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经济学家、国家统计局原副局长、全国人大财经委原副主任委员贺铿:《新型城镇化要在“新”字上下功夫》
时间:2013年11月30日 来源:中国小康网 编辑:龚紫陌

 


讲人:著名经济学家、国家统计局原副局长、全国人大财经委原副主任委员贺铿
演讲
题目:《新型城镇化要在“新”字上下功夫》


    
  贺铿: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上午好!因为时间关系我就只能念念提纲了。关于城镇化的问题,我这两、三年来都在讲,有兴趣的一上网大概都查得到。我的题目是 《新型城镇化必须在“新”字上下功夫》。
  
  之所以提“新型城镇化”,我认为就是针对老的城镇化存在的问题而提出来的。那么老的城镇化问题是什么呢?很多,但是最重要的我认为是两点:一是迷信大城市的所谓辐射作用,片面地建大城市,搞城市圈、城市带,甚至乱提要建国际化大都市。二是剥夺农民的利益,用土地财政大搞造城运动。 由这两个问题引起,形成了三个结果或者是恶果:一是城市居民二元化,我们城乡二元化的问题非但没有解决,而且是进一步严重。又产生了城市居民的二元化,那就是市民与农民工。二是城市环境恶化,交通堵塞、空气非常不好,雾霾。三是社会矛盾凸显,为什么凸显呢?强拆强建, 引发了诸多社会矛盾。当然还可以举出很多,所以这一条城镇化的路走不下去了。

  那么究竟怎样在“新”字上下功夫呢?我简单讲以下七个观点:

  第一 ,加快城镇化发展是必要的。为什么要讲这个问题?有许多人把城镇化当中形成的问题,归结为我们城镇化太快了,而不是归结为我们的路走错了。中国的城镇化要加快,因为我们的实际城镇化率不到35%。我在今年上半年和去年讲这个数字的时候,心里也在打鼓,现在我不打鼓了。因为李克强同志讲了这个数据。我的依据是什么呢?统计局公布了52%,今年可能53%以上。前年人口普查有2亿6千3百万城市流动人口,什么概念?农民工没有城市的社会保障,孩子上学也有问题,医疗也有问题。流动性 大就没有相对固定的工作,所以他不是市民。把这个一刨除你算一下35%不到。那么中国至少实现工业化,否则这么多的农村人口工业化怎么说得上去呢?邓小平同志提出 ,我们在2050年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那么什么是中等发达国家呢?学界基本上指像南韩和中国的台湾省算是中等发达。南韩和中国的台湾省统计局长我都很熟,他们去年上半年告诉我,不约而同这两个地方的农村人口是12.5%,也就是说他们的城镇化率是87.5%。那么发达国家城镇化率都是在95%以上。这个城镇化不是指你居住在哪儿,我们是在城里面住了或者是你流动了6个月以上,就算是城市居民了。52%、53%就是这么得出来的。 而国外的统计是以你的收入来源,是以农业为主还是以其他职业为主来计算的,不管你住在哪里。所以这个城镇化率我后面要讲这个观点,我们徐匡迪主席也讲到了这个观点,所以我们不加快城镇化,要想着2050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是不可能 的。

  第二,城镇化的核心问题是发展产业,做到人的城镇化。如果没有产业那就没有非农的就业岗位,没有非农的就业岗位也不可能成为城市人口。所以说要真正地摘掉农民工的帽子,你得创造更多的非农的就业岗位。产业发展要放在核心的位置才能真正做到城镇化。

  第三 ,新型城镇化的方向必须重心向下。要统筹发展,缩小城乡和地区发展的差距。这是我们新型城镇化的根本任务,重点是发展县域经济,让大多数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今年春节的时候,李克强同志在湖北的恩施看望回乡过年的农民工,农民工给他倒了多少苦水我不知道。但是他讲了一句话,我们要争取让你们在家门口就业。这应该是指明了城镇化的方向,不是一味地搞大城市,不是一味地强调城市的辐射力。

  第四 ,坚决反对造城运动,防止大建新城之风。当李克强同志提出城镇化是今后经济发展的最大潜力之后,学界和政界我看是非常地混乱,理解非常混乱。我们有一个学者一下就想出了一个40万亿的投资计划。我真不知道是怎么算出来的,因此造城运动,造城之风实际上在各个地方还在游动。习近平同志7月25号在政治局常委会 上讲经济形势的时候有这么一段,他说最近调查12个省,省会城市规划了55个新城,144个地级市规划了200个新城,161个县级市规划了67个新城。新城的占地面积超过老城的一半以上,规划用地的面积大得惊人,1万平方公里,吓死人了。可见我们省、市、地方各级政府城镇化停在造城运动 上。其实由发展大城市向发展小城市这个方向走,已经是工业化国家的经验。两百年前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形成了一个特大的伦敦市。伦敦的雾霾唤醒了欧洲人。在19世纪末,社会学家霍华德就提出了“田园化城市思想”,他构想的城市周边都是农村,范围大约是6000亩地,一般是3万人的规模,有齐全的产业和生活设施。尽管一百多年来欧洲的城镇化并不是按他 设想的那样机械地走,但是这个思想影响了欧洲的城镇化。现在的西欧除了伦敦和巴黎再也没有特大城市了,而是田园化的小城镇非常优美。

  第五,点城镇化要因地制宜,自然形成。徐主席 ,我跟你的观点可能有相悖之处,请谅解。既要有规划又要靠市场,不要先入为主。哪儿宜居,哪儿不宜居。哪儿宜城,哪儿不宜城,先入为主是不行的。所以刚才徐主席说从黑河画一条线到腾冲,东南是可以的,西北是不行的。我不是特别赞成。第一 ,1867年前阿拉斯加,那个时候谁想到那个地方宜居呢?没想到。现在应该说是宜居的。50多年前美国中部,刚才徐主席也讲过了,拉斯维加斯谁想到这个地方宜城呢?想到没有?但它就成了宜城的地方。所以情况是不断变化,不断发展。你不要先入为主,哪儿宜居、哪儿宜城,要按照经济规律自然形成。但是这里面包含有一句话,政府还是要做规划。
   
  第六 ,城镇化的前提我是农业现代化。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进一步城镇化。日本的城镇化经验是值得我们学习,它把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紧密地结合。做研究的同志可能会知道,日本 上个世纪的50年代提出来新农村建设,前后进行了33—35年。它的新农村建设首先是规定900户以上的我才建设。900户以上那就是镇,这个我才建设。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 是解决农产品匮乏的问题;第二个阶段是解决真正的农业现代化的问题;第三个阶段明确地提出了城镇化。怎样城镇化呢?要把产业引向农村。一个最有名的法律又叫《把工业引进农村促进法》,要把农村建设成为山川秀美的宜居的小城镇。所以日本现在除了东京之外,其他的没有扩张了。它的京都我七、八年前去 过,没有看到多少高楼大厦,而是维持原来的样子。但是它的农村,我去了好几个地方那真是令人惊讶。所以必须把农业现代化当作新型城镇化的前提,把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城镇化紧密地结合起来。

  最后 ,大城市要消肿,要为新型城市输送科技、医疗等优质的资源。北京的天气这么糟糕为什么有人拼命要去,房价下不来呢?想一想?优质的社会资源太多了。最好的大学在那儿,最好的中小学在那儿,最好的医院也在那儿 ,最有名的学者、科学家也在那儿。像我们徐主席现在是在两个城市,上海、北京。
   
  徐匡迪:我经常在上海。
   
  贺铿:所以最好的学者在那儿,50岁以上的人他不一定进去,但是他的孩子要进去,要念书,要学习。所以必须要有政策,把优质资源向下面引。这个需要政策,动员是不行的。我最近有一个事找了天坛医院的主任,他的很多同学都在纽约当医生,请他帮一个忙。结果打了三个同学的电话都不到纽约了,到下面去了。工资、生活条件好 ,人家就到那儿去了,到纽约干什么呢?大城市的消肿,发达国家做过了。你要注意一下,上个世纪的50年代初,美国发现西部和东部太集中了,城市太大了。就对纽约等城市消肿,两年之内纽约消肿20%。所以我们要对北京、上海这样的特大城市,不仅是要控制规模,更重要的是要用工资政策、税收政策 把优质资源向中西部转移,促进全国各地宜居宜城的地方不断发展成城市。

   让整个960万平方公里都成为山川秀美的地方,谢谢各位! 

 

 

 

 

 

  编辑:龚紫陌
  时间:2013年11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