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卢传坚:引进现代科学技术 牢牢把握中医药话语权

2018-03-06 22:55:51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作者:刘彦华 责任编辑:康小君 字号:T|T

  中国小康网 北京3月5日电(《小康》杂志、小康全媒体记者 刘彦华)随着中医药国际化步伐的加快,如何用世界语言,讲好中医故事,掌握更多话语权,成为一个需要积极探索的课题。日前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正在北京召开,今年第一次当选全国政协委员的广州中医药大学二附院副院长卢传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为保持优势,必须在继承的同时,进一步开放思想,加快与现代科学技术的结合,彻底破除“用现代技术研究中医就是背离传统、背离中医技术本源”的保守观念,牢牢把握中医药话语权。

  卢传坚表示,中医药历史源远流长,以传统技术传承为核心,既包含了大量宝贵的实践经验总结,揭示了人们如何运用中医学理论认识人的生命现象及其规律,也包含对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认识和疾病诊疗规律及其诊疗技术的把握,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至今仍然是我国医疗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传统技术条件的限制,中医药学对于生命现象、生理病理以及防病治病机制等认识仍然比较笼统、模糊,不够深入、具体和细致,往往止于对现象及其规律的归纳总结,缺乏更加严谨和系统清晰的实证依据,并因此受到诸多诟病。

  近三十年来,随着现代生命科学研究水平和技术手段的不断提升,全球对中医药的研究也达到了新的高度,全球化的中医药研究热潮方兴未艾,尤其是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不断从新的角度、应用新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全方位开展中医中药的研究,与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形成激烈的技术竞争,从微观的分子生物学细胞靶点到宏观的生物能量分布、表达方式及其变化规律、特征和影响因素的研究,涉及到中医药的整体观和脏腑、经络学说等方方面面,已经形成一些涉及早期诊断、物理治疗和精准治疗药物等转化医学和临床新药研发的创新成果,丰富了人类对生命健康现象和规律的认识。中药提取物青蒿素的研究获得诺贝尔奖,更是展示了中医药研究在国际舞台的广阔前景。

  卢传坚分析认为,在当今世界新技术条件下,人们对生命现象的认识从微观上已深入到分子水平,已经可以在细胞和基因等基础结构的层面认识和把握生命规律,认识生理和病理机制。中医药的继承与创新,必须在保持我国实践和发展优势的同时,开拓性引进新科技,从更深层面揭示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科学内涵,这样才能避免让我们祖先经过数千年实践留下来的宝贵财富成为他人争夺开发的资源。这种争夺,不是所有权的争夺,而是技术和开发利用权的争夺。

  卢传坚强调,面对全球技术竞争的挑战,只有充分发挥我国在中医药应用方面长期实践经验积累和大量珍贵文献资料详尽记载的领先优势,制定更加全面、科学的战略规划并逐步实施,把继承、挖掘和创新发展结合起来,才能让中医药这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在新技术条件下进一步展现它的巨大价值。

  在卢传坚看来,中医药的创新离不开中医基本理论的指导,比如研究现代中药,首先是研究方药,而不是把中药具体的品种作为个体来研究,方药本身就包含了中医理论“理法方药”的基本精髓,中医的“方”包含了“理”,在辨证施治原则的指导下遣方用药。用新的技术方法研究传统方药,是更加深入的层次,可以更加精准地把握和认识、总结规律,与继承传统并不矛盾,更不背离。因此,必须制定更加全面系统的继承创新规划,对传统中医药理论的源流、体系和发展进行全方位梳理,去伪存真,剔除其中的糟粕,保留实践总结的精华,同时有计划、分步骤地组织多学科融合,整合力量对某些重点领域开展系统性的挖掘创新研究,突出重点,尤其是针对标准化和循证医学、非药物疗法以及中医药创新医疗技术转化应用等关键领域加强统一部署,优先配置资源,协同攻关,建立研究创新体系。在把握中医药国际标准规范建设主导权方面,要认识到国际化标准体系的建设离不开现代科技应用和中医药自身的科技创新,只有在通用科技语言的语境下,才能建立公认的国际标准规范。在中药新药创新研究方面,着重建立科学、规范的研究路径和标准体系,重点放在生物活性物质发现及其规律研究、药物作用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制研究、中药方剂的整体和分系统调节功能与机制,以及对防病治病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这些领域的研究,对中医药技术的挖掘创新和转化,对创新药物的研制及其产业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卢传坚强调称,必须做好顶层设计,全局谋划,未雨绸缪,才能取得先机。

相关推荐


解读中国 关注民生
扫码关注中国小康网公众号!
ID:chxk3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