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张雨东: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政策的“精准滴灌”

2018-03-09 22:10:17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作者:田苑淯颖 责任编辑:康小君 字号:T|T

  中国小康网北京3月9日电(《小康》杂志、小康全媒体记者田苑淯颖)精准脱贫、振兴乡村都离不开人才的支持。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深入推进,由于相关政策缺位,一定程度上造成中西部乡村凋敝与人才持续“流失”。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四川省政协副主席张雨东认为,“一将难求”是制约精准脱贫、乡村振兴的主要瓶颈。为此,他提出了题为《乡村振兴首先要人才振兴》的提案。

  据张雨东介绍,他在贫困地区调研时,发现党和政府政策好,资金、项目都不缺,但最缺人才。各地扶贫资金、产业项目落地慢、落地难、效果不理想,他认为主要原因有三点:

  一是存量劳动者素质偏低。统计显示,2016年全国农业生产经营人员31422万人,高中及以上受教育程度的仅占8.3%,小学及以下的占43.4%。人才严重匮乏,实用人才仅占农村劳动力的7%。

  二是人才留不住、引不进。较之以往,农村人才面临着更大的冲击、诱惑和挑战。“甘于清贫,乐于奉献”的信念已不足以支撑他们留在农村。如,甘肃临夏州村干部年收入刚从1.2万元提到1.8万元,远低于打工收入。待遇太低造成年轻、有能力的农民不愿回村当干部。而由于区位、交通、气候、经济发展及公共服务等劣势,政治待遇、经济待遇没有优势,人才更是引不进。

  三是人才返乡机制不畅。改革开放初期流出农村的人才已近退休年龄,这些人有阅历、有能力、有资源,能为农村经济和文化振兴,为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作出贡献。他们也有心理基础,有强烈的乡土情结、归根情怀,向往绿水青山,但受土地、户籍、医保、社保等制度制约,家园情怀无法“照进现实”。

  “人才进退国安危”,人才决定我国乡村未来。张雨东指出,要想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首要坚持农村人才优先发展,只有实施人才政策的“精准滴灌”,才能破解人才荒芜化。为此,他提出五条建议:

  一是出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细化政策。明确政策的内涵外延,出台中长期规划,避免重复建设,稳定预期,巩固“三农”基础和戍边力量。

  二是实施“人才先锋”工程。贫瘠土地的生态修复需要先锋物种,凋敝乡村的振兴也要部署人才资源的先锋工程,在乡村振兴进程中,坚守高地,营造环境,确保薪火相传。要优先解决编制、职称等问题,把到农村一线锻炼作为培养干部的重要途径,形成人才向农村流动的用人导向,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工作队伍。

  三是重视并培育本土人才。坚持以当地农民、本土人才为主体,加快实现由简单办班向系统育人转变,培育一批适应现代农业、扎根农村的农民大学生。公共财政要进一步向农村人才培训倾斜,加大零散涉农培训资源的整合力度。实施人才协同战,系统解决农村人才奇缺的问题。

  四是将乡村振兴战略融入脱贫攻坚。未来两三年是我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并存和交汇的特殊时期,要将乡村振兴战略的思想原则、阶段任务、人才培育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依托乡村振兴战略巩固脱贫成果。

  五是强化城乡人才流动的制度性供给。政府应关注本土返乡人才的社会经济价值,及时出台指导意见,加快推进户籍、社保等相关制度城乡一体化的改革力度,实现医疗、养老、失业、住房公积金等“户随人转”。探索试点土地流转、宅基地、集体经济、农民合作社等允许“新乡贤”有偿准入的机制,构建人才更好分享农村发展成果的机制,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