,形成城市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双向融合和双向反哺。

  四是城市管理向农业渗透。要推广各地品质城市管理经验在农业发展领域的应用,实施田间科学管理,将城市管理中智慧型、科学性、规范化的管理模式,应用到田间管理、农事管理、农民管理,引导农民规范化、标准化、智慧化、艺术化生产,不断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益和水平。要畅通绿色健康优质农产品进入城市的渠道,探索从田头到餐桌的家庭配送模式,让城市居民十分便捷地品尝到乡村优质的农产品,让绿色农业消费引领城市消费时尚。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