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建部城乡建设司司长赵晖:《城镇化与农业体制机制创新》
时间:2013年11月30日 来源:中国小康网 编辑:龚紫陌

 
                        
 


                演讲人:住建部城乡建设司司长赵晖
              演讲标题: 《城镇化与农业体制机制创新》


  赵晖:

  我讲三个观点,如何看三中全会提出的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我主要从新农村建设的角度来讲。我想讲三个方面,协调发展,协调怎么体现,体现在三个方面。

  协调性1:市民和农民都要安居乐业。农村现在大部分农民是安居乐业的状态,当然第一原因还是收入问题。但是还有些技术不完善,没有娱乐环境。习总书记前几天在山东考察的时候也说中国的城镇化率提高到70%,还有30%。我们一定在推进城镇化当中要实现城乡基本收入均等化,城乡人居环境都不错,城乡人民都要安居乐业。

    目前我们国家的城乡差距,这是2010年的数据,人居环境的差距是巨大的,像集中贡税,自来水普及率,城市几乎是百分之百,农村是60%。还有污水处理,城市是82%,但农村的污水处理只有6%,100个村庄里只有6个农村污水得到处理,而且人均的市政投入,其实人均投入仍然差距很大,你看排水人均现在城市是220,农村只有12个,道路桥梁是1697,农村只有69人。

  我们国家什么时候能实现农村的人居环境也能让人安居乐业,虽然跟城市不一样,但是幸福程度是差不多,咱们现看看农村建设的三个阶段。这是日本跟欧洲的,他们自己总结过去农村建设的阶段,发现有共性,特别是这么三个阶段。一个是农田建设的阶段,然后放在基础设施建设,然后就转到农村的环境治理,当农村的环境也基本治理好了以后,发达国家的农村重点就转移到了田园风光保护,休闲设施的建设,把农村作为全国国民休闲、娱乐、度假、欣赏的空间资源。我们国家目前还是处在基础设施建设的中期,全国平均情况不一样,这是全国平均来看,东部一些地方刚开始进入环境治理,江苏对农村的垃圾治理还是好一点,但污水刚刚起步,在中西部地区连水电都没有完善。农村跟城市幸福程度差不多,这个目标我想可能还有二十多年,按照发达国家的国家,但不一定准,在什么时候呢?我们国家第二个100年,就是建国100年的时间,这时候农村居住起来也方便,设施也完善,购物休闲也都还可以,同时还有农村的特点,跟发达国家的农村也一样,可能还有20到30年。所以中央提出一定要推进城市建设跟农村建设的协调发展,第一个意思说一定要加大对新农村建设,这是第一个意思。

  协调性2:城市和农村都是“工业化人”居住的地方。前面几个领导也讲了这个意思,我从这个角度讲,我们最终追求的到底是什么?我认为是工业化、现代化,而不是人们居住点的变化。他到底居住农村还是城市,这不是我们最终追求的,城市居住是我们的目标吗?不是,我们要求的就业形态的变化,从第一产业转移到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不是居住点的。工业化二三产业比重的提升,也可以说是就业人口比重的变化和城镇化,就是向城市集中这个比例提升了,前期跟中期是同步的,包括现在,我们不断的农业人口向二三产业转移,同时我们也不断在城市居住人口的比例,就是我们国家所说的城镇化率也在进步,是同步的。在后期二三产业计划提升,最终城市农业不到10%,像欧美5%、7%都有,但是居住在城市的人口可不是这么变化的,他会钝化。也就是说农村,不叫农村,就是村,农未必就是农民住的,村有相当一部分是从事二三产业居住的地方。

  还有一个观点国家发展了、建设能力提升了,我们的国土能够安居乐业的地方应该是越来越多,而不是越来越少,我们如果一味的追求城镇化,那我们国家几十年变化是什么,大家都想去进城市,这是我们能力提高的表现吗,这肯定不是。你们在座的都去过发达国家,发达国家基本去边边角角,农村也好,城市也好,你都觉得好,这地方挺好,哪怕是偏远的山村,觉得这也不错,这是国家发展的主线,不能觉得城市就是唯一的好。

  到了工业成熟期,农村建设好了,农村也是“工业化人”居住的地方。比如说在法国这张村,这张图片拍的是法国的村,周边都是葡萄园跟农田,但是这个村里真正从事种葡萄的有多少呢?不到10%,这个村里居住90%以上的人跟农业是没有关系,他都是在周边的镇上或者县城里医院、学校工作,我去了法国一个村,这个村里的环境,居住的人什么都有,建筑师、艺术家、企业家,什么都有,村里面基础设施开始完善,贡税这些没问题,环境非常优雅,交通也方便。刚刚今天上午徐主席讲,美国70%的城镇化率,不要理解为有30%的是农民,美国的城市化率是DID,就是人口集中的这一部分聚集,跟农民还是什么就业是没关系的,他居住在人口集中的地区,这个人居住在人口稀松的地区,居住在人口集中的地区,人口达到70%,居住在稀松地方的30%不全部都是农民,也有其他的职业。

  协调性3:城市和农村要差别化建设。农村也要有农村的特点,首先是良好的田园风貌,良好的生态环境,还有与城市不同的低密度,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村庄、民居、井泉沟渠等乡村要素,我们人是动物,任何人都喜欢有天有地的别墅或者是农庄,这是法国人讲的,北京的别墅我去吓了一条,我很少去别墅区,发现北京周边的别墅区是这么大,这是人的本性。所以农村仍然存在着吸引人的本性的优势。要保护传统村落。同时要重视保持并且改进农村的低碳和可持续发展。

  我们在开展田园景观设计的时候,强调农村美,村庄美,田园美。刚才讲的和自然环境相协调的村庄,别看这个房子破旧,但是整体格局跟周边的田园风貌是协调的。还有乡村要素。传统村落保护,我们这两年进行抢救性的保护,现在已经启动了。通过调查评价,这两年已经将1561个村落,有重要保护价值的列入了中国传统价值名录,这个名录还在制定保护机制和制度,同时给予财政的支持。我们所谓城镇化、工业化,但是这些是外文化,外文化我们也要接受,但是主要解决农民工的问题,农民工是住在村里面,要保持中华文明的根基。我就讲到这儿,谢谢。    方言:看来习总书记说的一句话太对了,饭碗要端在自己的手上,还要吃自己种的粮食,放在别人这些靠不住的。

  各位来宾下午好,我向大家做一个介绍,是谈一谈城镇化与消费升级。

  城镇化的基本规律是三个阶段。30以下是初级阶段,中国现在已经进入了中级阶段,已经到达了50%,那么这个阶段就是工业提速,人口快速向城市集聚,城镇化的进程就越来越快了。未来2030年左右,我们就要进入了后期阶段,城镇化率大于70%,后期我们不说,因为我们正处于中期阶段,又是相对比较危险的阶段。

  我们看一下阶段2012年的情况,我们是一个什么样子的态势。城镇化率已经到了52.57%,超过了国家的十二五规划。今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4万元,离十二五规划就差2000块钱,农民居民的纯收入,估计今年可能就能超过8300,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城镇化对于中国来讲,如果按十二五规划指标,可能我们要提前达到了十二五的目标了。带来的两个问题,一个是下一步的资源承载能力是不是能够适应我们的城镇化发展速度。第二个就是居民消费水平的升级和食物的保障供应,能不能保障居民稳定的食物的消费,以及政府有效控制CPI,怎么样合理处理这个方面的关系,就摆在我们的面前。

  看一下城镇居民收入及消费指出情况,人均可支配收入2012年已经到了24500,人均消费指出是16674,恩格尔系数下降了13个百分点,食品消费的支出从过去2000多元现在到了6000元,大概下降了4000元。看一下农村,城市下降13个点,农村居民下降了10个点,在每次CPI上涨的过程中,农村的CPI上涨的幅度都要高于城市一个百分点,也就是说食品消费方面,农民虽然消费水平低,但是可能承担了较多的CPI的压力,这个是不争的实施。

  对比一下这12年来在消费不同产品上面的差异。左边这张是城市居民的消费,城市居民消费里边举一个比较特例的产品是肉的消费,因为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肉类消费量增长了8公斤,粮食基本上稳定80公斤左右,口粮维持在80公斤左右。但是大家要注意我这张图上有一条黄线,这个黄线是外出用餐费用,在这12年间外出用餐费用增长的幅度非常地大,从原来的大概300块钱到现在已经是将近1200块钱。那么就是说虽然肉类消费不高,但是由于外食方面增加,城镇居民是有一个很大的提升。我们倒过来看农村居民的消费,农村居民消费肉类12年长了3公斤,人均增长3公斤,农村居民的外食消费很少,怎么理解肉类增长3公斤,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大量的农民工青壮年进城务工,家里留下的是老人、小孩,相对消费可能水平就比较低。从这张图也可以看出来,就是说在未来消费当中,从我们过去12年的消费推以后的消费,下一步农村的消费,纯农村的消费,可能相对增长的还是比较缓慢的。那么下面的备注特别讲一下口粮的消费和蔬菜的消费,就更能说明问题。口粮的消费、农村居民的粮食消费从250公斤已经下降到160公斤,当然消费结构来看,还是以粮食为主的。大家注意菜的消费降低,菜的消费降低怎么看这个现象,原来农民都是自留地,但是现在很多农民要买菜了,全部要有现金支出,我们到了很多地方,包括一些农场,农村危房改造,改造之后变成小的聚集区,这样农民衣食住行,水、电、米、菜都要花现金买,所以消费是有所降低的。这个也是城镇化发展过程当中,对于农村居民消费的一个新的现象。

  从供给方面看,2000年以来我国所有农产品增长的速度都非常快,现实的产量已经接近十二五末农产品预期指标,与此同时,农产品的进口是大幅度的上升。这是棉油糖的上升,跟城市居民还不太相关,看一下粮食和肉类相关就比较大,粮食的进口年均增长达到了7%,大豆进口年均增长6.8%,在粮食进口当中,2012年增长是一个高峰,关于国际粮价比较低,国家为了增加储备。大豆的增长主要是替代饲料带来的不足,增长的非常快,今年6000万吨。粮食和大豆的进口,对于国家来说,1000吨还可以,但是大家看一下肉类,猪肉进口是国家增加储备,但是羊肉的进口这几年快速的上升,上升的原因有价格问题,同时也有消费升级问题,现在对于牛肉和羊肉的消费出现了什么状况,猪肉的价格是有涨有跌,逐渐的向上攀升,羊肉和牛肉的价格是直线上升,只涨不跌,出现了消费的趋势是富人吃羊肉、吃牛肉,讲食品安全,老百姓在物价高的时候就吃鸡肉。所以中国现在对于肉类的消费有点像国外,国外也是牛肉价格最高,然后是羊肉价格,猪肉价格,鸡肉价格,大致是这样一个情况。在前几年研究羊肉涨价的时候,中国现在消费开始跟国外趋近,就是牛羊肉的价格高,由于价格高,就出现大量奶牛的情况,杀奶牛当牛肉卖,所以造成牛奶的价格大量上涨。

  从上市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城镇化过程当中出现的消费结构的变化无非是三种原因造成的。一个是部分农产品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角色进行互换。原来有些农民是生产者,进城以后由生产者变成消费者,农民工进程以后吃的东西全部变成消费了,原来的青壮年不生产,这是占了一大部分。第二个就是消费食物观念的变化。这个主要是城里人,我刚才说的关于羊肉这是一个最典型的。第三个就是消费结构发生质的提升。这个质的提升体现在哪?也体现在生产者和消费者。比如说过去农民工进城,如果个体的进城可能吃的是建筑工地的饭,水平很低,土豆大白菜是主要的菜,一旦金融危机了,大量农民工返乡,土豆的价格对狂跌,就卖不出去,现在农民工进城落在了城里,落城市的边缘区,有一些落在二线、三线城市,这样子家里的膳食就发生了大量的变化,自己不吃肉也要给孩子吃肉,所以产生了食物消费结构发生关键性和质的变化,所以造成了现在农产品十连增的情况下,仍然农产品工序相对来讲还是比较紧的。

  分析下一步,我们从表上的这些数据就可以看出,城乡居民食品消费的差距,一个是收入增长的百分比,城镇居民收入增长了300,农民居民12年增长了200,食品指出城市居民增长了250,农村居民增长了180,粮食、肉类、禽蛋、植物和菜都有比较大的差距,这个差距最大的体现肉类产品上,是36公斤和21公斤之差。另外2013年农民工年均粮食需求比农村居民高了120斤,比城镇居民高出51公斤。由于蓄产品带来了饲料的趋紧,对饲料粮的供给也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农产品快速销售增长仍然讲维持一个时期。2020年城镇化率达到60%,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38000元,农民居民收入纯收入达到10000块钱,相当于城镇居民2006年的水平,2006年由于当年肉的价格是一个低谷,那一年的肉类消费在城镇居民当中是一个峰值,是比较高的,如果按照正常的水平,还没有达到这么多,但是农村居民根据他的消费收入来讲,农村居民的肉食也要上一个很大的台阶。如果到了2030年城镇化率到70%的时候,新增城镇人口有3亿人要进入城市,消费水平从消费总量来讲,增长的就比较快,特别是畜产品,农产品消费快速增长持续还有十几年,下一步农产品的生产,特别是水土资源环境的压力是非常巨大。

  根据2020年食物营养发展纲要专家讨论的结果,标明了从口粮一直到蔬菜、肉蛋奶等等基本的营养构成,如果按照这个构成的话,中国粮食、油料、肉几大产品对于未来来讲,恐怕进口是一个常态化的趋势。

  再看第二个问题就是资源环境的压力。当然这个也和消费升级是密切相关的。水土资源不足,土壤水源污染,环境容量,主要是这三个方面。

  第一个18亿亩土地能不能饱和,到五年这个数据到底怎么样,国务院二调普查的数据出来了,现在还在讨论国家中,等公布了以后就知道了。当然那个是从GPS系统卫星定位的,但是这里边有一个问题,真正的面积和优质的粮田面积在这些年当中的减少,和土地面积是两回事,面积有,但是是不是粮田,这是放我们面前的非常严酷的问题,就是上午徐匡迪讲的,1亩地当3亩,大量的城市周边经过几十年国家长期的投入,建成的排灌条件非常好的农地,现在都已经变成了楼房了,水稻变楼房,土地变楼房,特别是在南方。有些地方土质非常差,灌溉条件不具备的地方变成了农田,起码1亩是相当于1亩半的产量,这个对中国单产提升造成了很大的问题。第二个是水资源环境的问题,现在华北平原是中国的小麦主产区,现在解决华北平原地下水漏掉问题,90年初期就想利用华北平原以小麦问题解决棉花问题,20年过去了,还没有解决,深层承载地下水面积7万平方公里。另外被开垦的湿地这些年为了保证水稻供应,东北地区开垦的湿地1.5亿亩,减少了50%以上,湿地是地球的肺,所以东北地区的黑土地的大量流食和这些年水稻过渡的开发是有关系的,土地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

  看一下土壤污染。有院士,国土资源部和研究员都提出了数据,我们按照国土资源部的数据,起码有10%的耕地还是受到了农药和化肥的污染。

  同时在畜牧业生产过程当中,畜牧业每年废水的排放大概100亿吨,粪便和尿液的排放大概19亿吨,折合成干粉7亿吨,光仅废水排放就超过了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的排放过程。农业一方面是需要有好的环境,减少工业重金属对他的污染,同时他自己也是一个巨大的污染排放源。这些年为了保证粮食,化肥和农药用的都是超过全国平均标准。

  由于供给的压力和要保证一定的产量,引发了一系列的食品安全问题,当然从客观上来讲,我个人认为这个食品安全问题,有急功近利的问题,有基础操作不规范的问题,但是和这么当人的消费总量也是不争的事实,出现了瘦肉精的问题,出现了蔬菜的问题,出现了黄埔江漂猪的问题。一平方米的猪肉空间和1.5平方米的生活空间,大猪的死亡率就可以大大降低,现在11亿头,按照猪的死亡率,大致测算,不管大小猪,当然小猪死的多一点,大概发现不到1亿头,如果要是说我们养的少一点,动物福利好一点,相对来讲生态排污的畜产品的养殖环境好了,可能死亡率会有所下降,但是全世界都没有办理解决畜禽的解决问题。还有一个典型的事例就是重金属和抗生素超标的问题。

  城镇化发展过程当中,由于农产品的压力,供给的压力,方方面面的加起来,下一步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当中,城镇化过了50%以后,水放的压力就更大,每一次CPI上涨的价格,食品价格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关系,黄线的条约幅度比蓝线要大,蓝线就是食品价格的上涨,这个是具体的数值。大家看食品价格指占CPI的比重都是上到了80%,尽管2010年国家统计局调整了食品价格在CPI当中的比重,但是还占到了70%多。所以城镇化发展的过程当中,农产品的消费结构的变化和农产品的供给,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讲都非常重要,对于能不能和谐城镇化健康的向前推进也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得出的结论城镇化与现代农业要互生共进。

  第一、基本的判断。资源约束、消费升级导致农产品进口成为常态华,过去肉类的进口,在我们搞一辈子农业的人是不可想象的,中国人怎么可以吃外国人的肉,吃外国人贵的肉,现在倒过量了,外国人的肉比中国人的便宜。这是城镇化发展过程当中,大量的农民工进城,推高了农民工的用工成本,使得生产成本大幅度的上升,生产成本的上升又推高了农产品的价格。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一个13亿人口的农业国家,大宗农产品还是要保持一定的自给率,这是一个基本的国策,因为粮食不是一个普通的商品,它是一个特殊的战备物质,粮食是非常重要,保持一定的子给率是坚定不移的。

  第二、农业不能成为四化中的短板,要依靠科技进步转变增长方式,包括提高单产,包括种子上面的突破,包括农业的可持续利用,包括转变增长方式,包括农业的节能减排等等,这些都是在城镇化过程当中农业现代化要做的,作为农业来讲,我个人认为现代农业对于中国来讲任重而道远,中国城镇化的发展速度的快和世界国家,和美国、日本是不同的,美国和日本城镇化发展速度快的时候,都是农业基本上实现的机械化,而中国的农业机械化水平还不够,而农业机械化相对来讲是低水平的,我们大量的大型的农业机械,大马力的农业机械,都被国外的农机供应商所控制,国内的水平非常低。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发展城镇化,我们要考虑中国的背景。今天就向大家介绍这么多。

  谢谢各位!

  (速记稿,未经校对)
   

 

 

 

 

 

 

  编辑:龚紫陌
  时间:2013年11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