势在转型发展,探索佛山模式
时间:2012年11月25日 来源:中国小康网 编辑:龚紫陌
 
 
2012世界华商转型发展论坛11月25日广东佛山市召开
 
 
  (中国小康网讯)如何把握转型发展中的机遇,探寻转型发展中的良策,11月25日,由求是《小康》杂志社等单位主办,佛山何祠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承办的2012世界华商转型发展论坛将在广东省佛山市召开,这个关于中国华商转型发展主题的第一论坛,将成为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改革思想与经验的有效平台。
  应邀出席本届论坛的嘉宾有: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洪虎,广东省副省长刘志庚,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贺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秘书长、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求是杂志社原社长高明光,求是杂志社编委葛洪泽,国务院研究室综合司司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司长周长益,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浙江大学社会科学学部主任,经济学院教授史晋川,亚洲知识管理协会院士陆德,佛山市市委书记李贻伟,佛山市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冯德良,《小康》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舒富民等。
  2012年,世界经济中的不确定、不稳定性因素仍在增加,影响中国经济稳定运行的不利因素仍然较多。在十八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面对复杂的世界经济形势,十八大之后的中国将如何经受住各种困难和风险考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11月25日,在转型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方面做出各种有益尝试,珠三角工业产业集群的代表——佛山,将为您探索答案。
  论坛得到了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领导的关注、支持,和海内外众多知名大企业的积极参与。
 
  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洪虎:转型发展须处理好政府、市场关系 
  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洪虎认为,在转型发展中必须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的身份,履行的是社会经济管理职能,行使的是行政权力;政府是国有资源和企业国有资产所有权行使者的身份时,履行的是经济职能,行使的是财产权利。前者是权力,后者是权利,显然不同。
  因此,他认为,政府的两重身份和两种职能在政府转型中是应予关注。政府在履行经济职能时,一方面要以所有者及出资者的身份行使好财产权利,另一方面又要以国有资产管理者的身份行使好公共管理权力。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贺铿:转型有待寻找新经济支撑点
  当下,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使发达国家经济遭受重挫,三五年内难以走出危机的影响。美欧日市场的疲软,对中国出口商品的吸纳能力减弱。作为2012世界华商转型发展论坛的出席嘉宾,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贺铿在接受采访中认为,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缓慢原因有很多,主要的原因是发达经济体也同样遇到了一个经济转型的问题。而这个经济转型尚需技术做支撑,但现在这个技术支撑或者叫经济增长点还没有找到。
  贺铿认为,世界金融危机给欧美国家的深刻教训是不能单纯依靠虚拟经济,而是要注视实体经济,实体经济不能空心化。因此世界各国纷纷提出了“再工业化”的口号。美国总统奥巴马强调美国需要重整制造业,要把制造业的工作岗位重新带回到美国。但是发达国家由虚拟经济的繁荣转到实体经济不可能一蹴而就,要重振制造业完全代替进口消费品也很难在短时期内做到。
 
  转型中的机遇所在 
  本届论坛的出席嘉宾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秘书长、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认为,中国经济转型,最重要的是要解决三个层面的问题。首先,要把中国的自主创新从原来的粗放型转为可持续发展。不能像以前那样拼资源消耗和劳动力成本,而是要加大研究、开发自主品牌;其次,在转型的过程中要注意就业问题。随着劳动效率的提高,转型中可能会减少一些工作岗位,这必须通过提升服务业来跟上,很多国家的经验表明,这是转型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此外,一定要解决三个方面的差距,就是收入分配的差距、城乡的差距、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的差距。如果把这三个方面都做到了,中国经济的转型就会很顺利。
  魏建国认为,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潜力需要进一步挖掘。比如利用好科技的力量,将产、学、研紧密结合,制造有科技含量的产品,推广并贸易市场化。这将为中国经济创造巨大的活力。在他看来,新兴产业,包括新材料、新工艺、化学工业、生命化学、能源、低碳经济等行业未来最具增长潜力。此外,服务贸易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同样是在为转型找寻破解对策与机遇,2011年10月29日求是《小康》杂志社主办的“2011中国转型发展高层峰会”在“长三角”经济核心区域江苏苏州吴江市举行。,此次也是我国首次以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为主题的高规格综合性峰会上,国务院研究室综合司司长陈文玲谈到了中国转型有七大机遇。
  陈文玲认为,目前,转型面临着七大机遇,为我们的企业转型、地区经济转型和国家经济转型提供了非常好的外部环境。这七大机遇分别是:1.如果我国经济能够按照“十二五规划”中的7%或者世界银行、IMF预测的8%的速度继续发展的话,中国经济发展的长周期有可能拉长10-20年;2.中国的经济将迎来一个消费爆发式增长的黄金时期,有可能在未来十年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3.中国已经成为一个贸易大国、投资大国,和承接国际先进制造业、高端产业转移和高端要素重组的一个重要平台,为我们企业的转型升级创造了外部环境;4.按照国家的战略,预计到2020年中国的人才总量将从现在的1.1亿增加到1.8亿,增加的幅度是58%,人才资源占人力资源总量的比重将提高到16%,这为企业创造重大机遇;5.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还可以继续推进,给企业转型带来了巨大的机遇;6.中国制造业的发展非常快,但在整个世界制造业中还处于中端和低端。我们的工业化进程还要推进,这给企业转型创造了很大机遇。7.人民币的国际化。整个金融制度更加市场化,更加国际化,会给我们的企业转型升级走出去、国际贸易各方面提供新的机遇。
  当有人在为转型的困境与出路感到悲观迷茫的时候,站在研究前沿的经济学家更多地看到了转型阵痛中的绝佳机会。一致的是,陈文玲司长和郑新立主任均提到了人民币国际化的机遇和中国制造自主创新转型升级的机遇。
  作为11月25日2012广东省佛山市举行的世界华商转型发展论坛的出席嘉宾,陈文玲在接受《小康·财智》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本次论坛上,她还将谈中国经济转型的机遇,为中国经济转型向好找寻良策。
 
  转型外在环境亟待改革
  除了转型中的机遇,一部分官员和经济学家也看到了转型发展过程中政府必须要破解的障碍。
  论坛的出席嘉宾、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认为,直接税和间接税比重失衡阻碍我国经济转型。当前,税收结构中主要由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构成的间接税比重过高,对经济转型造成了诸多负面影响。例如,间接税通常可以直接嵌入商品售价之中,属于可通过价格渠道转嫁的税,优化再分配能力低下,对于恩格尔系数较高的中低收入阶层,实际加大了其“税收痛苦”程度;间接税比重过高易推高物价、抑制内需,加大了结构调整的难度;对大部分服务行业征收营业税,会造成税收重复征收和税负偏高,使相关企业竞争力相对下降,不利于产业结构升级和服务企业专业化细分与升级发展;较高的间接税增加了企业运营的资金压力,相应减少了企业投入技术研发和设备更新的资金,增加了企业转型的难度。
 
  沿袭品牌资源
  “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化改革开放、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攻坚时期。实现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的变革与转型,已成为党和国家共同的重大使命,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途径。
  转型发展系列论坛为《小康》杂志社针对经济社会转型打造的专业性、高规格、高品位、研讨型论坛品牌,资源丰富、影响广泛,集权威性、学术性、互动性于一体。
为进一步深入探讨“转型发展与经济结构调整”的理论与实践,吸引各界精英积极开展争鸣和交流,求是《小康》杂志社面向世界,在广东省佛山市举办“2012世界华商转型发展论坛”。
  
探索“佛山模式”
  佛山是中国经济发展中最具代表性的地区之一。它以占全国不到0.1%的国土面积,不到0.5%的人口,创造了全国超过1.3%的生产总值。改革开放30多年来,佛山市以敢为人先的气魄,解放思想,大胆改革,开放搞活,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1978-2011年,全市生产总值保持年均16.97%的速度增长,成为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快、投资环境好、综合实力强的城市之一。
  广东的产业500强,佛山占了77个,整体工业占到广东经济总量的65%左右。今年佛山政府提出:到2015年,要把佛山打造成为广东最大的制造业基地。在十二五规划中,佛山市政府提出要加快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施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通过加强招商引资和扩大内需,强化金融、科技、人才对产业的支撑作用,破解土地、环境容量难题,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由佛山历届政府打造的“佛山模式”,曾被全国各地竞相效仿。30多年里,佛山一直走在改革开放的前沿,佛山经济的转型变化和演进,其社会意义巨大,几乎成为中国宏观层面经济转型的一个缩影。
  而在当下,作为财富与智慧积聚之地的佛山,又将拿什么贡献给全国?能否在中国转型的新时期再次奉献全新的“佛山模式”?11月25日,主管部委领导、行业专家学者、企业精英领袖与主流媒体齐聚佛山,共同探索“佛山模式”。
 
  论道转型发展
  “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要达到经济平稳发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2012年,世界经济中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因素仍在增加,影响中国经济稳定运行的不利因素仍然较多。面对复杂的世界经济形势,中国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导的珠江、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城市备受考验。佛山模式、温州模式、苏州模式的发展经验哪种能实现更高效持续的发展?那些正面临巨大危机和考验的城市将如何度过困局?那些安稳度过危机、正稳步发展的城市,能够带来哪些转型发展的经验之谈?在全球经济复苏缓慢的背景下,中国的民营企业如何顺利度过“成长的烦恼”与“转型的阵痛”?
  《小康》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舒富民表示,“十二五”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把结构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是党中央总结我国现代化建设实践、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科学把握经济发展规律、顺应世界发展潮流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小康》杂志社主办的2012世界华商转型发展论坛,顺应当前国际形势背景,将就中央有关精神与世界华商发展趋势进行全方位的深入探讨。
本次论坛还将邀请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人民网、中新社、新华网、大公网、新浪网、凤凰网等主流媒体与会报道。
  11月25日,让我们把目光转向珠三角工业产业集群的代表——佛山,探寻佛山在转型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方面所做出的各种尝试,以此为当下及未来五年面临迫切转型升级难题的中国城市,提供借鉴和经验之谈。

 

 

 

 

 

  编辑:龚紫陌
  时间:2012年11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