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常委、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演讲:《“文化自觉”与“城乡文化统筹”》
时间:2011年12月15日 来源:中国小康网 编辑:龚紫陌

 

 

  演讲题目:《“文化自觉”与“城乡文化统筹”》
  演讲人:全国政协常委、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
 

  高明光:谢谢贺铿同志,下面我们请全国政协常委、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演讲,他演讲的题目是“文化自觉与文化强国”,大家欢迎。

  李君如:
  
研究城乡统筹,不仅要研究经济与社会的城乡统筹,还要研究文化的城乡统筹。围绕这个问题,谈三点认识,供大家讨论参考。
  一、能否自觉统筹城乡文化发展
  是衡量“文化自觉”的重要尺度
  自从党的十七大提出我们在文化建设上要“更加自觉、更加主动”以后,“文化自觉”逐渐成为我国思想文化界关注和讨论的一个热点。现在,“文化自觉”已经写进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文件,这体现了我们党一种崇高的思想境界、崇高的文化追求。
  在认识论和伦理学中,“自觉”从来就是一个同理想相联系的范畴。无论是社会理想,还是人生理想,都有一个确立理想和实现理想的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辞典中,人类追求的理想,就是要从必然王国发展到自由王国,形成自由人的联合体。因此,人们确立理想和实现理想的过程,正是追求自由、走向自由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要经过从自在到自觉、从自觉到自愿、从自愿到自由这样一些阶段。也就是说,既要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达到认识上的“自觉”,又要在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中努力实现知、情、意的统一,即在情感、意志与认知的统一中达到“自愿”。任何人只有这样自觉自愿地为理想而奋斗,才能通过自己的艰苦奋斗走向自由,实现理想。
  这种“自觉”和“自愿”都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重要特点。辩证唯物主义进一步告诉我们,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符合事物的客观规律,人的理想的确立和实现,不论是“知”还是“行”,都要合规律性。因此,我们在文化问题上要达到“自觉”的境界,不论在认识上还是在实践中都要认识文化的本质、属性和文化发展规律,并按照文化的本质、属性和文化发展的规律去实践。这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也是一个崇高的追求。
  这里,我想说明的一点是,“文化自觉”不是一个抽象的要求,在今天的中国,提出“文化自觉”问题,从根本上说,就是要求我们认真探索中国文化发展的规律。其中,包括了要认真面对城乡文化发展的差距,正确认识城乡文化统筹的特点,完善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同时在文化体制改革中开拓农村文化市场,推动文化企业成为城乡文化统筹发展中的生力军。
  总之,能否自觉认识中国国情,能否自觉统筹中国城乡文化发展,是衡量“文化自觉”的重要尺度。
  二、统筹城乡文化发展的要义在缩小城乡文化的差距 
  在城乡文化统筹发展中,我们的自觉性应该体现在哪些方面呢?首先就应该体现在清醒认识城乡文化发展的差距上。
  第一,要清醒地认识到,城乡差距,深层次的差距,是文化上和人的素质上的差距。应该讲,城乡差距,归根到底,是经济发展和现代化水平上的差距,但如果深究下去,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差距,文化上的、人的素质上的传统与现代性的差距,是不容忽视的重大问题。所以,统筹城乡发展不能忘记文化的统筹发展。
  第二,要清醒地认识到,城乡文化发展上的差距,深刻地表现为传统的农民转变为村民,并有相当部分要进一步转变为现代市民的动态发展中呈现的差距。文化,有物质形态的、制度形态的、观念形态的等多种形态的文化,但不管什么形态的文化,都是人的活动的产物,都是打上人的知识、情感、意志、习俗的人化的活动的产物。而文化的功能也在于以文“化”人。因此,文化的问题,实质上是人的素质和能力问题,考察城乡统筹中的人,一是城市的市民,一是农村的农民,而中国的农民自改革开放以来正在转变为具有民主和科学等现代素质的村民。这种深刻的变动性,是我们在统筹城乡文化发展中必须考虑的问题。
  第三,要清醒地认识到,城乡文化发展上的差距,核心问题在价值观上的差距。讲城乡文化统筹,许多人关心的是文化怎么样下乡为农民服务等问题,这当然是好的。但是,仅仅这样理解是不够的。应该看到,城乡文化发展上的差距反映的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城市化、都市化文化与乡村文化的差距。这一差距,恰恰反映了当今中国在价值观上的全部矛盾,包括个人与社会、利益与道义、实用与诚信之间的矛盾。因此,统筹城乡文化发展最难的问题,就是要统筹这些价值观上的矛盾,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和引领城乡文化的发展。 
  我们提出要清醒认识城乡文化发展上的差距,是为了更好地统筹城乡文化的发展。成都市和全国许多地方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中的经验告诉我们,当代中国的城乡文化统筹具有三个特点:一是传统农村文化与现代城市文化相结合,并向中国特色现代文化方向发展的态势;二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与市场文化创业体系相结合,并向中国特色现代文化体系发展的态势;三是以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相结合的原则为一切言论行动标准的社会主义价值观逐步形成和发展的态势。这三个发展态势,可以说是我们在统筹城乡文化发展中正在显现并继续动态地向前发展的文化特点。对此,我们必须给以高度的重视。
  三、在文化古国、文化大国向文化
  强国转型中统筹城乡文化发展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有两个亮点,一是高高举起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旗帜,二是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并提出了到2020年的阶段性文化建设任务,这一切都体现了我们党的“文化自觉”。而要把中国这样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国和文化资源大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没有其他捷径,只能靠我们一步一个脚印,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从中国实际出发,从城乡文化统筹这一基础工作做起,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
  这里,有三个问题尤其要注意: 
  一是,在城乡文化统筹发展时,要把增加农村文化服务总量,缩小城乡文化发展差距,作为工作的重点。一方面,中国作为文化古国、文化资源大国,集中体现在具有浓郁传统文化元素的乡村文化中;另一方面,我们在以往的文化资源配置中,无论在资金投入、人才流向,还是在实施建设上,总是向城市倾斜。这种格局是不利于把我国从文化古国、文化大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因此,我们要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把增加农村文化服务总量,缩小城乡文化发展差距,作为工作的重点,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形成城乡经济、社会、文化统筹发展的新格局。
  二是,在城乡文化统筹发展时,要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城乡文化的发展。我们讲要重视农村文化的发展,自然包括了要保护乡村文化中的传统文化元素,但是这种保护不是简单的“保”和“护”,而是既要弘扬传统文化的精华,又要剔除传统文化的糟粕,包括低俗文化、迷信文化、庸俗文化等等;既要保护传统文化的精华,又要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它在现代化的轨道上提升自己的品位和境界。
  三是,在城乡文化统筹发展时,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的实际出发,实行正确的方针政策。邓小平告诉我们,今天的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是一个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家,是一个社会主义还“不够格”的国家。这是我们研究中国问题时必须考虑的根本出发点。也就是说,在社会主义本质实现的漫长过程中,我们既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又不能把发展的目标定得过高,更不能把群众的胃口吊得过高。因此,统筹城乡文化发展中,我们的工作着力点应该放在中央提出的“城乡统筹”上,而非“城乡统一”或“城乡完全一体化”上。这是需要注意的。
  总之,在今天,讲文化自觉,讲统筹城乡文化发展,就要切切实实地从中国实际出发,采取有效措施,把我国从文化古国、文化大国建设成为文化强国。也就是说,我们既不能把“文化强国”变成一个口号,也不能急于求成,把长远的奋斗目标变为现实的工作要求。我们只能通过扎实的工作,在自觉地统筹城乡文化发展的努力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编辑:龚紫陌
  时间:2011年12月15日