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贺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机遇与挑战》
时间:2012年12月15日 来源:中国小康网 编辑:龚紫陌

 

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贺铿

 

      贺铿:各位来宾、各位代表,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刚才三位都超额完成任务,我争取按计划完成任务。非常高兴应邀参加中国全面小康论坛,而且给我这么一个发言的机会,我感到非常地荣幸。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2002年11月8号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来的,到现在整整十年,已经走过的十年应该说成绩很大。十年来,我国经济有了长足发展,经济总量去年已经超过了日本,成为世界上按GDP计算的第二强国。这些成绩的取得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要确保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只有八年时间,任务仍然是十分艰巨,我发言的题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机遇和挑战》是主办单位给我定的。机遇是 仍要去抓,挑战我觉得是摆在那。
      综观国际国内的大事,我国发展应该说还是取得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但是各种矛盾、各种问题也集中显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挑战究竟是什么?挑战很多,我觉得最大的问题是必须发展。收入差距大,社会矛盾多,生存环境差,处在这样一个不平衡、生存环境越来越差的状况,说这是全面小康社会,那是说不过去。不管你的GDP有多高,不管你的所谓人均收入达到多少,但是你发展极不平衡,收入分配的差距极大,许多地方的生存环境,如空气、水,吃的东西问题很多,说那是一个小康社会,而且是全面小康社会,恐怕没有人相信,我们也不敢这样说。所以我说挑战,今后八年就是如何全面发展、平衡发展、绿色发展。在这么一个思想指引下,我讲三个问题:
       一个是狠抓城镇化,促进全面发展。我国的城市化率应该说还很低,说是超出了50%,但是要扣除两亿六千三百万流动人口,我们真实的城市化率不到35%。因为流动人口不能说城镇化了,他在流动,工作不稳定,城市无住所,怎么是城市化呢?与发达国家和中等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有差距没有什么可怕,差距就是机遇,差距就是动力。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我认为城市化将是我国经济发展重要的带动力,也是经济增长的一个增长点。
      但是城市化要有正确的方向,重心要向下。刚才前面有同志讲到这个意思,一定要加快发展小城镇,推进城市化绝不是一味发展大城市,必须着力发展县域经济,这个思想提出很长时间,但是我们的县域经济没有得到发展,至少没有得到全面发展。
      我一直主张学习日本城市化的经验,把新农村建设与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并且要把工业、服务业、教育、医疗等引向农村,引向县域。我到德州去过一趟,没有全面看,我也不敢大胆的讲,但是他们书记给我介绍的指导思想我非常欣赏,他们提出“是两区三化”。两区就是工业园区和城镇社区同时抓,没有园区就没有社区,有园区就一定有社区,就一定会有小城镇,经济才可以发展。以这一个为抓手,促进三化,那就是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这个指导思想我觉得是非常好的。明年有时间我还想去仔细看一看。
      所以说城镇化的问题一定要重心向下,一定要发展县域经济,要让我们全国31个省市有人类居住的地方建成千千万万的小城镇,成为山川秀美、经济发达的地方,为人民创造好的生产生活环境,这才是全面发展,这才是全面小康。
      城市化的实质离不开经济建设,城市化的实质在我看来就是创造非农的就业岗位,这是根本的。让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在城市安居乐业,因此加快城市化建设就是加快各类产业的发展,所以城市化将是今后我国一二十年 内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房地产、绿色环保的工业企业、服务业、教育、医疗在农村小城镇都有广阔的发展天地。
      城乡发展不平衡,地区发展不平衡,是当前十分突出 、十分严重的问题。全面小康一定要在全面两个字上下工夫,要把财政支持的重点由大城市转向小城市,转向县域,转向农村。这个思想党的代表大会早就确定了,但是多年来没有落实。我们必须把着力点放在发展县域经济。
      第二个问题 是深化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促进共同富裕。我认为全面小康必须是共同富裕,不是一部分人富裕。党的十八大强调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什么是社会主义呢?我总是讲,邓小平南巡讲话的时候讲得 很清楚,“社会主义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这一段话没有讲所有制,没有说一定要公有制为主体,党校的老师教授为出版这本书特定去请教了小平同志,说我们是不是记录错了,社会主义没有公有制为主体。小平同志躺在沙发上眼睛闭了两三分钟,然后做了一个手势,说了一句话,就这样。这是什么意思?这就告诉我们真正的社会主义必须是共同富裕,而不是收入差距分配这么大。小平同志的讲话,20年来我们在所有制问题上始终没有突破,背离他所规定的社会主义道路 。而且我们越背越远,差距越来越大。严重一点说发展的方向是背离社会主义道路,也背离了全面小康的方向。所以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千方百计地增加居民收入。这句话怎么解读?我觉得最大的问题是大面积的低收入者的收入怎么增加,农民的收入怎么增加。
      另外,十八大报告也提出要多渠道 地增加居民的产业性收入,我不知道这一句该怎么解读。我们大约有三分之二的人究竟有什么财产。流动的财产、不动的财产,你想想我们的农民,土地没有所有权,也就没有处决权,他的住房是小产权,不能买卖。除了一双手,农民还有什么呢?
      另外流动的财产,他的月平均收入不到600块钱,按我们去年的调查,全年的收入6000多块钱。那么他有多少的股票 、有多少的证券、有多少的银行存款,这是现实。所以我们现在的话语权天天讲的都是高收入人群的话语权,至少是中等收入人群的声音。我们去年讨论个人所得税的时候,提到3500块钱还有人骂娘,最近又出现了要到一万块钱,中国有多少人 有这么高的收入?纳税的 天天喊我是纳税人。那你怎么纳税?这是第二个问题。我们还有三分之二低收入者的收入,必须改革收入分配,促进共同富裕,不解决这个问题谈什么全面小康!
      第三个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两型社会。小康社会应该有人类良好的生存环境,“十二五”提出了五位一体的大 布局,强调了环境建设问题,强调了要建设两型社会。我们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不能只强调GDP的发展,什么高耗能的产业我们都上,不能搞形式,要真正把我们老百姓的生活搞上去, 让转移出来的农村劳动力有比较稳定的工作岗位,使我们建设起来的千千万万的小城镇山川秀美。为此我们可以学习欧洲的小城镇经验,他们提出了田园式城市的思想,这个思想尽管没有按照最初设计的思想走,但是这个思想影响了整个西欧的城市化,整个西欧现在到处都是秀美的小城镇,这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因此完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我们不能单纯 从字面上考虑,更应从实质上真正考虑一些问题,思考下什么是全面的小康社会。谢谢各位!
    

 

 

 

 

 

  编辑:龚紫陌
  时间:2012年12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