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晓忻:《大数据如何促进全面小康与国家治理》
时间:2014年12月20日 来源:中国小康网 编辑:龚紫陌
  范晓忻: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上午好。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个相对高科技的话题:“大数据”。如何通过大数据技术,建设信用体系,以及在政府治理方面的一些实践和体会。和大家交流一下,如何通过大数据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这是我们实现全面小康,必须要面对的话题。

  大数据现在很热,充斥在我们所有媒体中间。它目前正在成为一切社会组织运行的基本的要素。其战略意义,已经超过了土地、人力、技术、资本,各个政府都很重视对数据的开发和利用。我国拥有全世界最庞大、最丰富的数据的资源。大数据对我国未来的跨越式的发展,甚至类似   弯道超车,具备非常重要的战略的意义。

  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加快实施,以大数据、云计算为代表的高科技的技术,受到中央的高度的重视。在大众的日常生活、社会发展、政府管理等领域渗透,推动各个领域的发展。

  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中小微企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重要性日益凸现,扶持中小微企业的发展成为新常态下的课题。传统的体系无法覆盖中小微企业,造成金融机构面对中小微企业,因为财报的信息不充分,拒贷的现象很普遍。“融资难、融资贵”使许多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小微企业陷入了融资的困境。

  众所周知,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表面上是缺钱,实际上是缺信息。今年8月8号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金融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要求生产经营、用水用电等信息资源,强化对中小微企业的增信服务和信息服务。大数据增信的理念第一次纳入国家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会议中。

  9月18日又再次强调加大服务中小微企业的信息系统建设,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提供更有效的服务,帮助中小微企业赢得大未来。解决缺信息的问题,就要通过平台的建设和机制的安排,将中小微企业的生产、交易信息记录下来,使之 规范化、公开化、变不可知为可知,成为双方共享、共知的信息。

  在大数据的理论中,企业的信用,是一种客观存在。“信用”不仅存在在抵押物和担保中,更多的是在企业的经营行为中存在,在每一份订单、仓单、工资单、社保记录各项明晰的数据中 存在。我国电子化数据储量很大,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制造基地,大量的生产制造企业,拥有完备的电子化系统。这些系统每天、每分钟,都在产生批量的生产交易数据,数据量大,内容丰富。

  我们国家拥有非常发达的电商系统,阿里、京东等,有很多电商平台,有详细的交易记录的积累。

  我国每一笔税务信息,都有电子化的记录。正是拥有这样雄厚的、大量的数据基础,才可以运用大数据的技术,将海量的结构化的数据利用起来,让数据产生金融价值。

  过去由于技术的局限和成本的考量,无论是金融机构,还是第三方信用评估机构,都难以对企业看似庞杂的海量的数据,进行梳理和分析。导致中小微企业因为信息不对称拒贷。与传统的评估业务相比,客观的信用,面对的是企业上千个维度的评价指标,为了对企业非常复杂的数据进行实时自动挖掘计算, 我们大量地引入互联网、大数据、云平台,创造三大核心技术为支撑的模式,实现了全面的自动化。

  创新的客观信用体系,突破了以财产、抵押资产、担保信息评价企业信用的传统思维,解决了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缺信用的问题。迄今为止核心技术超过一千万的中小微企业获得了超过40亿元的无抵押,无担保的纯信用的贷款,没有发生过一笔不良的记录。

  风险管控成本高,一直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重要的因素。通过大数据的技术,对风险技术、企业技术进行预测,对捕捉到的风险可以通过预警,最大限度地避免风险。这种大规模实时的风险监控,使贷后的成本降低。

  基于大数据的信用体系,有以下四点主要的改变:

  一、改变了社会对信用,特别是以中小微企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的认识。创建客观信用体系。

  二、改变了以担保为主的方式,创建高效能的管理贷款模式。

  三、改变了信用信息采集难、评价难、跟踪难的瓶颈。

  四、改变了以财务信息为核心的传统信用评价的思维,创建基于大数据理论与云计算技术为主的新的评价体系。

  利用大数据的手段、信息整合的能力,最大限度挖掘信息资源,使各级政府能建立客观的信用体系;为政府部门提供企业体检、区域认知报告的支撑,增强对中小微企业的认知程度 ;使政府对区域的经济和经济发展宏观情况,有一个定量的认识,为经济管理和发展,提供决策的支持。

  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大数据技术在市场各个应用领域方面,已经是方兴未艾的局面。基于大数据的评价体系,我们已经实现了为金融机构提供贷后的风险管理服务,为政府提供多种类,当层次的社会管理服务。我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大数据的广泛应用,将大有可为,必将成为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 ,通过创新来驱动发展。最后欢迎大家参与今天下午大数据分论坛。谢谢大家。

 

 

 

 

 

 

 

  编辑:龚紫陌
  时间:2014年1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