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对话:城市建筑与城市休闲文化
时间:2014年9月26日 来源:中国小康网 编辑:龚紫陌

 

上海日报总编助理、专栏作家乔争月

 

《小康》杂志社副社长殷云 

 

武汉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副局长张宏斌

 

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城市文化建筑设计研究中心主任邹 勋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与建筑学院副教授,建筑学博士刘 刚

 

嘉宾合影

 

  主题论坛:城市建筑与城市休闲文化

  15:20-16:00 主题演讲 & 案例分享

  16:00-16:50 高峰对话

 

  主持人:乔争月 上海日报总编助理、专栏作家

  友情主持:殷云 《小康》杂志社副社长

  参与嘉宾:

  相关领导

  张宏斌 武汉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副局长

  专家学者:

  乔争月 上海日报总编助理、专栏作家

  邹 勋 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城市文化建筑设计研究中心主任

  刘 刚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与建筑学院副教授,建筑学博士

  

  殷云:我是求是《小康》杂志社副社长,本次论坛的主持。

  乔争月:感谢殷社长,大家下午好,很高兴来武汉与各位嘉宾相聚在求是《小康》休闲发展论坛,本场论坛的主题是“城市建筑与城市休闲文化”,求是《小康》休闲发展论坛 已成功举办八届,是不是第一次把城市建筑的主题列入到讨论当中,非常有意义。

  到会的领导有武汉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副局长张宏斌先生,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城市文化建筑设计研究中心主任邹勋先生,同济大学城市规划与建筑学院副教授、建筑学 博士刘刚先生。

  殷云:大家请各位嘉宾一起上台合影。

 

  乔争月:上个月我去英国做了一个考察旅游,我到英国以后和英国保护界的几位生态专家、负责人进行了深入交流。英国保护基金会联盟主席带我看了个项目,这个项目让我印象深刻,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历史建筑是休闲产业的催化剂”,这不仅是我去英国考察的感受,也是我多年实践工作的体会,我从事城市建筑大众传播工作十年了,我总结出来这句体会, 英国保护基金会联盟主席带我看的是Chatsworth庄园,是英国17世纪的一个庄园,也是电影《傲慢与偏见》的拍摄地。我发现这个庄园建筑保护的非常好,无论是外部还是内部,都原汁原味的体现了这位公爵鼎盛时期庄园的原貌。我更惊讶的是庄园对于历史遗产 、旅游休闲价值的充分开发。庄园每年除了吸引大量游客以外,还有自己的有机农场和有机商店,而有机食品在庄园里的有机餐厅可以享用。庄园有探险乐园,孩子们可以在这里和动物亲密接触。这个庄园的纪念品很多,应有尽有,而且全部打了上这个庄园的LOGO,卖的 很贵。

  这个庄园有机食品商店一年的利润就是500多万英镑,这个庄园雇了600多名全职员工打理。同时庄园很注意保持自己的新鲜活力,常年举办各种各样与历史遗产非常贴切的活动,最近在办烛光节,晚上用烛光把庄园点亮,让人们享受庄园夜晚的魅力。这个庄园卖的是年卡,可以让人们随时去享受。

  我进了这个庄园以后就想不停的花钱,参观完以后想喝杯咖啡,吃有机食品,在纪念品处又买了很多纪念品。

  再和大家分享一个上海的案例,现在已经可以形容它是“邬达克”想象,邬达克是一个老外,这是他在上海做的建筑。这里面高楼大厦中间有一座棕色的建筑,是国际饭店。几个月前上海旅游局评选了99个上海经典城市符号,入选人物篇的只有一个老外,就是邬达克。邬达克和他的两个作品被百万网友评为喜爱上海的原因。

  邬达克毕业时正好是一战,不幸被俘虏了,他转战通过哈尔滨逃到上海,1918年,那时候他的境遇很悲惨,可是他有建筑师的技能,在当时的上海正好派上用场了。

  他在上海待了三十年,设计了53个项目,近一百幢单体建筑,大多数保存完好,只有10个项目被毁了。今日邬达克建筑广泛分布上海中心城市的各个区域,吴刚先生说 ,在上海感觉你的眼睛都逃不出他的建筑。

  邬达克的故居被改造成了纪念馆,这是第一个我们国家为一位建筑师设立的纪念馆。豆瓣网上有一个邬达克小站,有2600多名铁杆粉丝,网上还有一个新词叫“邬粉”,“邬粉”人群中从中学生到退休老人都有,他们会定期举办各种各样邬达克建筑考察活动。这张照片是一个邬粉,他 将上海邬达克设计的建筑全部编排在了书里,然后放在网上,很受欢迎。

  在上海,邬达克的建筑已经形成休闲产业的一条龙。这是邬达克在上海的最后一个家,现在被改造成精品酒店。

  不仅是邬达克建筑,上海中心城区12个历史风貌保护区都是历史气息浓郁的休闲区域。我在英国参观这个庄园结束之际,该联盟会主席是个非常实在的人,他跟我说了句直白的话,他说历史建筑背后就是休闲业,可以带来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国际上都市旅游蓬勃发展,我们在发展城市休闲旅游的产业过程 中,能不能学习一下老公爵夫人,发挥历史建筑这个催化剂。

  各位嘉宾,大家有没有发现,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城市文化竞争越来越重要,下面有请武汉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副局长张宏斌先生给我们演讲。

 

  张宏斌:在这个论坛里面,我作为一名主管文化的文化部门官员和学者们交流我有些害怕。我讲的可能是一些官样文章,我今天的题目是《依托文化资源发展红色旅游》,开会之前我和乔女士交流,他说武汉和上海的发展有很多相似之处。

  武汉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尤其是红色旅游资源非常丰富。这些资源不仅是武汉历史发展的实物建筑,更是留住城市记忆,树立城市形象,提升、彰显城市品位,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宝贵财富,也是发展旅游城市的优质资源。

  红色旅游形成了把革命传统教育和旅游产业相结合的新型主体旅游形势,武汉市依托文化资源发展红色旅游,在促进文化与旅游相融合方面取得了一些有益探索。

  第一方面,依托文物资源建立博物馆和纪念馆。武汉从19世纪60年代开埠以来有很多历史建筑和红色革命旅游紧密相关。在这些历史文化资源保护过程当中,我们坚持 以文物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通过建立博物馆和纪念馆对历史文物资源进行有效保护和利用。挖掘文物资源,依托旧址建成了八七会议会址、武昌起义门等纪念馆和成列馆。

  近几年,这些博物馆都要开放,加上武汉市博物馆,大禹文化博物馆,全市有近五十多家民办、国办博物馆。武汉地区的博物馆、纪念馆已经成为休闲旅游的重要场所。

  第二,整合历史资源,打造红色旅游品牌。在这里我介绍几个重点红色文化遗址,比如有“八七会议”纪念馆,2000年被团中央命名为青少年教育基地,2004年被七部委列入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一大”在上海召开,党的中央机关 办公人员都是出现在武汉,当时正处于国共合作时期,中共具有合法地位,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时刻。武汉革命博物馆、中共五大遗址、毛泽东旧居连成一条线。中共五大的意义在于产生了中纪委。连成一片的旧址,在1997年分别授予武昌农村运动教学所称号,这个景区目前被命名为国家4A级景区。此外,2011年在红楼对面,就是武昌起义 旧址新建了一个博物馆,为建这个景区武汉花了20多个亿。这个博物馆和鄂军都督府,成为武汉的靓丽名片。今年,两任全国政协主席,贾主席、俞主席先后参观该博物馆。这个馆开馆以来接待观众200多万。中山舰博物馆,11年正式对外开放,已经成为中山舰旅游景区的核心,这个景区里面除了中山舰博物馆外,还有抗日阵亡战士纪念碑。

  第三,开放旅游市场,建立旅游品牌。红色旅游景点越来越受到重视,作为旅游市场中介机构,旅行社的作用日益显得重要,通过旅行社组织的团队更适合参观红色旅游景点,文物部门与旅行社联系以后打造平台。市旅游局对我市旅游景点给予行业指导和政策服务,通过 制定旅游标准和建设,进一步提升有关博物馆、纪念馆的旅游功能。

  第四,打造精品成列,做好免费开放工作。博物馆除了建筑以外,更主要吸引游客的地方是把精品系列打造好,把文物通过多媒体的手段展示在游客面前,让游客了解,彰显旅游目的。

  第五,广泛接待社会团体,开展教育活动。在这些活动当中,比如说武汉革命博物馆开展“走进博物馆、我有我城——我有红色小护照,红色夺宝”等夏令营活动,吸引小学生参加。巴西纪念馆开展拍摄“八七八七”活动,现在正在网上报名,当时八七会议的时候全部是三十多岁的年轻人,所以这部电影都是大学生演的。9月3日,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9周年,武汉中山舰博物馆举办了铁血悲歌 、英烈不朽、纪念阵亡将士的活动。丰富多彩的社会教育活动吸引了更多游客和市民,总之,武汉市文化旅游各个部门相互配合、相互支持,依托资源,实现文化和旅游的共赢。

 

  邹勋:各位领导、专家下午好!非常感谢前面乔女士的介绍。大家的日常活动都需要建筑,建筑师就是帮助大家满足这个需求的。我参加过一些历史建筑改造项目,全国各地都是这样, 建筑是重要的城市文化组成部分,其中不乏红色旅游项目,有些跟刚才张局介绍的类似。我讲的主题和张局长有些区别,通过我们的设计、改造,把历史设计和休闲主题酒店结合起来,让大家住酒店 的同时感受城市文化的魅力。

  我原来不太看类似于国字号的文件,我发现参加这个会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纲要,《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这里面提出,我们现在休闲产业发展不平衡。我 发现周末休闲去的地方很单一,不能满足多元化的休闲需要。第二,我们要打造的目标是丰富的国民旅游休闲产品,提升国民旅游休闲品质,意义是休闲产业发展对优化城市产业结构、增进社会协调、改善人文居住环境、激发城市活力,促进服务业发展 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结合ppt演讲)第一张图大家都看到过,下面这张图大家可能不一定认识,它是目前留存最大的唐代建筑。对比这两个照片,你会发现,房子都有,最大的不同是人。为什么会导致这样的情况 呢?历史建筑到现在还是处于初期阶段,我们把它保下来,看得见。第二步是争取能用得上,但是用的好不好,类型丰富不丰富还需要研究。

  上海的历史只有一百多年,最核心的名片来自于近代历史建筑,这是外滩典型的照片。这些建筑有三个特点:第一,近代历史建筑群位于城市中心区,仍然在用。我们对文化保护有一个要求,就是不改变原状。但是有一个问题,这些建筑仍然在用, 但如何做到不改变原状呢?上海市文化保护的立法比较晚,对所有历史建筑,即被称为不可移动的文物进行“分类保护”。上海市文物保护条例还说,作为私产的文物怎么用。这些问题在上海市文化保护条例里有规定 ,有突破。

  第一个转变,历史建筑的使用需要从观看型向体验型转变。

  第二个转变,所有城市休闲方式的转型。各位出差的时候知道,原来传统酒店模式不多,从80年代开始陆陆续续有酒店出现,以后是城市中心,位于城市中心区,主要是为了解决商务功能,强调的是目的性,服务是标准化,强调交通便利、快捷舒适。第二种类型是下面这张图,这是上海的西郊宾馆,强调的是自然风光的观赏,位于景点内或周边。这两种酒店的目的很明确,要 么是商务旅行,要么是疗养中心。现在可能有一些变化,如果在差旅片断里面对这个城市有所了解,就可能引发下一次有目的的旅游。上海锦江集团开发了一个品牌,他们在市中心找一些找酒店,商务人士在出差的时候,一两个小时在城市中心看一看,对这个城市有印象。这边酒店不评星级,不在房间面积上过多投入,硬件上没有强制性要求, 而是根据历史建筑因地制宜配置。还有一个附加情况,十八大以后很强调作风,出差的时候不太敢选星级酒店了。

  旅游度假型的酒店是放松,这里有两个比较典型的案例(如图),这两个酒店从美食、文化、艺术的角度,把酒店融入到当地文化当中,给所有游客体验展示。从观光型向体验型转变,使用当地产业化的工艺和做法,让你在这个酒店时,觉得我只有在这个酒店才能感受到这个城市。最近还有一个很突出的趋势,这些酒店原来的定价都不便宜,我们会发现,一到周末的时候,也不一定是土豪,可能就是一般的公司中高层带着全家去这里过周末。并且 ,住酒店的同时会寻找一些有关的东西,比如饮食、文化。

  我们去欧洲旅游的时候发现,西方国家往往最高端的酒店在市中心,去旅游的客人就不像中国人一样去赶场,他可以在这个酒店待一个下午,晚上去周边逛一逛,吃一些美食。国外不但有高端酒店设施,还有中档的 。我们出去考察的时候,就选一些酒店,它们是老城区当中。每一个老建筑的前台或者入口会放一个介绍这个酒店背景的资料,你会觉得我因为住过这个酒店,和这个城市有了关系。欧洲不像中国那么讲究,没有那么好的设施,但是它会让你觉得我和这个城市很接近。

  接下来我讲四个案例,各位在闲暇的时候可以去上海看一看。第一个案例是外滩的和平饭店。上海有两个标志,一个是和平饭店,一个是邬达克设计的国际饭店。外滩的绿顶是典型的外滩 标志,而且里面还有很多故事,比如和平饭店和中国银行,为什么比它矮一点点,这里面是不是有文化的原因?这个房子很悲惨,一直作为上海顶尖社交娱乐场所,但是解放后长期不理想,修缮之前进去的时候,当地接待人告诉我,你可以在这里办婚礼,三千块一桌 。如果你是这个城市的人,听到这种口吻觉得心里不是滋味。这个房子经过四到五年的改造后,现在基本上修缮好了。我是做技术的,今天对技术感兴趣的人不多,我就简单地介绍一下。我们需要对当时的历史情况调查,对历史照片搜集, 才能确定哪些需要保护,哪些需要拆掉,哪些需要修缮。

  这里当时的立体图纸(如图),是修缮后的图纸(音)。这是客房部分,客房原来也花了很多精力,每个套房都是各国的风格,我们这次做的时候,是新的室内装修,大家不会 因为这是老房子,会对舒适性降低要求,做的同时都是根据现代的酒店做的。

  第二个酒店是华尔道夫,这个品牌很有意思,纽约有一栋华尔道夫。花儿道夫的英文和锦江饭店的英文是一样的,我不知道这里面是不是有什么关系。这是英国人在租界时的工会所在。这是进去了以后的大中厅(如图),当时的图书室改造成了小宴会厅。我们在后面建造的新楼,新的功能都放在新楼里面。里面有一个新有意思的电梯,在现行的消防规范里面是不允许的,电梯和楼梯放在一起。

  第三个案例有一些争议,是上海的安缦酒店。上海的安缦酒店选在上海马桥,这个房子很特殊,地理位置上没有文化内涵,但是业主在十几年前在江西做水库的时候发现木 结构建筑会被淹没,就把它拆了放在这里。这是我们对它保护的分析,确定哪些是需要我们保护的。

  第四个案例是上海的新城饭店,是一个超高层的建筑。这是完成之后,结合新的室内需求做的。历史改造有一个前提,所有的修缮是以保存为基础的,这是拆除过程中发现的 。

  最后总结一下我的观点,对历史建筑进行科学合理的改造设计,把它改成一个酒店,是增强城市文化竞争力、营销旅游产品的有效手段。第二,文化历史建筑的定位是改造的前提,酒店产品可覆盖中、高端 。第三,正确的价值评估,增强结构消防安全,提升室内设备舒适性,提高建筑节能保温性能是技术关键。第四,前期合理评估投资、确定有经验的管理、设计和施工队伍,才能做到科学传承、永续利用。中国的传统酒店改造还是大有前景的。

 

  刘刚:我演讲的题目是《中国近代城市遗产的保护与再生》。过去十几年里,上海建立了一整套历史文物保护机制,这套机制和以前相关工作相比,我们有一些满意,它和城市发展素质的提升、能级的提升有关系。

  我分享的内容有三块。第一介绍近代城市历程,中国近代城市文化遗产的特色,今天早上钱老师说城市精神和文化要有具体的呈现,这些遗产具有这些特征,分别对应了不同的价值。第一是中西合璧的文化景观,文化景观不仅仅是物件,它是综合,我们进入的是一种环境。第二 ,服务社会的现代功能。中国传统建筑面临的危机,或者说进中国进入现代以来,要满足基本的,甚至是提高的居住或者是使用质量。近现代建筑具有这个特征,实现了飞跃。第三个是理性导向 、生活观念。跟今天早上钱老师讲的一样,中国人在错误的观念理念里面兜兜转转了几千年。第四是激进发展的市政制度,制度是过去一直纠结的话题。我们通过观察大上海、大武汉、宁波等城市 发现,在当前制度下,我们设立了历史文化风貌区。国家级的是历史阶段的概念,上海城市总面积6000多平方公里,城市建成中心是600公里 ,在2002年底建设历史文化风貌区。我觉得,首先要健全法规机制,要出台配套的国家法规、地方性法规,机制要适应实施,对社会角度以及日常角度完全保护。第二,分级分类保护 。第三重视景观控制。景观是把所有的内涵放在一起看待的。第四是功能混合发展,传统是一种混合的,在近代化出现一些城市规划和空间发展的思路,它是说空间要分区,这是有关大规模扩张城市问题的解决,但是带来了一些问题,有的人的工作和居住距离远到不合理。当代信息化来了,城市功能发展提高了,混合发展会解决很多问题。第五鼓励文化产业,城市 水平要提升。

  上海中心城市的核心位置有一个思南公馆,这里有很多文化景点,包括梅兰芳居住地,我是从2000年开始专业研究的。街区规模会实现项目主导,项目使设想落地。在上海乃至全国,大家考虑项目的时候 ,它的功能定位就是文化、旅游,文化对应的是消费业态,旅游对应的是不同的人来这里。第三要提升城市规模,借助这样的项目契机,它会带来知识、资本,要利用好这些优势。第四探讨修造技艺,跟刚才周主任讲的一样,一个老房子为什么有味道,如果经过修缮以后很多老房子的老味道没有了 ,那还干什么!现在的技艺可以保留时间的记忆,保留价值。这张照片(如图),做这个项目的时候我还是博士生,每天在基地里面转,今天它算是一个比较高大上的项目了。

  体制内有很多保护,但是真正有活力的,目前看来是在风貌区以外,在法定保护之外,产生了很多有意思的现象。我想举一个例子,就是上海的田子坊,它不是政府主导的,也不是旧城区改造建设公司主导的,它是由社会边缘人物 主导的,他们热爱这里,他们也有个人的企图和梦想,他们找到了这样一个结合点,就是改造这个老区,就会产生业态的有机混合。什么适合这里就进来这里,那什么适合他们?就是和文化产业相关的项目。

  文化精神多元化,在这里面不仅仅是消费文化,更重要的是在这样的项目里面,是文化的生产,它对上海城市精神培育和提升还是很有作用的。

  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国人的战略资产,这种资产原来一个村落大家觉得好看,但是没有办法生存,要想保护下来,这里面有几个要求:第一突破城乡边界,第二文旅产业主导,第三资源系统盘活,第四可持续发展。

  三个要素,三个问题,三个目标,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再发展关联起来,三个要素很重要,土地与资本,土地在很大意义上是资本之源。第二是功能业态,它的保护和复兴适合什么样的业态进入。第三是文化景观,文化景观里面有文化问题,也有文明问题,也决定了未来的资产。

  三个问题是对应的,第一是外在的法规政策,第二是实施机制,第三是社会治理。

  最后是三个目标,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当代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早期是完全不同的,早期是把它当成工艺对象,当代历史文化遗产是多样性价值的载体,有艺术价值,也有文化价值,也有经济价值,不同的人都对它有定义权,人们参与进来。它的目标和其他目标综合在一起,不 再是一个文化争议和冲突的事实,而是协作共赢的事实。

  第三个目标是,环境友好,社会合作,转型发展。

 

  乔争月:刘博士本来是40分要出发的,他多给我们讲了十分钟分享他的观点。其他几位嘉宾一起做一个高峰对话,和现场进行互动。

  乔争月:各位嘉宾,你们听了以后是不是有一个感受,我前面跟张局长说过的,来之前的时候为了准备论坛,我自己看了很多武汉城市建筑历史的书,上海和武汉都位于两江交汇之处,在历史上武汉有东方芝加哥的美誉,上海曾经是东方 的巴黎。在利用历史文物发现休闲产业的过程中,两座城市有很多互相借鉴的地方。

 

  邹勋:我对武汉并不是很了解,原来的了解仅限于教科书和影视片,和武汉发生关系是楚河汉街的设计,最早在万达做这个事的时候请我们参与过概念设计。我当时有一个疑问,万达为什么要在这里做一些假古董作为一个标志。第二 个问题,上海原来也有这样的过程,大家一直觉得很好的新天地也有大部分拆除,小部分留下。说到历史建筑保护,武汉和上海的条件都很好,而且从现在来看也还是有很多的条件可以改造和利用。不单单是大家能看,而是建筑和人一起活着,一起继续走下去,这种功能是多方面、多复合的。

 

  乔争月:昨天下午逛武汉江滩,我很巧碰到华俄道胜银行的老房子,现在把它做成了宋庆龄故居,在上海也有这样的房子。武汉和上海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张宏斌:我今天来交流,可能是一种职务行为,并不见得我说的东西能够充分展示武汉的历史文化保护,学者说得最好。这样一个场所,让我一个不是很内行的政府官员来交流这个课题,就我的知识面谈一谈个人看法。

  乔女士说他昨天看到华俄道胜银行,在现代,民国政府在武汉,辛亥革命在武汉,武汉和红色有关,所以我的题目是红色旅游。上海两位谈到历史建筑的保护和旅游,我感觉到无论是历史建筑学者还是文化工作人员,都应该有一份担当精神,才能传承这个城市的历史。一个城市给人最初的记忆是建筑,最深的记忆是文化,只有把这两个结合好,才能让别人记住这个城市。

  我更侧重于意识形态领域,某一个建筑负担的东西太多是无法做到的,比如某一个建筑要打造成基地,要赋予的东西很多,如果以它的历史脉络来讲,可以更好地展示它本来的面目,而且可以更好 地延伸。历史要源远流长,历史不可能和切豆腐一样,文化也是这样。乔女士说的观点,作为武汉人我非常喜欢听,但是在全国城市,双城记可能不多,东方芝加哥和东方巴黎还是有区别的 。现任局长说武汉文化是被低估的,我认可这个说法。我觉得武汉的文化没有被宣传到位,原来的历史底蕴没有被挖掘出来。没有宣传到位,不是第一位,第一位是没有挖掘出来,没有利用好,展示出来。现在城市留给我们的记忆还是租界里的房子,如果从政治角度讲,这确实是中华民族趋于开放的结果,从历史进程讲,它促进了这个地方的发展。这两个角度只强调某一个角度是不可能的,仅强调开放以后对城市的作用这一点是不够的,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说也是不合适的,不能割裂历史。

  刚才邹设计师参与了楚河汉街的设计,我住在楚河汉街,刚开始我不认可,不认可有一个客观原因,因为我的房子要拆迁,当时我的房子是一个新建的房子,建了还不到十年。现在我接受楚河汉街了,原因是它真的创造了一个奇迹,在卫星上面就可以看到。我的儿子2010年出国,汉街开街了以后我把图片发给他看,他不敢相信。奇迹是因为它 暴露了二三十年代汉口的风貌。我的内弟从广州过来,他说真的不比威尼斯差,有秦淮河的历史底蕴。这就得益于设计师,就像上午钱先生说的,一个建筑能够留一百年它就是一个记忆,能够留五百年它就是古董,希望楚河汉街能够成为这个城市未来的记忆。

 

  殷云:谢谢乔女士的精彩主持,也谢谢嘉宾的精彩发言。我是湖北人,我也谈一谈休闲文化,现代经济飞速发展,盲目追求GDP,制约了休闲发展,大家只是想快速发展这个城市,寻求政绩。第二,可以拉动城市GDP,我学习工作过的城市有武汉、广州、深圳,北京除了798真的找不到可以让我们休闲娱乐的地方。

  前两年我去了一趟欧洲,欧洲人非常有意思,早晨当金色的阳光照满大地的时候,他们躺在绿色的草地上,喝着咖啡,这是就是休闲文化,是我们想象不到的。

  我在武汉读大学,读了七年,武汉大学里面有非常多的古老建筑群,武汉有很好的租界,就是你昨天看到的沿江大道,包括宋庆龄故居、银行。刘市长分管文化,她有一个想法,就是把过去有时代特色的故居,有历史、有文化的故居 好好打造一下。我有一个同学是做投资的,把一个破旧的工厂,利用艺术家的元素做的,做的非常漂亮,现在还没有完工。他把过去老汉口的巷画出来了,每个巷背后的故事用文字说出来。我们品着茶看着这些城市壁画 ,这就是很好的休闲。

  我在德国的时候看见一对父母给女儿讲城堡的故事,我们现在的父母也经常带着孩子出去玩,但是给他灌输的历史知识有多少?因为时间关系,今天的分会到此结束。

  谢谢乔女士,谢谢两位嘉宾!

 

 

 

 

 

  编辑:龚紫陌
  时间:2014年9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