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司长张红宇:《当前农业形势分析与展望》
时间:2012年12月15日 来源:中国小康网 编辑:龚紫陌

 

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司长张红宇

 

      张红宇: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参加第七届全面小康论坛,刚才听了各位专家的发言很有启发。我想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一个目标要求,联想到农业形势讲三点意见。
      第一,农业形势好,粮食九连增,但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总量平衡压力并没有减少。值得高兴的是,我们的粮食到今年实现九连增,这个数据是公布了。那么今年的粮食总量是11791亿斤, 在去年11424亿斤的基础上增加了367亿斤,其他的农产品又全面丰收。但是粮食和其他农产品的全面丰收并没有丝毫减缓我们粮食供给压力。
      刚才段主任已经讲得非常透彻,事实上我们讲粮食九连增,就是说从2004年以后我们的粮食确确实实保持连续的丰收,这个在世界粮食发展史上还是非常少见的。我查了一下资料,大概美国和印度分别有五连增。九连增在世界 上是独一无二的。就是说从供给这个层面来讲没有丝毫问题,但是加入世贸组织这十年,中国经济发展速度非常迅猛,相对我们的需求而言供求压力却越来越大。
      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供需压力表现在需求方面有四个:一个就是人口增长带来的绝对需求,在人口达到顶点之前,比如15亿或者15.5亿之前。第二个是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从农村转移出来,由农业生产者变为农产品消费者,这个趋势在工业化结束之前也是不可逆转的。到去年,2.53亿农业劳动力从事非农产业。第三是人们经济水平提升带来食物结构转变。人均5500美金的食物结构意味着肉奶蛋大大增加,间接地增加了对粮食的需求。这种转变需求在进入发达国家行列之前不可逆转。第四个就是粮食的能源化带给我们的间接需求不可逆。大家都知道,这些年各个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为了应对气候变化,把大量的粮食转化成生物能源,比如美国去年生产了三亿吨,但是他把1.28亿吨转化成了工业,加大了对粮食的间接需求。从供给这个角度来讲,我们18亿亩耕地,现在没有公布新的数字,2009年是18.26,也就是去年前年这个数字肯定是减少,即便按照18.26亿亩来算,解决13亿人口吃饭问题确实压力很大。
      刚才段主任讲到了,相对我们这么一个需求变化,从供给角度来讲,不外乎就是自己生产加上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全球农业一体化背景下的进出口调节。事实上 ,去年我们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额已经达到了1557亿,进口农产品949亿美元,出口农产品608亿,逆差341亿。今年1到9月农产品进出口额就达到了1290亿美元,同比增加16.5%,逆差已经是383亿,超过去年全年。我们油料今年1到9月进口油料4443万吨,同时进口玉米、小麦、水稻1到9月1140多万吨,两者相加已经是5570万吨,占全部粮食需求1到9月差不多10%。
      段主任刚才讲如果把这个折合成我们的亩产的话,很可能要替代我们的六亿亩播种面积,事实上我们粮食自给率10%左右。解决我们的粮食安全问题,我们要看总量平衡。我们粮食九连增,并不意味压力减少,反过来压力越来越大。
      解决粮食安全问题怎么办?还是两个方面。一个还是要确保我们的自给率不下降。粮食以外的农产品进口多一点少一点无关紧要,但是粮食一定要保证在一个非常稳定的数字上,比如97%。现在玉米、小麦、水稻今年已经是20%,95%这条红线不能逾越。一个是你的耕地能不能保证,第二个是耕地产出能不能大。如果前者是面积制约你,后者同样的面积你的产出能力高也问题不大。这里面就有一个天地改造问题,就有老百姓生产粮食积极性问题,就涉及到大量的政策,有价值的政策 问题。
      根据十八大的要求,要在2020年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翻一番,这个目标单纯从城市居民而言,从农民收入而言没有任何问题,我担心在2020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能不能有所缩小。我们要不折不扣按照党的十八大的要求,城乡一体化的要求,高度重视这个问题,力求在2020年使我们城乡居民收入翻一番的基础上,我们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应该缩小。
  事实上,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表现在三个方面:一个是农民收入低于城市居民已经持续了34年,农民与农民之间也有差别:上海收入是16053,甘肃的农民是3909。农民收入关键缺乏一定稳定的长效机制。 而解决农民收入增长问题,关键是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国内外都有经验和教训。从国内来看,苏南地区、浙江,包括上海都是先行。在世纪80年代,城乡之间的差距一直控制在1:2.5之内,增加农民收入特别是缩小城乡居民收入之间的差距要借鉴发达国家,特别是我们国内可 借鉴的先进经验。一是在原始分配基础上致力于发展现代农业,千方百计提高农民的劳动生产效率,比如职业化的农民,提高他的劳动生产效率,增加家庭经济收入,去年占到农民收入46.2%。第二是增加农民外出务工收入,去年占到农民收入的42.5% 。这些年资源红利, 如土地红利在减少,但是改革的红利还存在,通过深化改革,产业转移,产业升级换代。 粮食分配的第三个方面就是深化改革,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这对沿海地区,如广州、温州,包括珠三角地区 的农民来说非常重要。
  第二,国家财力增加后,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把财力向农业农民倾斜,特别是向农村主产区倾斜,增加农民的转移性收入。第三个大的方面是通过对农民教育,农村卫生的投入,间接改变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间接增加收入。第四个是要想这些政策落到实处,必须改变县乡市目标考核机制,把粮食安全作为考核的重点和目标,把峰值相应增加,使农民收入落到实处。
      第三,城市化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要并行不悖,避免城市发展迅速,乡村发展滞后,延续城乡分割发展的道路。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城市化,新农村建设都是党的十八大的明确目标要求,这些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 内,大家的选项都是城镇化,因为城镇化特别是农民变市民的城镇化,第一对工业化肯定是利好,可以极大的扩大。第二对农村而言,它可以形成农业的节约化基础,以前一个人种十亩地,现在可以种二十亩,三十亩地。真正地使农民变市民的城镇化是我们值得探讨的,有利于工业化的发展,有利于新农村建设,有利于现代农业化的发展。
      但是目前的问题是我们城市发展一方面过快,过大,另外一方面确确实实出现农村减少,十年前我们国家有自然村大约360万个,目前农村的自然村不到270万个。平均每 天大约减少80到100个。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中撤村并乡我认为不可取,城市化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不是一个彼此替代的关系,而是一个相互促进、相互协调发展并行不悖的关系。
      这个问题上我 认为有三个大的方面需要高度重视:一个是我们可以用工业化的理念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我们不要以所谓的城镇化的理念来推动农村改造。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城市化与新农村的协调发展有利于构建新兴的工农城乡关系。村庄消失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不是人为的撤并。
      第二个大方面就是城镇化,我特别赞成有的专家提到,不要把目光聚焦于超大城市发展,应该讲是大中小三个城市类型并重,特别是2853个县应该成为城镇化发展的中心,这个成本可以承担。 第二个按照功能区域布局,在不损害生态环境,不破坏资源的情况下,应该把城市发展的区域重点放到中西部。
      第三个把已经转移出来的农民工,特别是二代农民工作为城镇化 、农民变市民的重点人群。要解决农民变市民的关键问题,如就业问题、住房问题、医疗保障问题和子女教育问题。
      新农村建设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 、生态良好、可持续发展、生命力强来推动新农村建设。的确,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有些地方确实出现了农村空洞化、老龄化,这部分农村地区可以根据规划适当的合并,但是我们不要忘了一方面是发达的城市,另一方面是凋敝的农村 ,两者并行是非常不好看的。
      新农村建设怎么搞?生态要好,生态要发展,应该讲有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发展要良性互动,并行不悖。

 

 

 

 

 

  编辑:龚紫陌
  时间:2012年12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